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用什么成语形容(12个)(形容口号整齐的四字成语)

xxmadmin 2024-11-08 15:00:37

口号用什么成语形容(形容口号整齐的四字成语)(12个))

口号用什么成语形容(形容口号整齐的四字成语):一口同声,万口一辞,不约而同,不谋而合,众口一词,同声一辞,如出一口,山鸣谷应,异口同声,异口同韵,有口皆碑,百口同声。

1、一口同声  yī kǒu tóng shēng

释义:一口同声  犹一口同音。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2、万口一辞  wàn kǒu yī cí

释义:万口一辞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出处:唐 孙樵《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万口一辞。”  

3、不约而同  bù yuē ér tóng

释义:不约而同  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4、不谋而合  bù móu ér hé

释义:不谋而合  谋:计议;商议;合:相合一致。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晋 干宝《搜神记》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5、众口一词  zhòng kǒu yī cí

释义:众口一词  很多人都说同样的话。

出处:唐 令狐楚《谢赐冬衣状》:“自臣而下,万口一声。”  

6、同声一辞  tóng shēng yī cí

释义:同声一辞  犹言众口一辞。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出处:清·陈确《死节论》:“何至使八百诸侯同声一辞,冠带之伦服膺新命!”  

7、如出一口  rú chū yī kǒu

释义:如出一口  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内储说下》:“问左右,左右言无有,如出一口。”  

8、山鸣谷应  shān míng gǔ yìng

释义:山鸣谷应  形容回音响亮;也比喻此鸣彼应;互相配合。

出处:宋 苏轼《后赤壁赋》:“戛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9、异口同声  yì kǒu tóng shēng

释义:异口同声  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10、异口同韵  yì kǒu tóng yùn

释义:异口同韵  指大家说得都一样。同“异口同音”。

出处:老舍《赵子曰》第一:“现在的人们不但不复以窄窄金莲为美,反异口同韵的诋为丑恶。”  

11、有口皆碑  yǒu kǒu jiē bēi

释义:有口皆碑  碑:记功的石碑;皆:都是。所有人的嘴都是记载功德的碑石。形容为人们普遍称颂。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宝峰文禅师法嗣 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12、百口同声  bǎi kǒu tóng shēng

释义:百口同声  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出处: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时已亭午,小珠跌坐坟下,哭个不住。末后秃头与跟人劝止,大众百口同声,小珠方停了哭,谢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秃头家来。”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