表示拯救的词语(34个)(形容拯救你的成语)

xxmadmin 2025-03-10 08:00:56

表示拯救的词语(形容拯救你的成语)(34个))

表示拯救的词语(形容拯救你的成语):救民济世,一衣带水,伐罪吊人,伐罪吊民,匡俗济时,匡时济俗,扶危拯溺,扶危济困,扶困济危,拯危扶溺,拯危济困,拯溺扶危,拯溺救焚,救世济民,救乱除暴,救亡图存,救民于水火,救民水火,救火拯溺,救焚拯溺,救苦救难,救饥拯溺,水火之中,济世之才,济世匡时,济世安人,济世安邦,济世救人,济世经邦,济时拯世,济时行道,火烧火燎,舍命救人,拯焚救溺。

1、救民济世  jiù mín jì shì

释义:救民济世  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出处:三国·魏·曹植《周武王赞》:"桓桓武王,继世灭殷。咸任尚父,且作商臣。功冒四海,救世济民。天下宗周,万国是宾。"  

2、一衣带水  yī yī dài shuǐ

释义:一衣带水  水道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比喻只隔一水;极其邻近。

出处:《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3、伐罪吊人  fá zuì diào rén

释义:伐罪吊人  见“伐罪吊民”。

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4、伐罪吊民  fá zuì diào mín

释义:伐罪吊民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5、匡俗济时  kuāng sú jì shí

释义:匡俗济时  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出处:《宋书 明帝纪》:“王公卿尹,群僚庶官,其有嘉谋直献,匡俗济时,咸切事陈奏,无或依隐。”  

6、匡时济俗  kuāng shí jì sú

释义:匡时济俗  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出处: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匡时济俗,罔不率繇。”  

7、扶危拯溺  fú wēi zhěng nì

释义:扶危拯溺  溺:落水。扶助危难者,救起落水者。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出处:唐·崔佑甫《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常州之义笃于友,用之有常,行之可久,扶危拯溺,尔身我手。”  

8、扶危济困  fú wēi jì kùn

释义:扶危济困  扶:帮助;支持;济:拯救。扶持、救济生活困苦、处境危急的人。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9、扶困济危  fú kùn jì wēi

释义:扶困济危  扶:帮助,支持;济:拯救。扶持、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

出处:柳洲《风雨桃花洲》:“李大树在二虎子心目中,已成为自己所不及的、不畏强暴、扶困济危、本领高强的英雄。”  

10、拯危扶溺  zhěng wēi fú nì

释义:拯危扶溺  溺:落水者;危:危乱,指动乱中的国家。拯救、帮助受难的百姓和动乱中的国家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3回:“岂有论道经邦之志,全无拯危扶溺之心。”  

11、拯危济困  zhěng wēi jì kùn

释义:拯危济困  济:拯救。扶持、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

12、拯溺扶危  zhěng nì fú wēi

释义:拯溺扶危  拯:救。溺:落水者。危:危难。救助落水者,扶持危难中的人或国家。亦作“拯危扶溺”、“拯危济困”。

出处:《陈书·虞寄传》:“然夷凶剪乱,拯溺扶危,四海乐推,三灵眷命,揖让而居南面者,陈氏也。”  

13、拯溺救焚  zhěng nì jiù fén

释义:拯溺救焚  溺:落水者;焚:被困在火中的人。比喻救人于危难之中

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  

14、救世济民  jiù shì jì mín

释义:救世济民  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  

15、救乱除暴  jiù luàn chú bào

释义:救乱除暴  救:止。治理混乱局面,清除强暴势力

出处:《三国志通俗演义·曹公分兵拒袁绍》:“盖救乱除暴,谓之义兵。”  

16、救亡图存  jiù wáng tú cún

释义:救亡图存  拯救祖国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

出处:《鬼谷子 中经》:“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17、救民于水火  jiù mín yú shuǐ huǒ

释义:救民于水火  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18、救民水火  jiù mín shuǐ huǒ

释义:救民水火  救:拯救;水火:水深火热。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  

19、救火拯溺  jiù huǒ zhěng nì

释义:救火拯溺  见“救焚拯溺”。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将以迎王师。”  

20、救焚拯溺  jiù fén zhěng nì

释义:救焚拯溺  焚:火灾;溺:水灾。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出处:汉 王充《论衡 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  

21、救苦救难  jiù kǔ jiù nàn

释义:救苦救难  解救众人的痛苦和灾难。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虽不会法灸神针,更胜似救苦救难观世音。”  

22、救饥拯溺  jiù jī zhěng nì

释义:救饥拯溺  谓拯救饥饿和危急中的人。

出处:罗正纬《滦州革命纪实初稿》:“除暴安良,乃革命真谛;救饥拯溺,实吾辈天职。”  

23、水火之中  shuǐ huǒ zhī zhōng

释义:水火之中  水火:比喻灾难。灾难困苦之中。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24、济世之才  jì shì zhī cái

释义:济世之才  济:救。具有拯救时世的才能。形容极有政治才能。

出处:唐 杜甫《奉待严大夫》诗:“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  

25、济世匡时  jì shì kuāng shí

释义:济世匡时  济:拯救;匡:匡正。拯救人世,匡正时政。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  

26、济世安人  jì shì ān rén

释义:济世安人  拯救时世,安定人民。

出处:唐·刘禹锡《哭吕衡州》:“一夜霜风雕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27、济世安邦  jì shì ān bāng

释义:济世安邦  济:拯救。邦:国家。拯救时世,安定国家。

出处:元·无名氏《九世同堂》第一折:“你学济世安邦策,按六韬三略书。”  

28、济世救人  jì shì jiù rén

释义:济世救人  济:拯救。拯治时世救济人民。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  

29、济世经邦  jì shì jīng bāng

释义:济世经邦  济:拯救,救助;邦:国家。拯救人世,治理国家

出处:明·屠隆《彩毫记·知畿引退》:“此行指望济世经邦,谁想竟成画饼。”  

30、济时拯世  jì shí zhěng shì

释义:济时拯世  济:救助。形容拯济救助时世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列传》:“且济时拯世之术,岂必体尧蹈舜然后乃理哉?”  

31、济时行道  jì shí xíng dào

释义:济时行道  济:救助。拯救时世,推行王道仁教

出处:明·杨澄《陈伯玉先生文集后序》:“岂足以知先生之术济时行道,忠忧之心进进不已哉。”  

32、火烧火燎  huǒ shāo huǒ liǎo

释义:火烧火燎  燎:烘烤;烧烤。指火在燃烧;火在烘烤。形容心情十分焦灼急迫或疼痛难熬。

出处:魏巍《山雨》:“小嘎子火烧火燎地再也忍耐不住,就钻出磨房来。”  

33、舍命救人  shě mìng jiù rén

释义:舍命救人  舍:放弃。放弃自己的生命以拯救他人

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人家有急事,咱拉着他跑,这不是舍命救人!”  

34、拯焚救溺  zhěng fén jiù nì

释义:拯焚救溺  拯:救;焚:被火烧;溺:落水者。救助被火烧火燎烧和被水淹的人。比喻救人于危难之中。

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唐·李渊《受禅告南郊文》:"臣恭守晋阳,驰心魏阙,被首濡足,拯溺救焚,大举义兵,式宁区宇。"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