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示范卷 24新教材老高考·ZX·MNJ·理科综合·Y (六)试题

xxmadmin 2024-01-05 16:12:13

2024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示范卷 24新教材老高考·ZX·MNJ·理科综合·Y (六)试题,2024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4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示范卷 24新教材老高考·ZX·MNJ·理科综合·Y (六)试题的相关试卷和相关答案分析,完整的2024全国100所名校试卷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试题答案

影响,随着工商业经济发展和雕版印刷术的普及,宋代手工业著作逐渐增多,故选D项;传统应用科技发展至顶峰是在明清时期,故排除A项;古代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一直低下,故排除B项;手工业著作的创作主体不是士大夫,故排除C项

19.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在印度的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英国在印度建设交通设施等措施属于资本输出,其主要目的是适应英国殖民扩张的要求,故选C项,排除A项;材料中英国的做法属于资本输出而非资本原始积累,故排除B项;D项不是英国在印度推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故排除D项

20.D【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海运的近代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轮船招商局是于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打破了洋商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完成了南漕北运和‘稍分洋商之利'的任务”,这说明洋务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也表明中国航运逐步走向近代化,故选D项;A项中的“率先”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

21.A【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邓小平指出要重视对科学理论的学,要按照基本的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改革,这有利于解放思想,厘清经济理论的认识误区,故选A项;B项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理论的学,而不是引进科学技术,故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而1978年9月尚未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故排除D项

22.C【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罗斯福认为新政是一场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是美国为挽救伟大而珍贵的政府所进行的战争,可见,罗斯福这一言论肯定了新政在维护宪政方面的价值,故选C项;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B两项;材料未出现借鉴苏联国家治理的信息,故排除D项

23.C【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俄)农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据材料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主要农产品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斯大林模式束缚了农业发展,故选C项;当时苏联粮食、牛、马的产量整体下降明显,但羊的产量有了一定的扭转,故排除A项;材料中只有农业的部分数据,并没有体现农轻重比例的失调,也不能得出苏联经济建设成效甚微的结论,故排除B、D两项

24.B【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依赖进出口的比重都有所增加,这反映出全球化之下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不能反映经济快速增长,故排除A、C两项;材料主旨与经济区域化无关,故排除D项

25.(1)特点:类型多样;以市场为中心;兼有政治经济功能;体现出开放性和公性

(4分,答出两点即可)(2)表现:由传统贵族精英垄断向市民大众化转变;呈现出由封闭向开放的趋势;讨论的话题由文艺评论转向政治诉求

(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较快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王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宣传了人文主义精神,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自然科学勃兴,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武器

(4分,答出两点即可)26.(1)亮点:“一面旗”指秋收起义打出了的旗帜,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采用工农革命军的番号;“一条新路”指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走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的先声;“走出了一个伟人”指秋收起义是毛泽东亲自领导武装斗争、踏上职业革命家我马生涯的起点

(3分)(2)革命路线:城市中心论

(2分)表现: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均以苏联的“城市中心论”为指导;秋收起义最初进攻当地中心城市长沙,结果失败;忽视农民战争和苏维埃根据地

(4分,答出两点即可)(3)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实践;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走向成熟

(3分,答出三点即可)【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4页)】·23-98C·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小共A.小说开篇写南山上的一座碑“不是石的,而是木的”“是一棵树,一棵柏树”,给人以新奇之感,并紧扣小说的题目“树碑”。B.小说写小伙伴对大姑的“质疑”以及村子里的人对爷爷、大姑的事迹的不了解,意在提醒人们赓续红色传统刻不容缓。C.“他的眉头蹙成一个疙瘩”,写出了爷爷此刻内心的煎熬;几秒钟之后,爷爷“便做出一个决定”则凸显他的牺牲精神。苦D.小说描写红叶“像一片熊熊燃烧的火海”“又像层林尽染的血海”,营造出悲伤的氛围,暗示了大姑悲剧性的结局。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