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心里空荡的成语(17个)(形容内心空荡荡的成语)

xxmadmin 2024-10-28 06:01:17

形容心里空荡的成语(形容内心空荡荡的成语)(17个))

形容心里空荡的成语(形容内心空荡荡的成语):不毛之地,不牧之地,人迹罕至,哀鸿遍野,失魂丧魄,失魂落魄,如有所失,寸草不生,山高水险,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忐忑不定,忘啜废枕,惘然若失,无颜落色,赤地千里,心神不安。

1、不毛之地  bù máo zhī dì

释义:不毛之地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2、不牧之地  bù mù zhī dì

释义:不牧之地  牧:放牧牲畜。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出处: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3、人迹罕至  rén jì hǎn zhì

释义:人迹罕至  罕:少。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辟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出处:汉 荀悦《汉纪 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4、哀鸿遍野  āi hóng biàn yě

释义:哀鸿遍野  哀鸿: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出处:《诗经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5、失魂丧魄  shī hún sàng pò

释义:失魂丧魄  ①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②形容极度惊恐不安。

出处:元 刘唐卿《降桑》第二折:“您孩儿为母不安,这些时衣不解带,寝食俱发,忧凄不止,行坐之间,犹如失魂丧魄。”  

6、失魂落魄  shī hún luò pò

释义:失魂落魄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7、如有所失  rú yǒu suǒ shī

释义:如有所失  好象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宋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8、寸草不生  cùn cǎo bù shēng

释义:寸草不生  寸草:一点儿草;生:生长。①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②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9、山高水险  shān gāo shuǐ xiǎn

释义:山高水险  比喻前进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上西天拜佛走一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阔波狂。”  

10、心神不定  xīn shén bù dìng

释义:心神不定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11、忐忑不安  tǎn tè bù ān

释义:忐忑不安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处: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12、忐忑不定  tǎn tè bù dìng

释义:忐忑不定  同“忐忑不安”。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济川被他们说得心中忐忑不定。”  

13、忘啜废枕  wàng chuò fèi zhěn

释义:忘啜废枕  谓不食不眠。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废枕,日渐委悴。”  

14、惘然若失  wǎng rán ruò shī

释义:惘然若失  心里总不大自在;好像失掉什么东西似的。惘然:失意的样子;若:好像。

出处:宋 洪迈《夷坚志》:“次日,彷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15、无颜落色  wú yán luò sè

释义:无颜落色  失色,面无人色。

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唬得他无颜落色,惊得他手脚难抬。”  

16、赤地千里  chì dì qiān lǐ

释义:赤地千里  赤:空无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

出处:《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17、心神不安  xīn shén bù ān

释义:心神不安  安: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若做了皇帝,就要留头长发,黄昏不睡,五鼓不眠,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