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人无知的成语(40个)(形容无知的人的成语)

xxmadmin 2024-10-09 15:00:02

比喻人无知的成语(形容无知的人的成语)(40个))

比喻人无知的成语(形容无知的人的成语):不学无术,不省人事,不知薡蕫,不经世故,不识之无,不识泰山,不辨菽粟,不辨菽麦,不露锋芒,儿童之见,初出茅庐,吃力不讨好,呆头呆脑,哀感顽艳,坌鸟先飞,多嘴献浅,大放厥词,大智如愚,大智若愚,大辩若讷,奋发有为,尝鼎一脔,焚林而猎,痴儿呆女,笨嘴笨舌,笨头笨脑,耳聪目明,草木愚夫,蔽聪塞明,豆渣脑筋,费尽心机,返虚入浑,钝口拙腮,钝学累功,騃童钝夫,高傲自大,蠢如鹿豕,不弃草昧,不明事理,顿口拙腮。

1、不学无术  bù xué wú shù

释义:不学无术  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2、不省人事  bù xǐng rén shì

释义:不省人事  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陷入昏迷状态。有时也指不懂人情世理。

出处:《明史 艾穆传》:“穆遣戍凉州,创重不省人事,既而复苏,遂诣戍所。”  

3、不知薡蕫  bù zhī dīng dǒng

释义:不知薡蕫  薡蕫:草名,质地柔软可制绳子。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出处:《尔雅 释草》:“莢,薡蕫。”郭璞注:“似蒲而细。不知薡蕫者,岂不辨菽麦意乎?”  

4、不经世故  bù jīng shì gù

释义:不经世故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出处:鲁迅《花边文学 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5、不识之无  bù shí zhī wú

释义:不识之无  识: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处: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6、不识泰山  bù shí tài shān

释义:不识泰山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7、不辨菽粟  bù biàn shū sù

释义:不辨菽粟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清 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8、不辨菽麦  bù biàn shū mài

释义:不辨菽麦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9、不露锋芒  bù lù fēng máng

释义:不露锋芒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10、儿童之见  ér tóng zhī jiàn

释义:儿童之见  见:见解。比喻幼稚无知的见解

出处:宋 苏轼《答刘沔都曹书》:“而统谓之叙,此与儿童之见何异。”  

11、初出茅庐  chū chū máo lú

释义:初出茅庐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12、吃力不讨好  chī lì bù tǎo hǎo

释义:吃力不讨好  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老实说,有了钱,与其这样化的吃力不讨好,我倒不如拿来孝敬点给叔公了。  

13、呆头呆脑  dāi tóu dāi nǎo

释义:呆头呆脑  呆:痴呆、迟钝。形容傻乎乎的或迟钝的样子。

出处: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  

14、哀感顽艳  āi gǎn wán yàn

释义:哀感顽艳  哀:悲哀;感:感动;顽:愚拙;艳:慧丽。悲痛的情调使愚顽无知的人和聪明俊美的人同样受到感动。后转用以评述艳情作品。谓文辞既哀婉感伤;又古拙绮丽;深切感人。

出处:三国 魏 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吕延济注:“顽钝艳美者皆感之。”  

15、坌鸟先飞  bèn niǎo xiān fēi

释义:坌鸟先飞  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怕赶不上别人,抢先动手。多用作谦词。同“笨

出处:元 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三末云]: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鸟先飞。”  

16、多嘴献浅  duō zuǐ xiàn qiǎn

释义:多嘴献浅  谓胡乱说些没见识、不起好作用的话。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一定有多嘴献浅的人,对那强人说我在大门前看他起身,与街坊妇人说话。”  

17、大放厥词  dà fàng jué cí

释义:大放厥词  厥:其;他的。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出处:清 赵翼《殴北诗话 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18、大智如愚  dà zhì rú yú

释义:大智如愚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19、大智若愚  dà zhì ruò yú

释义:大智若愚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

出处: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20、大辩若讷  dà biàn ruò nè

释义:大辩若讷  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出处:《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1、奋发有为  fèn fā yǒu wéi

释义:奋发有为  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出处:《元史 陈祖仁传》:“孰不欲奋发有为,成不世之功。”  

22、尝鼎一脔  cháng dǐng yī luán

释义:尝鼎一脔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23、焚林而猎  fén lín ér liè

释义:焚林而猎  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24、痴儿呆女  chī ér dāi nǚ

释义:痴儿呆女  指天真无知的少男少女。

出处:宋·秦观《贺新郎》词:“巧拙岂关今夕事?奈痴儿呆女流传谬。”  

25、笨嘴笨舌  bèn zuǐ bèn shé

释义:笨嘴笨舌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26、笨头笨脑  bèn tóu bèn nǎo

释义:笨头笨脑  笨:愚钝。形容不聪明,头脑反应迟钝

出处:朱自清《扬州的夏日》:“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  

27、耳聪目明  ěr cōng mù míng

释义:耳聪目明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出处: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28、草木愚夫  cǎo mù yú fū

释义:草木愚夫  愚:愚蠢;愚夫:匹夫。像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粗俗平庸的百姓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0回:“料你不过草木愚夫,识得什么天时人事。”  

29、蔽聪塞明  bì cōnɡ sè mínɡ

释义:蔽聪塞明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二是对于现实要‘蔽聪塞明’,麻木冷静,不受感触。”  

30、豆渣脑筋  dòu zhā nǎo jīn

释义:豆渣脑筋  脑子好像豆渣。比喻极其愚蠢的人

31、费尽心机  fèi jìn xīn jī

释义:费尽心机  心机:心思;计谋。指用尽了心思。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出处:宋 戴复古《石屏集 论诗绝句》:“有时勿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  

32、返虚入浑  fǎn xū rù hún

释义:返虚入浑  ①谓诗作空灵,入于浑然之境。②谓人无知无识,浑浑噩噩。

出处: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33、钝口拙腮  dùn kǒu zhuō sāi

释义:钝口拙腮  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0回:“好妹妹,我是钝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34、钝学累功  dùn xué lěi gōng

释义:钝学累功  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35、騃童钝夫  ái tóng dùn fū

释义:騃童钝夫  指愚昧笨拙的人。

出处:清 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铭》:“又善于诱掖,其言批豁畅朗,支分族解,騃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  

36、高傲自大  gāo ào zì dà

释义:高傲自大  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出处: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  

37、蠢如鹿豕  chǔn rú lù shǐ

释义:蠢如鹿豕  豕:猪;蠢:愚笨。笨得像鹿和猪一样。

出处:《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38、不弃草昧  bù qì cǎo mèi

释义:不弃草昧  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

出处:《周易·屯》:"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39、不明事理  bù míng shì lǐ

释义:不明事理  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40、顿口拙腮  dùn kǒu zhuō sāi

释义:顿口拙腮  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回:"好妹妹,我是顿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