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众一样意思的词(40个)(形容和大众一样的成语)

xxmadmin 2024-10-16 12:01:39

和大众一样意思的词(形容和大众一样的成语)(40个))

和大众一样意思的词(形容和大众一样的成语):无知无识,万众一心,不负众望,丰富多采,人多势众,众人广坐,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口同声,众口销铄,公之于众,兴兵动众,劳师动众,同心协力,吹大法螺,团结一致,坏人坏事,大千世界,大庭广众,大慈大悲,小题大作,广众大庭,广庭大众,异口同声,强不凌弱,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比众不同,洋洋大观,混淆是非,积毁销骨,稠人广众,罚不及众,芸芸众生,行军动众,行师动众,起兵动众,起师动众,非同寻常,齐心协力,人心所归。

1、无知无识  wú zhī wú shí

释义:无知无识  指没有知识。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你看这丁言志无知无识的,走来说是莺豆湖的大会,是胡三公子的主人。"  

2、万众一心  wàn zhòng yī xīn

释义:万众一心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出处: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3、不负众望  bù fù zhòng wàng

释义:不负众望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3回:“宋仪望起复履任之后,果然不负众望。”  

4、丰富多采  fēng fù duō cǎi

释义:丰富多采  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出处:秦牧《艺海拾贝 “果王”的美号》:“而在具体主题、内容、体裁、手法上,却完全可以是丰富多采的。”  

5、人多势众  rén duō shì zhòn

释义:人多势众  人多势力大。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  

6、众人广坐  zhòng rén guǎng zuò

释义:众人广坐  犹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出处:《史记 魏公子列传》:“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7、众人拾柴火焰高  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

释义:众人拾柴火焰高  比喻人多力量大。

出处: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搬山山倒,填海海平。”  

8、众口同声  zhòng kǒu tóng shēng

释义:众口同声  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9回:“但见朱仙镇上的百姓,一路携老挈幼,头顶香盘,挨挨挤挤,众口同声攀留元帅,哭声震地。”  

9、众口销铄  zhòng kǒu xiāo shuò

释义:众口销铄  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10、公之于众  gōng zhī yú zhòng

释义:公之于众  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8回:“曾向玉帝上过条陈,拟把电力公之于众,要使人间负有执法权者,皆可利用吾电,以惩治恶人。”  

11、兴兵动众  xīng bīng dòng zhòng

释义:兴兵动众  同“兴师动众”。

出处:汉·张竦《为刘嘉作奏称莽功德》:“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12、劳师动众  láo shī dòng zhòng

释义:劳师动众  劳师:使军队劳苦;意为出动军队。原指出动大量军队;后也指动用大量人力;也有小题大作的意思。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兄长既来赴席,如何又劳师动众?”  

13、同心协力  tóng xīn xié lì

释义:同心协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出处:《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14、吹大法螺  chuī dà fǎ luó

释义:吹大法螺  法螺:做佛事时用的乐器。原比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后借以讽刺吹牛皮,说大话。

出处:《妙法莲花经·序品》:“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15、团结一致  tuán jié yī zhì

释义:团结一致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

出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  

16、坏人坏事  huài rén huài shì

释义:坏人坏事  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出处: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17、大千世界  dà qiān shì jiè

释义:大千世界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希运禅师》:“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18、大庭广众  dà tíng guǎng zhòng

释义:大庭广众  庭:旧时指官署的厅堂;后泛指大院子;大庭:宽大的场所;广:多;众:许多人。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也作“广庭大众”。

出处:汉 孔鲋《孔丛子 公孙龙》:“如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悔而不敢斗争。”  

19、大慈大悲  dà cí dà bēi

释义:大慈大悲  慈:仁爱;悲:怜悯。佛家用语。爱一切众生的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指爱人而与众生同乐;怜悯人生而拔众生苦。后多用来指人心肠慈善;肯于施舍救助。

出处:《法华经 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20、小题大作  xiǎo tí dà zuò

释义:小题大作  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

出处:明 杨聪《玉堂荟记》:“成既被提入京,欲伸前志,每为范木渐所阻,迨苋以艰去,而成遂奏揭纷出,小题大作矣。”  

21、广众大庭  guǎng zhòng dà tíng

释义:广众大庭  广:多;众:许多人;大庭:宽大的场所。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出处:明·屠隆《昙花记·冥词断案》:“世人造业,不论广众大庭,暗室屋漏。”  

22、广庭大众  guǎng tíng dà zhòng

释义:广庭大众  广庭:宽大的场所。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出处:秦·孔鲋《孔丛子·公孙龙》:“尹文曰:‘使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侮而不敢斗,王将以为忠乎?’  

23、异口同声  yì kǒu tóng shēng

释义:异口同声  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24、强不凌弱  qiáng bù líng ruò

释义:强不凌弱  强大的不欺凌弱小的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  

25、慈悲为怀  cí bēi wéi huái

释义:慈悲为怀  佛教认为人应以救助普济他人疾苦为己任

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慈悲为怀的康氏母女把她接到了罗宅。”  

26、普度众生  pǔ dù zhòng shēng

释义:普度众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出处:《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27、比众不同  bǐ zhòng bù tóng

释义:比众不同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十分快疾,把个金星撇在脑后,先至南天门外。”  

28、洋洋大观  yáng yáng dà guān

释义:洋洋大观  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彩的景象。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气象宏大;非常可观。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29、混淆是非  hùn xiáo shì fēi

释义:混淆是非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出处:清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30、积毁销骨  jī huǐ xiāo gǔ

释义:积毁销骨  积毁:不止一次的毁谤;销:熔化。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比喻毁谤中伤的可怕。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31、稠人广众  chóu rén guǎng zhòng

释义:稠人广众  稠:多而密。指人很多的场合。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灌夫传》:“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32、罚不及众  fá bù jí zhòng

释义:罚不及众  罚:惩罚;及:到达;众:大众。指处罚只对小部分人,不会处罚大众

33、芸芸众生  yún yún zhòng shēng

释义:芸芸众生  佛家语;指世间众多的生灵。后多指世上大群无知识的人。芸芸:众多的样子。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34、行军动众  xíng jūn dòng zhòng

释义:行军动众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且雨水方盛,非行军动众之时。”  

35、行师动众  xíng shī dòng zhòng

释义:行师动众  谓指挥大军作战。

出处:《三国志·魏书·明帝纪》“癸丑,葬高平陵”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36、起兵动众  qǐ bīng dòng zhòng

释义:起兵动众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敷传》:“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  

37、起师动众  qǐ shī dòng zhòng

释义:起师动众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出处:《晋书·吕纂传》:“夫起师动众,必参之天人,苟非其时,圣贤所不为。”  

38、非同寻常  fēi tóng xún cháng

释义:非同寻常  寻常:平常。不同于平常。形容人或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况且他也是王爷之分,非同寻常可比。”  

39、齐心协力  qí xīn xié lì

释义:齐心协力  协力:合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出处:《周书 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40、人心所归  rén xīn suǒ huī

释义:人心所归  大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出处:《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