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波浪词语(40个)(形容波浪的样子的成语)

xxmadmin 2024-10-09 09:00:59

描写波浪词语(形容波浪的样子的成语)(40个))

描写波浪词语(形容波浪的样子的成语):乘风破浪,倒海翻江,力挽狂澜,声势浩大,大风大浪,奋勇直前,平安无事,平白无故,平静无事,惊涛骇浪,排山倒海,波光粼粼,波委云集,波涛汹涌,浪恬波静,浪静风恬,海不扬波,海不波溢,海啸山崩,海波不惊,淈泥扬波,滑泥扬波,澎湃汹涌,狂风巨浪,狂风恶浪,碧波荡漾,翻江倒海,萍踪浪影,萍踪浪迹,趁浪逐波,随俗沉浮,风平波息,风平浪静,风急浪高,风起云涌,风起浪涌,骇浪惊涛,骏波虎浪,萍踪靡定,水不扬波。

1、乘风破浪  chéng fēng pò làng

释义:乘风破浪  乘:趁着。趁着顺风;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气魄雄伟;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也作“乘长风破万里浪”、“长风破浪”。

出处:《宋书 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2、倒海翻江  dǎo hǎi fān jiāng

释义:倒海翻江  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出处:宋 陆游《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遂抵雁翅浦》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屋。”  

3、力挽狂澜  lì wǎn kuáng lán

释义:力挽狂澜  力:竭力;挽:挽回;狂澜:巨大的波浪。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比喻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局势。

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4、声势浩大  shēng shì hào dà

释义:声势浩大  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5、大风大浪  dà fēng dà làng

释义:大风大浪  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6、奋勇直前  fèn yǒng zhí qián

释义:奋勇直前  奋:振起。勇气十足地直往前冲。形容在艰巨的任务或困难前不畏缩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驱使,奋勇直前,水火不避。”  

7、平安无事  píng ān wú shì

释义:平安无事  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出处:元 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  

8、平白无故  píng bái wú gù

释义:平白无故  平白:凭空;故:缘故;原因。没有道理;没有原因。

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平白无故的生出这等毒计。”  

9、平静无事  píng jìng wú shì

释义:平静无事  形容非常安全,没有事情发生

出处:毛泽东《批判大汉族主义》:“有些是很严重的问题,表面上看来平静无事……故须进行认真的教育,以期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个问题。”  

10、惊涛骇浪  jīng tāo hài làng

释义:惊涛骇浪  惊:惊异;涛:大波浪;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

出处:唐 田颖《玉山常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11、排山倒海  pái shān dǎo hǎi

释义:排山倒海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出处: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12、波光粼粼  bō guāng lín lín

释义:波光粼粼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出处:阿来《尘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来,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  

13、波委云集  bō wěi yún jí

释义:波委云集  委:堆积。如波浪之相积,云层聚集。比喻众物聚集在一处

出处:唐·刘知畿《史通·杂述》:“虽复门千户万,波委云集,而言皆琐碎,事必丛残。”  

14、波涛汹涌  bō tāo xiōng yǒng

释义:波涛汹涌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15、浪恬波静  làng tián bō jìng

释义:浪恬波静  恬:安静。风平浪静。比喻十分平静

出处:明·吾丘瑞《运甓记·辞亲赴任》:“浪恬波静,指日到武冈之任。”  

16、浪静风恬  làng jìng fēng tián

释义:浪静风恬  恬:安静。风平浪静。比喻十分平静

出处:元·王实甫《苏小卿月夜贩茶船》:“这些时浪静风恬。”  

17、海不扬波  hǎi bù yáng bō

释义:海不扬波  比喻太平无事。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18、海不波溢  hǎi bù bō yì

释义:海不波溢  海上风平浪静,没有波浪。比喻平安无事。

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五卷:“久矣天之不迅风疾雨也,海不波溢也,三年于兹矣。”  

19、海啸山崩  hǎi xiào shān bēng

释义:海啸山崩  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  

20、海波不惊  hǎi bō bù jīng

释义:海波不惊  惊:震动。比喻平安无事

出处:唐·李庾《东都赋》:“开元太平,海波不惊,乃驾神都,东人夸荣。”  

21、淈泥扬波  gǔ ní yáng bō

释义:淈泥扬波  淈:搅浊;扬:掀起。搅混泥浆,掀起波浪。形容人没有主见,随大流

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渔父》:“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22、滑泥扬波  huá ní yáng bō

释义:滑泥扬波  谓同流合污,随俗浮沉。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燮传》:“吾既不能隐处巢穴,追绮季之迹,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斯固以滑泥扬波,同其流矣。”  

23、澎湃汹涌  péng pài xiōng yǒng

释义:澎湃汹涌  澎湃:大浪互相撞击;汹涌:波涛猛烈地向上涌。形容声势浩大

出处:曹靖华《飞花集》:“我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花海中,徘徊,徘徊复徘徊,半生往事,如钱塘怒涛,澎湃汹涌,冲击心头!”  

24、狂风巨浪  kuáng fēng jù làng

释义:狂风巨浪  猛烈的风,巨大的浪。指来势迅猛或同时有强劲冲击力的变化

出处: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7章:“打鱼的人要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不怕虎豹豺狼。”  

25、狂风恶浪  kuáng fēng è làng

释义:狂风恶浪  恶浪:凶猛的浪头。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也比喻敌人险恶的破坏活动。

出处: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对敌斗争,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你怕它,不行。”  

26、碧波荡漾  bì bō dàng yàng

释义:碧波荡漾  碧:青绿色。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灿烂的阳光,美丽的野花,碧波荡漾的原西河,凹凸不平的石板街……”  

27、翻江倒海  fān jiāng dǎo hǎi

释义:翻江倒海  把大江大海都翻转过来;形容水势很大;现在多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力量巨大。也用以形容混乱不堪破坏极甚的情况。

出处:唐 李筌《太自阴经》:“东温而层冰澌散,西烈则百卉摧残,鼓怒而走石飞沙,翻江倒海。”  

28、萍踪浪影  píng zōng làng yǐng

释义:萍踪浪影  像浮萍、波浪一样无定所。比喻到处漂泊,踪迹无定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29、萍踪浪迹  píng zōng làng jì

释义:萍踪浪迹  象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

出处:明 徐霖《绣襦记》:“相公这样人家,萍踪浪迹,你那里去寻他?”  

30、趁浪逐波  chèn làng zhú bō

释义:趁浪逐波  趁:追逐;逐:追逐。追逐波浪漂流。比喻没有一定的主见,随大流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不是我自间阔,趁浪逐波,落落托托。”  

31、随俗沉浮  suí sú chén fú

释义:随俗沉浮  顺随世俗,没有己见。

出处:《晋书 文苑传 王沉》:“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随俗沉浮,为时豪所抑。”  

32、风平波息  fēng píng bō xī

释义:风平波息  风和波浪都没有。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四海记·祖师复下凡间救苦》:“武当山祖师大显威灵,逢难救难,遇危救危,四海风平波息,发感神威。”  

33、风平浪静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释义:风平浪静  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复沉静。

出处: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34、风急浪高  fēng jí làng gāo

释义:风急浪高  形容风浪很大

出处:《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35、风起云涌  fēng qǐ yún yǒng

释义:风起云涌  涌:水腾跃。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断变化;雄伟壮观。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诸侯作难,风起云蒸。”  

36、风起浪涌  fēng qǐ làng yǒng

释义:风起浪涌  涌:向上升起,冒出。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比喻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出处:《晋书·谢安传》:“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  

37、骇浪惊涛  hài làng jīng tāo

释义:骇浪惊涛  骇:使惊怕;涛:大波浪。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处:唐 田颖《玉山堂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38、骏波虎浪  jùn bō hǔ làng

释义:骏波虎浪  形容迅猛汹涌的波浪。

39、萍踪靡定  píng zōng mǐ dìng

释义:萍踪靡定  象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四回:"或就来,或一二日,或叁五,萍踪靡定,逢山遇水,或师或友,便谈玄论道,故无定期。"  

40、水不扬波  shuǐ bù yáng bō

释义:水不扬波  扬:高举,往上升;波:波澜。水面很平静,没有波浪。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卷四:"八年,卢扶国来朝,渡河万里方至。云其国中山川无禽兽,水不扬波,风不折木。"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