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社会环境好的四字词语有哪些(40个)(形容社会环境的成语)

xxmadmin 2024-11-08 09:00:04

形容社会环境好的四字词语有哪些(形容社会环境的成语)(40个))

形容社会环境好的四字词语有哪些(形容社会环境的成语):世道日衰,不正之风,不臣之心,不见天日,世风日下,人欲横流,各行各业,地狱变相,大风大浪,巴高望上,市不二价,市无二价,弊绝风清,政简刑清,时移俗易,暗无天日,比屋可封,浇淳散朴,浇醇散朴,浇风薄俗,涂不拾遗,激薄停浇,犯上作乱,百业萧条,盗跖之物,蠹居棋处,行者让路,贩夫走卒,路不拾遗,返朴还淳,道不举遗,道不掇遗,道无拾遗,除残去秽,骨化风成,地上天官,乱俗伤风,世风不古,末俗流弊,成何世界。

1、世道日衰  shì dào rì shuāi

释义:世道日衰  世道:社会风气;日:日益;衰:衰败。社会风气一天天地败落。

出处:唐·李白《古风之二十五》:"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  

2、不正之风  bù zhèng zhī fēng

释义:不正之风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3、不臣之心  bù chén zhī xīn

释义: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只说是他自己做的,中怀不臣之心,妄言污蔑妃后,要坐他族灭之罪。”  

4、不见天日  bù jiàn tiān rì

释义:不见天日  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出处: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八卷:“福州之人,以为终世不见天日也,岂料端公赐问。”  

5、世风日下  shì fēng rì xià

释义:世风日下  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坏。

出处:清 秋瑾《致秋誉章书》:“我国世风日下,亲戚尚如此,况友乎?”  

6、人欲横流  rén yù héng liú

释义:人欲横流  指社会风气败坏,人们放纵情欲,不顾道德正义。

出处:宋 陆九渊《语录》上:“后世人主不知学,人欲横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7、各行各业  gè háng gè yè

释义:各行各业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出处:邓小平《办好学校,培养干部》:“过去我们想请各行各业开个名单,提高一些人的工资,说了好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现。”  

8、地狱变相  dì yù biàn xiàng

释义:地狱变相  旧时比喻社会的黑暗残酷。

出处: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吴道子画地狱变相,都人咸观,惧罪修善。”  

9、大风大浪  dà fēng dà làng

释义:大风大浪  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10、巴高望上  bā gāo wàng shàng

释义:巴高望上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  

11、市不二价  shì bù èr jià

释义:市不二价  指买卖公道,不相欺诈。形容社会风气好。同“市无二价”。

出处:《三国志 魏志 王烈传》“卒于海表”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烈居之历年,未尝有患。使辽东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  

12、市无二价  shì wú èr jià

释义:市无二价  买卖没有两种价钱,买卖公道,不欺骗人。形容社会风气好。亦作“市不二价”。

出处:《汉书·王莽传上》:“又奏为市无二价,官无狱讼。”  

13、弊绝风清  bì jué fēng qīng

释义:弊绝风清  弊:弊病;弊端。营私舞弊、欺诈蒙骗的事情完全没有;风气十分良好。形容坏风气一扫而空。

出处:宋 周敦颐《拙赋》:“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14、政简刑清  zhèng jiǎn xíng qīng

释义:政简刑清  指官吏的政绩显著;社会安定;人民乐业。政简:施行轻微的赋役或减免繁文缛节的政治措施。刑清:很少施用刑罚。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齐太公世家》:“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15、时移俗易  shí yí sú yì

释义:时移俗易  移:变动;易:改换。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齐俗训》:“是故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  

16、暗无天日  àn wú tiān rì

释义:暗无天日  暗:黑暗;天日:天和太阳;比喻光明。黑暗得看不到一点光明。形容社会极端黑暗;无理可言;无法可依。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老龙舡户》:“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  

17、比屋可封  bǐ wū kě fēng

释义:比屋可封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出处:前蜀 杜光庭《寿春节进元始天尊帧并功德疏表》:“无向隅不获之夫,有比屋可封之俗。”  

18、浇淳散朴  jiāo chún sàn pǔ

释义:浇淳散朴  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

出处:《汉书 循吏传 黄霸》:“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19、浇醇散朴  jiāo chún sàn pǔ

释义:浇醇散朴  见“浇淳散朴”。

出处:《文子·上礼》:“施及周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  

20、浇风薄俗  jiāo fēng bó sú

释义:浇风薄俗  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出处:唐 陈黯《辩谋》:“得之则逸身丰家,不得则嫉时怨命,噫,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  

21、涂不拾遗  tú bù shí yí

释义:涂不拾遗  涂:通“途”,道路。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涂不拾遗。”  

22、激薄停浇  jī bó tíng jiāo

释义:激薄停浇  形容振作人心,挽回不良的社会风气。

出处:《梁书 明山宾传》:“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23、犯上作乱  fàn shàng zuò luàn

释义:犯上作乱  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4、百业萧条  bǎi yè xiāo tiáo

释义:百业萧条  萧条:冷落、凋敝。指各行各业都很冷落、不兴旺。形容社会的衰败。

出处: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在一切蒋介石统治区域,贪污遍地,特务横行,捐税繁重,物价高涨,经济破产,百业萧条,征兵征粮,怨声载道。”  

25、盗跖之物  dào zhí zhī wù

释义:盗跖之物  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8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26、蠹居棋处  dù jū qí chǔ

释义:蠹居棋处  比喻坏人深入社会,散布各处。

出处:唐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孽臣奸隶,蠹居棋处,摇毒自防,外顺内悖。”  

27、行者让路  xíng zhě ràng lù

释义:行者让路  行走的人相互让路。谓大家都谦逊有礼。

出处:《孔子家语·好生》:“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28、贩夫走卒  fàn fū zǒu fú

释义:贩夫走卒  旧指小贩和差役。泛指旧社会里地位低下者。

出处:阿英《吃茶文学论》:“若夫乡曲小子,贩夫走卒,即使在疲乏之余,也要跑进小茶馆去喝点茶。”  

29、路不拾遗  lù bù shí yí

释义:路不拾遗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汉 贾谊《新书 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30、返朴还淳  fǎn pǔ huán chún

释义:返朴还淳  返:返回,还。朴:朴实。淳:诚实,厚道。指恢复原始的诚实和朴实厚道的社会风气。

出处:隋·薛道衡《老氏碑》:“用之治身,则神清志静;用之治国,则返朴还淳。”  

31、道不举遗  dào bù jǔ yí

释义:道不举遗  同“道不拾遗”。

出处:《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  

32、道不掇遗  dào bù duō yí

释义:道不掇遗  同“道不拾遗”。

出处:《新唐书·东夷传·高丽》:“降、败、杀人及剽动者斩,盗者十倍取偿,杀牛马者没为奴婢,故道不掇遗。”  

33、道无拾遗  dào wú shí yí

释义:道无拾遗  同“道不拾遗”。

出处:《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商贾重宝,单车露宿,牛马放牧,道无拾遗。”  

34、除残去秽  chú cán qù huì

释义:除残去秽  残:残暴。秽:污秽,比喻恶势力。清除社会上的残暴、腐朽势力。

出处:《后汉书·梁统传》:“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 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待。”  

35、骨化风成  gǔ huà fēng chéng

释义:骨化风成  谓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出处:明·方孝孺《俞先生墓表》:“元既有江南,以豪侈粗戾,变礼文之俗,专数十年,薰渍狃狎,骨化风成,而宋之遗习,消灭尽矣。”  

36、地上天官  dì shàng tiān guān

释义:地上天官  比喻社会生活繁华安乐。

37、乱俗伤风  luàn sú shāng fēng

释义:乱俗伤风  指败坏社会风气。

出处:《宋书·瘐炳之传》:"炳之身上之衅,既自籍籍,交结朋党,搆扇是非,实足乱俗伤风。"  

38、世风不古  shì fēng bù gǔ

释义:世风不古  世风:社会风气;古:指古朴。社会风气不像古时那样朴实。

39、末俗流弊  mò sú liú bì

释义:末俗流弊  末俗:末世的不良风气;流弊:相袭而成的弊端。末世的衰败习气和各种弊端。比喻末世动乱年代的不良社会风气。

出处:汉·董仲舒《士不则遇赋》:"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汉书·朱博传》:"今末俗之弊,政事烦多,宰相之材,不能及古,而丞相独兼三公之事,所以久废而不治也。"  

40、成何世界  chéng hé shì jiè

释义:成何世界  算作什么社会。用来指斥社会风气不良,腐败不堪。

出处:明·张岱《乙酉殉难传总论》:"鬻爵卖官,成何世界。"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