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指出别人错误的词语(26个)(形容别人的成语用错了的成语)

xxmadmin 2024-11-14 12:00:49

形容指出别人错误的词语(形容别人的成语用错了的成语)(26个))

形容指出别人错误的词语(形容别人的成语用错了的成语):一手包办,上上下下,以德报怨,以退为进,倒打一耙,儿女英雄,先发制人,反咬一口,反戈一击,大喊大叫,嫁祸于人,强词夺理,恩将仇报,恶人先告状,指鹿为马,是非分明,是非颠倒,有眼无珠,横行霸道,淆混是非,混淆是非,混淆黑白,终日终夜,贼喊捉贼,颠倒黑白,黑白混淆。

1、一手包办  yī shǒu bāo bàn

释义:一手包办  操纵一切;独自办理;不须别人插手。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你一手包揽,我只晴我的手头钱。”  

2、上上下下  shàng shàng xià xià

释义:上上下下  上面下面,往上往下,上级和下级,泛指单位的整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和十数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  

3、以德报怨  yǐ dé bào yuàn

释义:以德报怨  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

出处:《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以退为进  yǐ tuì wéi jìn

释义:以退为进  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用退让作为手段求得前进。

出处:汉 扬雄《法言 君子》:“昔乎颜渊以退为进,天下鲜俪焉。”  

5、倒打一耙  dào dǎ yī pá

释义:倒打一耙  比喻犯了错误或干了坏事不承认;反咬对方一口。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6、儿女英雄  ér nǚ yīng xióng

释义:儿女英雄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7、先发制人  xiān fā zhì rén

释义:先发制人  发:开始行动;制:制服。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现泛指先下手争取主动。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8、反咬一口  fǎn yǎo yī kǒu

释义:反咬一口  原指没有抓住兽类,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9、反戈一击  fǎn gē yī jī

释义:反戈一击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10、大喊大叫  dà hǎn dà jiào

释义:大喊大叫  大声叫嚷,形容大肆宣传,大造舆论。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59章:“吴毓鳞首先大喊大叫,‘内阁不能统一,我们不如及早下台。’”  

11、嫁祸于人  jià huò yú rén

释义:嫁祸于人  嫁:转移。把灾祸转嫁给别人。

出处:《南史 阮孝绪传》:“答曰:‘己所不欲,岂可嫁祸于人。’乃焚之。”  

12、强词夺理  qiǎng cí duó lǐ

释义:强词夺理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13、恩将仇报  ēn jiāng chóu bào

释义:恩将仇报  将:拿;把;报:报答。受了别人的恩惠却用仇恨来报答。形容忘恩负义。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14、恶人先告状  è rén xiān gào zhuàng

释义:恶人先告状  指坏人或理亏的人抢先诉说或歪曲事实

出处:鲁迅《两地书》:“经我强硬的答复,没法对付,便用最终的毒计,就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亦即所谓‘恶人先告状’也。”  

15、指鹿为马  zhǐ lù wéi mǎ

释义:指鹿为马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16、是非分明  shì fēi fēn míng

释义:是非分明  正确和错误非常分明。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故贤圣之君,博观始终,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17、是非颠倒  shì fēi diān dǎo

释义:是非颠倒  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出处:唐 韩愈《施先生墓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18、有眼无珠  yǒu yǎn wú zhū

释义:有眼无珠  珠:眼珠。长着眼睛没有眼珠。比喻没有识别人或事物的能力。

出处: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常言道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就似那熏莸般各别难同处。怎比你有眼却无珠。”  

19、横行霸道  héng xíng bà dào

释义:横行霸道  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横不讲道理。形容蛮不讲理;胡作非为。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20、淆混是非  xiáo hùn shì fēi

释义:淆混是非  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出处:清·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21、混淆是非  hùn xiáo shì fēi

释义:混淆是非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出处:清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22、混淆黑白  hùn xiáo hēi bái

释义:混淆黑白  混淆:混杂不清;使界限模糊。把黑的白的故意搅在一起。指有意制造混乱以颠倒是非。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23、终日终夜  zhōng rì zhōng yè

释义:终日终夜  终:竟,尽。整天整夜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4、贼喊捉贼  zéi hǎn zhuō zéi

释义:贼喊捉贼  做贼的叫喊捉贼。比喻转移目标;混淆视听以逃脱罪责。

出处: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贼喊捉贼,明明自己是匪,还扛着剿匪的旗号,到处剿匪。”  

25、颠倒黑白  diān dǎo hēi bái

释义:颠倒黑白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26、黑白混淆  hēi bái hùn xiáo

释义:黑白混淆  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出处:《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