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人的行为品质的四字词语(40个)(形容人的行为品质的成语是什么意思)

xxmadmin 2025-01-30 08:00:54

表现人的行为品质的四字词语(形容人的行为品质的成语是什么意思)(40个))

表现人的行为品质的四字词语(形容人的行为品质的成语是什么意思):材茂行絜,不值一哂,不值一笑,不偏不倚,不可限量,不同流俗,不堪视听,不堪造就,不屈不挠,不愧不怍,不明不白,不法之徒,不矜不伐,不磷不缁,不骄不躁,保守主义,冰壶玉衡,冰清玉洁,冰魂素魄,冰魂雪魄,北辙南辕,卑鄙无耻,卑鄙龌龊,卑陋龌龊,变贪厉薄,才华横溢,扯篷拉纤,材茂行洁,比物此志,爱憎分明,苍松翠柏,表里不一,财迷心窍,采善贬恶,包元履德,不公不法,薄志弱行,才朽形秽,材德兼备,不拘绳墨。

1、材茂行絜  cái mào xíng jié

释义:材茂行絜  絜,同“洁”,干净,廉洁。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2、不值一哂  bù zhí yī shěn

释义:不值一哂  哂:微笑。不值得一笑。指毫无意义或表示轻视

出处:鲁迅《二心集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凡大队的革命军,必须一切战士的意识,都十分正确,分明,这才是真的革命军,否则不值一哂。”  

3、不值一笑  bù zhí yī xiào

释义:不值一笑  不值得一笑。比喻毫无价值。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同“不值一哂”。

出处:鲁迅《朝花夕拾 死后》:“但同时想,我生存时说的什么批评不值一笑的话,大概是违心之论罢。”又《呐喊 阿Q正传》:“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  

4、不偏不倚  bù piān bù yǐ

释义:不偏不倚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5、不可限量  bù kě xiàn liàng

释义:不可限量  限量:限定止境、数量。形容前程远大。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6回:“鲍文卿向知府着实赞这季少爷将来不可限量。”  

6、不同流俗  bù tóng liú sú

释义:不同流俗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出处:《礼记 射义》:“不从流俗。  

7、不堪视听  bù kān shì tīng

释义:不堪视听  堪:可,能。言辞污秽,行为卑劣,不能看与听

出处: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其菲薄揶揄,不堪视听。”  

8、不堪造就  bù kān zào jiù

释义:不堪造就  堪:能;造就:培养并使有成就。没有培养前途;不可能有所成就。

出处:茅盾《蚀 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9、不屈不挠  bù qū bù náo

释义:不屈不挠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10、不愧不怍  bù kuì bù zuò

释义:不愧不怍  愧、怍:惭愧。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11、不明不白  bù míng bù bái

释义:不明不白  形容不清白、不正派或含糊不清。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李生)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12、不法之徒  bù fǎ zhī tú

释义:不法之徒  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1回:“而今我国大清,焉有这样不法之徒?”  

13、不矜不伐  bù jīn bù fá

释义:不矜不伐  矜:自夸;自大;伐:自我夸耀。不骄傲自大;不夸耀自己。

出处:《尚书 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14、不磷不缁  bù lín bù zī

释义:不磷不缁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出处:语出《论语 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15、不骄不躁  bù jiāo bù zào

释义:不骄不躁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出处: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16、保守主义  bǎo shǒu zhǔ yì

释义:保守主义  守旧、不想改进的思想和行为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正确地规定战略方向,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转移时反对逃跑主义。”  

17、冰壶玉衡  bīng hú yù héng

释义:冰壶玉衡  冰壶:即冰心玉壶;玉衡:用玉石装饰的衡器。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出处:唐·杜甫《寄裴施州诗》:“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18、冰清玉洁  bīng qīng yù jié

释义:冰清玉洁  清:清澈;洁:洁白。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出处: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19、冰魂素魄  bīng hún sù pò

释义:冰魂素魄  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

出处: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  

20、冰魂雪魄  bīng hún xuě pò

释义:冰魂雪魄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海叙不遇》:“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21、北辙南辕  běi zhé nán yuán

释义:北辙南辕  ①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②车子北往南来。喻人

出处:见“北辕适楚”。  

22、卑鄙无耻  bēi bǐ wú chǐ

释义:卑鄙无耻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无廉耻。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23、卑鄙龌龊  bēi bǐ wò chuò

释义:卑鄙龌龊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出处:明 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  

24、卑陋龌龊  bēi lòu wò chuò

释义:卑陋龌龊  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亦作“卑鄙龌龊”。

出处: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追悼》:“他们那种卑陋龌龊的性质,终久是改不了的!”  

25、变贪厉薄  biǎn tān lì bó

释义:变贪厉薄  指改变、劝勉贪图财利、行为轻薄的人使之廉洁忠厚。

出处:《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宋 孙奭疏:“此章言伯夷、柳下惠变贪厉薄,千载闻之,犹有感激。”  

26、才华横溢  cái huá héng yì

释义:才华横溢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出处: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27、扯篷拉纤  chě péng lā qiàn

释义:扯篷拉纤  指用不正当的手段为人撮合或说情而从中取利的行为。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5回:“凤姐又道:‘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纤的图银子。’”  

28、材茂行洁  cái mào xíng jié

释义:材茂行洁  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出处:《汉书 薛宣传》:“窃见少府宣,材茂行洁,达于从政。”  

29、比物此志  bǐ wù cǐ zhì

释义:比物此志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出处:东汉 贾谊《新书 阶级》:“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王先谦补注:“物,类也。志,意也。言臣如效死取义,则为国家不拔之基,圣人有‘金城’之语,正比类此意也。”  

30、爱憎分明  ài zēng fēn míng

释义:爱憎分明  憎:恨。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

出处: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  

31、苍松翠柏  cāng sōng cuì bǎi

释义:苍松翠柏  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32、表里不一  biǎo lǐ bù yī

释义:表里不一  表面和内在不一样。

出处:《逸周书 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33、财迷心窍  cái mí xīn qiào

释义:财迷心窍  迷:昏乱。指一心爱财而心中糊涂

出处:孙犁《秀露集 耕堂读书记》:“如果当时这位作者,明达冷静一些,不财迷心窍,天下原可以平安无事的。”  

34、采善贬恶  cǎi shàn biǎn è

释义:采善贬恶  采:选择;贬;贬斥。采取善良的行为,贬斥恶劣的行径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35、包元履德  bāo yuán lǚ dé

释义:包元履德  元:善。指心怀善意,行为具有高尚的品德。是古代对帝王的谀词。

出处:《后汉书·梁统传》:"陛下包元履德,权时拨乱。功踰文武,德侔高皇。"  

36、不公不法  bù gōng bù fǎ

释义:不公不法  不公平待人,不遵守法律。形容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的行为。

出处:宋·司马光《与姪贴》:"不可恃赖我势,作不公不法,搅扰官法。"  

37、薄志弱行  bó zhì ruò xíng

释义:薄志弱行  薄:脆弱,不坚定;弱:懦弱。意志不坚定,行为很懦弱。

38、才朽形秽  cái xiǔ xíng huì

释义:才朽形秽  才朽:才能低下;行秽:行为不高洁。原用以表示自谦。后也用以形容不堪造就的人。

出处:汉·杨恽《报孙会宗书》:"恽才朽形秽,文质无所底。"  

39、材德兼备  cái dé jiān bèi

释义:材德兼备  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出处:《禅真逸史》前言:"路上为民除害,以武艺高强、材德兼备,[林时茂]被荐为建康宝刹妙相寺副住持。"  

40、不拘绳墨  bù jū shéng mò

释义:不拘绳墨  绳墨:木工用以画直线的工具,借喻法度、规矩。形容人的行为或艺术风格洒脱、豪放,超逸不羁。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有侄儿郭仲翔,才兼文武,一生豪侠尚气,不拘绳墨。"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