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形容尸体的成语_四字词语(39个)

xxmadmin 2025-03-03 16:00:45

有没有形容尸体的成语_四字词语(39个))

有没有形容尸体的成语_四字词语:一命呜呼,与世长辞,人寿年丰,以泽量尸,借尸还魂,偶语弃市,入土为安,十室九空,含笑九泉,堆垛死尸,寿终正寝,尸居余气,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掘墓鞭尸,无所作为,无济于事,暮气沉沉,横尸遍野,死不瞑目,死无葬身之地,民康物阜,流血千里,糊里糊涂,葬身鱼腹,行尸走骨,裹尸马革,谏尸谤屠,走肉行尸,野有饿莩,饿殍满道,饿殍载道,饿殍遍野,饿莩载道,香消玉殒,马革盛尸,马革裹尸,死欲速朽,残尸败蜕。

1、一命呜呼  yī mìng wū hū

释义:一命呜呼  指人死亡。呜呼:古汉语叹词;旧时常用于祭文;后来借指死亡。

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谁知这个女婿,去年七月感了时气,到了八月边,就一命呜呼哀哉死了。”  

2、与世长辞  yǔ shì cháng cí

释义:与世长辞  世:人世;长:永远;辞:辞别;告别。和人世永远告别。是死的委婉语。

出处:汉 张衡《归田赋》:“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常辞。”  

3、人寿年丰  rén shòu nián fēng

释义:人寿年丰  人长寿;年成也好。形容太平兴旺的景象。

出处:南朝 梁 萧统《文选 潘岳》:“宜其民和年登。”李善注引作“人和年丰。”  

4、以泽量尸  yǐ zé liàng shī

释义:以泽量尸  谓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

出处:清·顾炎武《羌胡引》:“四入郊圻躏齐鲁,破邑屠城不可数,刳腹绝肠,折颈折颐,以泽量尸。”  

5、借尸还魂  jiè shī huán hún

释义:借尸还魂  迷信传说;人死以后灵魂可以借别人的尸体复活。比喻已经没落或死亡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或名义出现。

出处:元 岳伯川《铁拐李》楔子:“岳寿,谁想你浑家将你尸骸烧化了,我如今着你借尸还魂,尸体是小李屠,魂灵是岳寿。”  

6、偶语弃市  ǒu yǔ qì shì

释义:偶语弃市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7、入土为安  rù tǔ wéi ān

释义:入土为安  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出处:清 吴趼人《胡涂世界》:“舍妹已断了气,也该出殡了。在家虽好,但一则火烛当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为安。”  

8、十室九空  shí shì jiǔ kōng

释义:十室九空  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9、含笑九泉  hán xiào jiǔ quán

释义:含笑九泉  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  

10、堆垛死尸  duī duò sǐ shī

释义:堆垛死尸  堆垛:堆积;死尸:死人尸体。比喻文章一味拾取陈腐冷僻的典故,堆砌成文

出处:宋·许凯《彦周诗话》:“凡作诗若正尔填塞,谓之‘点鬼簿’,亦谓之‘堆垛死尸’。”  

11、寿终正寝  shòu zhōng zhèng qǐn

释义:寿终正寝  寿终:活到老死;正寝:旧式住房的正屋。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1回:“纣王立身大呼曰:'你道朕不能善终,你自夸寿终正寝,非侮君而何!”  

12、尸居余气  shī jū yú qì

释义:尸居余气  余气:最后一口气。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

出处:《晋书 宣帝纪》:“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  

13、尸横遍野  shī héng biàn yě

释义:尸横遍野  尸:尸体;横:杂乱;遍:到处。尸体布满四野;形容死人极多。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14、惨不忍睹  cǎn bù rěn dǔ

释义:惨不忍睹  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出处: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15、掘墓鞭尸  jué mù biān shī

释义:掘墓鞭尸  挖开坟墓,鞭打尸体。形容凶恶或仇恨很深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16、无所作为  wú suǒ zuò wéi

释义:无所作为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17、无济于事  wú jì yú shì

释义:无济于事  济:有益。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解决问题。

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  

18、暮气沉沉  mù qì chén chén

释义:暮气沉沉  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

出处: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久已有志于改革的王安石,受命执政,生气勃勃,但朝廷却是暮气沉沉。”  

19、横尸遍野  héng shī biàn yě

释义:横尸遍野  杀得到处都是尸体

20、死不瞑目  sǐ bù míng mù

释义:死不瞑目  死了也不闭眼。指人将要死之时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情。多用来形容志向或心愿未能实现;死不甘心。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21、死无葬身之地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释义:死无葬身之地  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

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天那,可怜害俺一家,死无葬身之地也。”  

22、民康物阜  mín kāng wù fù

释义:民康物阜  人民平安,物产丰富。

出处: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吏治下》:“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  

23、流血千里  liú xuè qiān lǐ

释义:流血千里  形容死伤非常多。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24、糊里糊涂  hú lǐ hú tú

释义:糊里糊涂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25、葬身鱼腹  zàng shēn yú fù

释义:葬身鱼腹  葬身:埋葬尸体。尸体被鱼所食。指淹死水中。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26、行尸走骨  xíng shī zǒu gǔ

释义:行尸走骨  见“行尸走肉”。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0卷:“枯木不复生,其牙叶纵遇阳和之春,长为阴冥下鬼,毕于朽腐,可谓愍嗟,虽位极人臣,皆行尸走骨矣。”  

27、裹尸马革  guǒ shī mǎ gé

释义:裹尸马革  革:皮革。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

出处:宋·陆游《陇头水》:“男儿坠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  

28、谏尸谤屠  jiàn shī bàng tú

释义:谏尸谤屠  向尸体劝谏,向屠伯指责杀牲的过失。比喻劝谏无济于事

出处:唐 柳宗元《天对》:“幽祸挐以夸,惮褒以渔。淫嗜筏杀,谏尸谤屠。”  

29、走肉行尸  zǒu ròu xíng shī

释义:走肉行尸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出处: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谋擢》:“尽热衷瞒神吓鬼,扮花面走肉行尸。”  

30、野有饿莩  yě yǒu è piǎo

释义:野有饿莩  饿莩:饿死的人。郊外有饿死的人。形容战乱或灾后的景象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31、饿殍满道  è piǎo mǎn dào

释义:饿殍满道  殍:饿死的人。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

出处:汉·仲长统《昌言·损益篇》:“坐视战士之蔬菜,立望饿殍之满道,如之何为君行此政也。”  

32、饿殍载道  è piǎo zài dào

释义:饿殍载道  饿殍:饿死的人;载道:满路都是。形容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5回:“道德沦丧,法度凌夷,匪党纵横,饿殍载道。”  

33、饿殍遍野  è piǎo biàn yě

释义:饿殍遍野  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34、饿莩载道  è piǎo zǎi dào

释义:饿莩载道  莩:饿死的人。载道:满路。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亦作“饿殍载道”、“饿殍满道”。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迨父殁未几,适当明季,蝗旱不登,饿莩载道。”  

35、香消玉殒  xiāng xiāo yù yǔn

释义:香消玉殒  香、玉:旧时文人用来指女子;殒:坠落;比喻死亡。 比喻美女夭亡。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  

36、马革盛尸  mǎ gé shèng shī

释义:马革盛尸  见“马革裹尸”。

出处:金·何宏中《述怀》诗:“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踣更何辞。”  

37、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

释义:马革裹尸  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38、死欲速朽  sǐ yù sù xiǔ

释义:死欲速朽  指人死了以后尸体腐朽得越快越好。人死入土为安。

出处:《礼记·檀弓上》:"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  

39、残尸败蜕  cán shī bài tuì

释义:残尸败蜕  残:破损的;败:败坏了的;蜕:昆虫脱的皮。残损的尸体,败坏了的躯壳。形容腐烂的骸骨。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冥追》:"就是果然埋下呵,还只怕这残尸败蜕……"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