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量的四字成语(30个)(形容人商量事情的成语)

xxmadmin 2024-11-23 21:00:50

关于商量的四字成语(形容人商量事情的成语)(30个))

关于商量的四字成语(形容人商量事情的成语):当头对面,一事无成,不相为谋,不约而同,不谋同辞,不谋而合,不谋而同,不足与谋,与虎谋皮,从长计议,众说纷纭,作舍道边,包办代替,各不相谋,大政方针,安民告示,异口同声,拒人于千里之外,暴风骤雨,殊途同归,竖子不足与谋,筑室道谋,见仁见智,言人人殊,距人千里,隔墙有耳,道不同不相为谋,询谋谘度,共商国是,筮短龟长。

1、当头对面  dāng tóu duì miàn

释义:当头对面  当面商量或面对面辩论。

2、一事无成  yī shì wú chéng

释义:一事无成  连一样事情都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出处:唐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3、不相为谋  bù xiāng wéi móu

释义:不相为谋  谋:商讨。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不约而同  bù yuē ér tóng

释义:不约而同  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5、不谋同辞  bù móu tóng cí

释义:不谋同辞  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出处:《后汉书 祭祀志上》:“群下百僚,不谋同辞。”  

6、不谋而合  bù móu ér hé

释义:不谋而合  谋:计议;商议;合:相合一致。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晋 干宝《搜神记》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7、不谋而同  bù móu ér tóng

释义:不谋而同  谋:商量。事先没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出处: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8、不足与谋  bù zú yǔ móu

释义:不足与谋  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9、与虎谋皮  yǔ hǔ móu pí

释义:与虎谋皮  和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去商量损害他人利益的事;绝对办不到。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纯属幻想。

出处:《太平御览》第208卷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10、从长计议  cóng cháng jìyì

释义:从长计议  长:放长时间;计议:商议需要较长的时间;仔细地考虑;商量。指对事情处理时的慎重认真态度。

出处:元 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有何不可?”  

11、众说纷纭  zhòng shuō fēn yún

释义:众说纷纭  纷纭:言论、事情等多而杂乱。说法多而杂。

出处:元 戴表元《剡源集》第20卷:“然当纯公既没,众说纷纭,卒能坚忍植立。”  

12、作舍道边  zuò shě dào biān

释义:作舍道边  在路旁筑室,和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

出处:《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13、包办代替  bāo bàn dài tì

释义:包办代替  包办:一手办理;独自负责。指把所有工作一手包揽;不让别人参与。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媒婆真是包办代替的老祖宗,可真是把人坑害死了。”  

14、各不相谋  gè bù xiāng móu

释义:各不相谋  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15、大政方针  dà zhèng fāng zhēn

释义:大政方针  重大的政策与措施,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指针。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8回:“颇欲展施抱负,造成一法制国,所以一经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针宣言书,拟向国会宣布。”  

16、安民告示  ān mín gào shì

释义:安民告示  安:安定;告示:布告。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会变乱后;为安定民心所发布的文告。②现借指把要办的事或问题预先通知下来;让大家有所准备。

出处: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25回:“李秀成全不费力,已拔了南康城……先出安民告示,次第收复汝宁、饶州各郡县。”  

17、异口同声  yì kǒu tóng shēng

释义:异口同声  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18、拒人于千里之外  jù rén yú qiān lǐ zhī wài

释义:拒人于千里之外  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距人于千里之外。”  

19、暴风骤雨  bào fēng zhòu yǔ

释义:暴风骤雨  暴:突然而猛烈的;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有时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20、殊途同归  shū tú tóng guī

释义:殊途同归  殊:不同的。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21、竖子不足与谋  shù zǐ bù zú yǔ móu

释义:竖子不足与谋  竖子:小子;谋:计议,商量。这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2、筑室道谋  zhù shì dào móu

释义:筑室道谋  自己造房子;却跟过路的人商量。比喻作事没有主见。道:道路;谋:咨询;商量。

出处:《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23、见仁见智  jiàn rén jiàn zhì

释义:见仁见智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24、言人人殊  yán rén rén shū

释义:言人人殊  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曹相国世家》:“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25、距人千里  jù rén qiān lǐ

释义:距人千里  距:通“拒”,拒绝。形容傲气十足,不愿与人接近或毫无商量的余地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26、隔墙有耳  gé qiáng yǒu ěr

释义:隔墙有耳  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出处:管仲《管子 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27、道不同不相为谋  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

释义:道不同不相为谋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28、询谋谘度  xún móu zī dù

释义:询谋谘度  咨询谋议,商量研究。

29、共商国是  gòng shāng guó shì

释义:共商国是  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二》:"愿相国与诸侯士大夫共商国是。"  

30、筮短龟长  shì duǎn guī cháng

释义:筮短龟长  谓筮占所言理短,龟卜所言理长。《左传·僖公四年》:“初, 晋献公 欲以 驪姬 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 杜预 注:“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滋,滋而后有数,龟象筮数,故象长数短也。” 孔颖达 疏:“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