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书生的形容词(37个)(形容书生成语有哪些)

xxmadmin 2024-12-17 14:01:33

形容书生的形容词(形容书生成语有哪些)(37个))

形容书生的形容词(形容书生成语有哪些):燕颔书生,书生气十足,一介书生,不切实际,不合时宜,书生之见,书香门第,傲贤慢士,儿女英雄,八百孤寒,博洽多闻,口吻生花,大璞不完,寻章摘句,尔雅温文,布衣韦带,彬彬有礼,承先启后,招贤纳士,文弱书生,文质彬彬,斯斯文文,温文儒雅,温文尔雅,满腹经纶,牛角书生,白面书生,白面儒冠,硕学通儒,草莽英雄,言谈举止,许许多多,读书种子,通儒硕学,齐东野语,燕颔儒生,洛下书生。

1、燕颔书生  yàn hàn shū shēng

释义:燕颔书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2、书生气十足  shū shēng qì shí zú

释义:书生气十足  比喻政治上糊涂,看问题单纯、幼稚,书呆子气很足。

出处:宋·范成大《次韵宋佛阅番乐》:"洗净书生气味酸。"  

3、一介书生  yī jiè shū shēng

释义: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4、不切实际  bù qiē shí jì

释义:不切实际  不符合实际

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5、不合时宜  bù hé shí yí

释义: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6、书生之见  shū shēng zhī jiàn

释义:书生之见  指书呆子的见解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7、书香门第  shū xiāng mén dì

释义:书香门第  书香: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如今眼看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  

8、傲贤慢士  ào xián màn shì

释义:傲贤慢士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9、儿女英雄  ér nǚ yīng xióng

释义:儿女英雄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10、八百孤寒  bā bǎi gū hán

释义: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多;孤寒:指贫困的读书人。许多生活贫困的读书人。

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11、博洽多闻  bó qià duō wén

释义:博洽多闻  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12、口吻生花  kǒu wěn shēng huā

释义:口吻生花  比喻谈吐文雅。

出处:唐 冯贽《云仙杂记》第五卷引《白氏金锁》:“张祜苦吟,妻孥唤之不应,以责祜。祜曰:‘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  

13、大璞不完  tài bú bù wán

释义:大璞不完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14、寻章摘句  xún zhāng zhāi jù

释义:寻章摘句  读书时只注意摘录一些漂亮词句;不作深入研究。也指写作时摘引、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寻:寻找;章:篇章;摘:摘抄。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15、尔雅温文  ěr yǎ wēn wén

释义:尔雅温文  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生得眉清目秀,尔雅温文,且又性情蕴藉,聪颖过人。”  

16、布衣韦带  bù yī wéi dài

释义: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而使后世不绝息。”  

17、彬彬有礼  bīn bīn yǒu lǐ

释义:彬彬有礼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3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18、承先启后  chéng xiān qǐ hòu

释义:承先启后  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出处:清 王昶《湖海诗传 尹继善》:“文端公历任封疆,晚归台阁,岁历五十馀载,承先启后,三代平章。”  

19、招贤纳士  zhāo xián nà shì

释义:招贤纳士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20、文弱书生  wén ruò shū shēng

释义:文弱书生  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21、文质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

释义:文质彬彬  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2、斯斯文文  sī sī wén wén

释义:斯斯文文  形容举目文雅。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惯了,乍见了你这破落户,还被人笑话死了呢。”  

23、温文儒雅  wēn wén rú yǎ

释义:温文儒雅  犹言温文尔雅。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  

24、温文尔雅  wēn wén ěr yǎ

释义:温文尔雅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尔雅:文雅。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25、满腹经纶  mǎn fù jīng lún

释义:满腹经纶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出处:明 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  

26、牛角书生  niú jiǎo shū shēng

释义: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出处:《新唐书 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27、白面书生  bái miàn shū shēng

释义:白面书生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出处:《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28、白面儒冠  bái miàn rú guān

释义:白面儒冠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29、硕学通儒  shuò xué tōng rú

释义: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出处:《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30、草莽英雄  cǎo mǎng yīng xióng

释义:草莽英雄  草莽:草丛,草野。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出处:冯铿《红的日记》:“胸前和肩膀上缠着眩着人眼的红色标帜,真是个‘草莽英雄’的气慨。”  

31、言谈举止  yán tán jǔ zhǐ

释义:言谈举止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清 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32、许许多多  xǔ xǔ duō duō

释义:许许多多  很多数量的人或物

出处: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要完成这个基本任务,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  

33、读书种子  dú shū zhǒng zǐ

释义: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1卷:“周益公云:汉二献皆好书,而其传国皆最远。士大夫家,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  

34、通儒硕学  tōng rú shuò xué

释义:通儒硕学  犹言通儒达士。

出处:《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计论无倦。”  

35、齐东野语  qí dōng yě yǔ

释义:齐东野语  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36、燕颔儒生  yan han ru sheng

释义:燕颔儒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37、洛下书生  luo xia shu sheng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