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劫匪的成语(29个)(形容抢劫的四字成语)

xxmadmin 2024-10-08 09:00:03

形容劫匪的成语(形容抢劫的四字成语)(29个))

形容劫匪的成语(形容抢劫的四字成语):乘人之危,五抢六夺,人弃我取,夺人之爱,奸掳烧杀,巧偷豪夺,巧取豪夺,打家劫盗,打家劫舍,打家截舍,打家截道,搀行夺市,明抢暗偷,明火执仗,明火执械,明火持杖,明目张胆,杀人放火,杀人越货,江洋大盗,犬吠之警,生吞活夺,盗跖之物,肆无忌惮,虎口夺食,豪夺巧取,趁火打劫,趁火抢劫,蹊田夺牛。

1、乘人之危  chéng rén zhī wēi

释义:乘人之危  乘:趁;危:危险;灾难。趁别人有困难时;去要挟、侵害对方。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2、五抢六夺  wǔ qiǎng liù duó

释义:五抢六夺  竞相抢夺。

出处: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船一靠岸,他们便蜂拥上来,遇着街上有卖食的便五抢六夺地捞到口里。”  

3、人弃我取  rén qì wǒ qǔ

释义:人弃我取  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4、夺人之爱  duó rén zhī ài

释义:夺人之爱  夺:抢夺。剥夺别人所喜爱的人或事物

出处:钱钟书《围城》:“你不是跟她很好么?夺人之爱,我可不来。人弃我取,我更不来。”  

5、奸掳烧杀  jiān lǔ shāo shā

释义:奸掳烧杀  奸淫妇女,抢劫财物,杀人放火。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五章:“老头子说:‘别看他们这样,这叫做假行仁义,收买人心。等他一占了开封,就会奸掳烧杀,无恶不作。’”  

6、巧偷豪夺  qiǎo tōu háo duó

释义:巧偷豪夺  诈取与强抢。常用以形容不择手段获取财物或权利。

出处: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诗:“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7、巧取豪夺  qiǎo qǔ háo duó

释义:巧取豪夺  巧取:耍弄各种花招骗取;豪夺:仗势强占。耍花招骗取;用强硬手段夺得。指用各种不正当的办法夺取财物。

出处:宋 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8、打家劫盗  dǎ jiā jié dào

释义:打家劫盗  劫:抢夺。指到人家里抢劫财物

出处:元·无名氏《杏林庄》第二折:“但凡打家劫盗,杀人夺财,都是俺两个当先。”  

9、打家劫舍  dǎ jiā jié shè

释义:打家劫舍  舍:居住的房子。成群结伙地到别人家里;用暴力抢夺财物。

出处: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见俫子撅天扑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  

10、打家截舍  dǎ jiā jié shě

释义:打家截舍  见“打家劫舍”。

出处: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二折:“某裴炎的便是,一生好打家截舍。”  

11、打家截道  dǎ jiā jié dào

释义:打家截道  谓到人家里和在路上抢夺财物。

出处:元·关汉卿《四春园》第二折:“一生杀人放火,打家截道,偷东摸西。”  

12、搀行夺市  chān háng duó shì

释义:搀行夺市  跨行业抢生意。比喻越权夺职。

出处:明 无名氏《大战邳彤》第一折:“这先锋合当我做,你怎幺来搀行夺市的。”  

13、明抢暗偷  míng qiǎng àn tōu

释义:明抢暗偷  公开抢劫,暗中偷盗

出处:碧野《大巴山人》:“最使她痛恨的是,有些坏人滥伐森林,把木材明抢暗偷运出山去贩卖。”  

14、明火执仗  míng huǒ zhí zhàng

释义:明火执仗  明:用为动词;点明;执:拿着;仗:兵器。点着火把;拿着兵器。形容公开劫掠;也指毫无隐蔽地干坏事。

出处: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这瓦窑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执仗 ,无非赤手求财。”  

15、明火执械  míng huǒ zhí xiè

释义:明火执械  解释】: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同“明火执仗”。

出处:清·毛祥麟《对山余墨·石洞绣鞋记》:“即募死士百人,明火执械为前锋,千军后随。”  

16、明火持杖  míng huǒ chí zhàng

释义:明火持杖  同“明火执仗”。

出处:《元典章·刑部·从贼不得财者免刺》:“从贼孙伯奴、孟干儿与首贼朱伴儿、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强劫梁贤十家。”  

17、明目张胆  míng mù zhāng dǎn

释义:明目张胆  张胆:放大胆量。原来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现在形容干坏事毫无顾忌;公开放肆。

出处:《晋书 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18、杀人放火  shā rén fàng huǒ

释义:杀人放火  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

出处:元 无名氏《黄花峪》第二折:“听的道杀人放火偏精细,显出我些英雄神威。”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五回:“他本是杀人放火为生的主儿,被杨元帅收伏在麾下。”  

19、杀人越货  shā rén yuè huò

释义:杀人越货  杀害人命;抢夺财物。指匪盗行径。

出处:《尚书 康诰》:“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  

20、江洋大盗  jiāng yáng dà dào

释义:江洋大盗  在江海上抢劫行凶的大盗。也泛指极为凶狠的强盗。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9卷:“小妇人父及夫,俱为江洋大盗所杀。”  

21、犬吠之警  quǎn fèi zhī jǐng

释义:犬吠之警  指抢劫、偷窃之类。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22、生吞活夺  shēng tūn huó duó

释义:生吞活夺  生:原封不动。形容粗暴地抢夺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16章:“原先本打算田三厅直接办理的,梁寒操生吞活夺的抢夫,乃超和鹿地便只以顾问的名义留下。”  

23、盗跖之物  dào zhí zhī wù

释义:盗跖之物  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8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24、肆无忌惮  sì wú jì dàn

释义:肆无忌惮  肆:放肆;任意而行;忌惮:惧怕;畏惧。任意妄为;一点顾忌、畏惧也没有。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宋 朱熹注:“小人不知有此,则肆欲妄行,而无所忌惮矣。”  

25、虎口夺食  hǔ kǒu duó shí

释义:虎口夺食  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出处: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只要国内出产,全国人民不吃,虎口夺食也要给你弄来。”  

26、豪夺巧取  háo duó qiǎo qǔ

释义:豪夺巧取  豪夺:强抢;巧取:软骗。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出处:宋 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27、趁火打劫  chèn huǒ dǎ jié

释义:趁火打劫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出处:清 颐瑣《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28、趁火抢劫  chèn huǒ qiǎng jié

释义:趁火抢劫  趁着别人紧张时去捞取私利或害人

出处:郭沫若《尚儒村》:“兵队来了,有钱的请外人的红十字会来贴张保护的封条,没有钱的便趁火抢劫。”  

29、蹊田夺牛  xī tián duó niú

释义:蹊田夺牛  蹊:践踏;夺:强取。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

出处:《左传·宣公十一年》:“‘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