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狼狈的成语(40个)(形容羞辱狼狈的样子的成语)

xxmadmin 2024-10-06 21:00:54

表现狼狈的成语(形容羞辱狼狈的样子的成语)(40个))

表现狼狈的成语(形容羞辱狼狈的样子的成语):七零八落,不可收拾,东滚西爬,丢盔卸甲,丢盔弃甲,丧家之犬,人仰马翻,倒戈卸甲,冰消瓦解,出师不利,屁滚尿流,弃甲丢盔,弃甲倒戈,弃甲曳兵,忐忑不安,恼羞成怒,惊慌失措,手足无措,抛戈弃甲,损兵折将,残兵败将,溃不成军,溃兵游勇,焦头烂额,片甲不留,狼狈万状,狼狈不堪,狼狈周章,落花流水,落荒而逃,进退狼狈,连滚带爬,铩羽暴鳞,铩羽而归,面红耳赤,骄兵必败,鬼哭狼嚎,鼠窜狼奔,鼻青脸肿,狼狈逃窜。

1、七零八落  qī líng bā luò

释义:七零八落  零:零碎。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出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有文禅师》第42卷:“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2、不可收拾  bù kě shōu shí

释义:不可收拾  收拾:整理。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3、东滚西爬  dōng gǔn xī pá

释义:东滚西爬  形容溃逃时的狼狈相。

出处:《中国民间故事选·铁金刚》:“打得官兵东滚西爬,急忙逃命。”  

4、丢盔卸甲  diū kuī xiè jiǎ

释义:丢盔卸甲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出处:元 孔学诗《东窗事犯》第一折:“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5、丢盔弃甲  diū kuī qì jiǎ

释义:丢盔弃甲  盔: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甲: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丢掉了。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

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6、丧家之犬  sàng jiā zhī quǎn

释义:丧家之犬  失去主人家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的人。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7回:“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7、人仰马翻  rén yǎng mǎ fān

释义:人仰马翻  人和马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赵家一门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  

8、倒戈卸甲  dǎo gē xiè jiǎ

释义:倒戈卸甲  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出处:《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9、冰消瓦解  bīng xiāo wǎ jiě

释义:冰消瓦解  冰消:像冰一样融化;瓦解:指事物的崩溃或分裂。像冰融化了;瓦分解一样。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晋 成公绥《云赋》:“于是玄风仰散,归云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10、出师不利  chū shī bù lì

释义:出师不利  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师不利,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  

11、屁滚尿流  pì gǔn niào liú

释义:屁滚尿流  形容极度恐惧、惊惶;失去自禁。有时也形容忙得不可开交。

出处: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你要问俺名姓,若说出来,直唬得你屁滚尿流。”  

12、弃甲丢盔  qì jiǎ diū kuī

释义:弃甲丢盔  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13、弃甲倒戈  qì jiǎ dǎo gē

释义:弃甲倒戈  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14、弃甲曳兵  qì jiǎ yè bīng

释义:弃甲曳兵  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15、忐忑不安  tǎn tè bù ān

释义:忐忑不安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处: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16、恼羞成怒  nǎo xiū chéng nù

释义:恼羞成怒  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17、惊慌失措  jīng huāng shī cuò

释义:惊慌失措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18、手足无措  shǒu zú wú cuò

释义: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9、抛戈弃甲  pāo gē qì jiǎ

释义:抛戈弃甲  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20、损兵折将  sǔn bīng zhé jiàng

释义:损兵折将  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损兵折将,必然瞒着天子。”  

21、残兵败将  cán bīng bài jiàng

释义:残兵败将  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军队。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

出处: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22、溃不成军  kuì bù chéng jūn

释义:溃不成军  溃:散乱。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败得不成样子。形容军队惨败。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23、溃兵游勇  kuì bīng yóu yǒng

释义:溃兵游勇  指逃散的士兵。

出处:李昌《回忆民先队》:“国民党部队的溃兵游勇,带枪到处抢劫肇事,很影响群众的抗日情绪。”  

24、焦头烂额  jiāo tóu làn é

释义:焦头烂额  头部和额部被烧焦、灼烂。比喻受到严重打击而惨败。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狈窘迫。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令论功而清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25、片甲不留  piàn jiǎ bù liú

释义:片甲不留  甲:铠甲;古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用来防身护体的战衣。连一片铠甲也没留下。形容全军被消灭。

出处: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23回:“为足的在此扎营,意欲等候番兵来,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26、狼狈万状  láng bèi wàn zhuàng

释义:狼狈万状  狼狈:窘迫的样子;万状:多种样子。形容极其困顿、窘迫。

出处:《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太上因暑热成病,狼狈万状。”  

27、狼狈不堪  láng bèi bù kān

释义:狼狈不堪  狼狈:疲惫、窘迫的样子;堪:忍受。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出处:宋 朱熹《与政府札子》:“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卧,今已累日,精神愈见昏慢,委是狼狈不堪。”  

28、狼狈周章  láng bèi zhōu zhāng

释义:狼狈周章  仓皇惊恐。

出处:茅盾《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造成作家们此种忐忑不安、狼狈周章的心情,其直接的原因,不能不说是外来的束缚。”  

29、落花流水  luò huā liú shuǐ

释义:落花流水  指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时光的流逝。后用来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或比喻敌人被打得惨败。也作“流水落花”。

出处:唐 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  

30、落荒而逃  luò huāng ér táo

释义:落荒而逃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  

31、进退狼狈  jìn tuì láng bèi

释义:进退狼狈  进退两难;陷于困境。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超传》:“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32、连滚带爬  lián gǔn dài pá

释义:连滚带爬  形容害怕得慌乱逃走的样子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89回:“一点不由他自身作主,连滚带爬地跪了过来,抱住吕洞宾双腿。”  

33、铩羽暴鳞  shā yǔ bào lín

释义:铩羽暴鳞  飞鸟羽毛脱落,养鱼之水已干涸。用以比喻不得志,处境极为困难。

出处:南朝·宋·鲍照《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34、铩羽而归  shā yǔ ér guī

释义:铩羽而归  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出处: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35、面红耳赤  miàn hóng ěr chì

释义:面红耳赤  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36、骄兵必败  jiāo bīng bì bài

释义:骄兵必败  骄兵:恃强轻敌的军队。恃强轻敌的军队必定失败。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37、鬼哭狼嚎  guǐ kū láng háo

释义:鬼哭狼嚎  嚎:大声叫或哭喊。像鬼和狼一样哭喊。形容哭声很凄惨。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  

38、鼠窜狼奔  shǔ cuàn láng bēn

释义:鼠窜狼奔  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果然老百姓扶老挈幼,鼠窜狼奔,都奔东平府来。”  

39、鼻青脸肿  bí qīng liǎn zhǒng

释义:鼻青脸肿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趁着军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备,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  

40、狼狈逃窜  láng bèi táo cuàn

释义:狼狈逃窜  狼狈:窘迫的样子。形容逃跑时的丑态。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