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24·(新高考)ZX·MNJ·地理·AH 地理(一)1试题

xxmadmin 2024-01-02 11:08:08

安徽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24·(新高考)ZX·MNJ·地理·AH 地理(一)1试题,2024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安徽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24·(新高考)ZX·MNJ·地理·AH 地理(一)1试题的相关试卷和相关答案分析,完整的2024全国100所名校试卷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试题答案

示例二论题:“厚往薄来”思想束缚着中国古代外贸的发展

(2分)论述:中国古代的封建政府历来具有“厚往薄来”的思想

封建统治者往往自诩“天朝上国”,故在官方主导的对外贸易中,常常不遵守等价交换原则,用大量贵重的物品去交易外来的廉价物品,以换取周边小国前来朝贡的“忠诚”

自隋唐以来,瓷器就成为中国外销的主要产品之一,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瓷器贸易一度给国家带来大量收入,政府设立市舶司等机构加强管理

明朝时,倭寇一度猖獗,政府推行海禁政策,将对外贸易纳人政府管制,加之“厚往薄来”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严重压缩了对外贸易的规模和利润受到严重压缩,这制约了中国外贸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市场发展的时代浪潮

(10分)示例三论题:鸦片战争后的通商口岸贸易具有两面性

(2分)论述:通商口岸既是列强对华侵略的见证,也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近代化的窗口,口岸贸易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作用

《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标志着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列强在中国设立租界,通过领事官员裁决涉外案件,甚至把持海关大权…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列强还在通商口岸倾销商品、投资建厂、招募和掠夺华工,使中国经济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在通商口岸,西方消费文化的流行冲击了传统价值观念

与此同时,基于列强经商、修船等需要,一批早期民族工业在通商口岸兴起;坐电车、读报纸、发电报(打电话)等生活方式经由通商口岸被国人所认知;在通商口岸,西方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和政治理论广泛传播;租界的存在给革命政的活动提供了便利

(10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解析】本题考查商路与文化交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首先,明确时空定位,本题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和中国近代的对外交往;其次,审清答案要件,本题答案须包括论题和论述两个部分;再次,明确答题要求,论题须能体现材料中的一则或几则信息,论述须有可靠的史实依据;最后,注意语言表述的简明和准确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4页)】801C·HUN·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代南北方耕作方式存在较大差距,尽管当时土地连作制已经定型,北方实行了“代田法”和“区田法”,但南方还是以撂荒耕作制为主。B.轮作复种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耕作方式,始于春秋时期,改进于魏晋时期,在明代得以全面发展,继续发展于清代。C.“耕耙糖”技术是北方旱地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精耕方法,“耙”指将土地犁出沟,“檐”指将表层土壤碾磨成粉末,目的是保防旱。D.铁制农具制作是中国原始农业与古代农业发展的分界线,也是撂荒轮荒制向轮作制转变的重要标志,铁犁牛耕的方式影响整个传统农业。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