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死字的四字词语(40个)(包含死字的成语_包含死字的四字词语)

xxmadmin 2024-10-06 06:02:22

含有死字的四字词语(包含死字的成语_包含死字的四字词语)(40个))

含有死字的四字词语(包含死字的成语_包含死字的四字词语):促死促灭,安难乐死,不到乌江心不死,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死不活,不死不生,不死之药,不生不死,不知死所,不知死活,不自由,毋宁死,不顾死活,伯仁由我而死,出入生死,出死入生,出死断亡,出生入死,半死不活,半死半活,半死半生,半死辣活,哀死事生,哀莫大于心死,垂死挣扎,大难不死,大难不死,必有后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得一知己,死可无恨,得人死力,打死老虎,春蚕到死丝方尽,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爱生恶死,百死一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之虫,至死不僵,蹈节死义,长生不死,半死梧桐,案萤干死。

1、促死促灭  cù sǐ cù miè

释义:促死促灭  促:急。快死。咒骂人或自己起誓的话。

2、安难乐死  ān nàn lè sǐ

释义:安难乐死  安难:不避危难。不惧危难,把死视为快乐。形容不怕牺牲。

出处:《战国策·楚策》:"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  

3、不到乌江心不死  bù dào wū jiāng xīn bù sǐ

释义: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兵败的地方。比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我道:‘你不到乌江心不死,今已到了乌江,这心原也该死了。’”  

4、不到黄河心不死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释义: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出处:清 蒋士铨《空谷香 虎穷》:“我一路何等劝你,你这样人,不到黄河心不死,还说什么亲戚!”  

5、不死不活  bù sǐ bù huó

释义:不死不活  形容事物没有生气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8卷:“唯是被囚不死不活,这地位如何处,直是难。”  

6、不死不生  bù sǐ bù shēng

释义:不死不生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7、不死之药  bù sǐ zhī yào

释义:不死之药  长生不死的药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8、不生不死  bù shēng bù sǐ

释义:不生不死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出处:《入楞伽经》第八卷:“如来藏世间,不生不死,不来不去,常恒清凉不变。”  

9、不知死所  bù zhī sǐ suǒ

释义:不知死所  所:处所。不知道死在那里

出处:宋·孔平仲《续世说·尤悔》:“庄宗迫之出站,德威谓其子曰:‘吾不知死所矣!’父子俱战没。”  

10、不知死活  bù zhī sǐ huó

释义:不知死活  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军到来,有何理说?”  

11、不自由,毋宁死  bù zì yóu,wù nìng sǐ

释义:不自由,毋宁死  毋宁:同“无宁”,宁可,不如。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

出处: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岂不闻欧美人嘴唇皮挂着的话说道:‘不自由,毋宁死’。”  

12、不顾死活  bù gù sǐ huó

释义:不顾死活  顾:顾惜,眷顾。不顾自己的生命,比喻拚命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这呆子不顾死活,闯上宫殿,一路钯,筑破门扇,打破桌椅,把些吃酒的家火之类,尽皆打碎。”  

13、伯仁由我而死  bó rén yóu wǒ ér sǐ

释义:伯仁由我而死  伯仁:晋代周颙的字。指对别人的死亡负有某种责任

出处:《晋书·周颙传》:“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14、出入生死  chū rù shēng sǐ

释义:出入生死  出生入死。

出处:唐·韩偓《海山记》:“吾常亲锋刃,冒矢石,出入生死,与子同之。”  

15、出死入生  chū sǐ rù shēng

释义:出死入生  ①从死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死。

出处:唐·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夫如是大雄之力,出死入生;至诚之神,感天动地。”  

16、出死断亡  chū sǐ duàn wáng

释义:出死断亡  谓效死捐生。

出处:《荀子·富国》:“故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其所是焉诚美,其所得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  

17、出生入死  chū shēng rùsǐ

释义:出生入死  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18、半死不活  bàn sǐ bù huó

释义:半死不活  半死:接近死亡;多指生命受到极大折磨、摧残的状况。没有精神;毫无生气;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业萧条。

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刑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监了。”  

19、半死半活  bàn sǐ bàn huó

释义:半死半活  半死: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惨或死气沉沉,没有生气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刊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半活的人,都收监了。”  

20、半死半生  bàn sǐ bàn shēng

释义:半死半生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出处: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21、半死辣活  bàn sǐ là huó

释义:半死辣活  指死又死不了,活着又受罪。

出处:参见“半死半生”。  

22、哀死事生  āi sǐ shì shēng

释义:哀死事生  哀:哀痛;事:侍奉。哀恸死者,侍奉生者

出处:西汉 司马迁《吴太伯世家》:“哀死事生,以待天命。”  

23、哀莫大于心死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释义:哀莫大于心死  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4、垂死挣扎  chuí sǐ zhēng zhá

释义:垂死挣扎  垂:快要;接近。接近死亡时的拼命支撑、抵抗。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27章:“他这会儿真的熬到了垂死挣扎的时刻。”  

25、大难不死  dà nàn bù sǐ

释义:大难不死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形容幸运地脱险。

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夫人云: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难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  

26、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lù

释义: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所以说:‘贵人无死法。’又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27、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fú

释义: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

出处:宗璞《南渡记》第六章:“岂不闻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李姐姐身体会好起来。”  

28、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dé yī zhī jǐ,sǐ kě wú hèn

释义: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知己:彼此相知的朋友;恨:遗憾。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形容知音难觅

出处:谢觉哉《知己难》:“所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29、得人死力  dé rén sǐ lì

释义:得人死力  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别人以死来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拥护。

出处:《晋书·贾充传》:“诞再在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  

30、打死老虎  dǎ sǐ lǎo hǔ

释义:打死老虎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出处: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我以为‘打死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  

31、春蚕到死丝方尽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释义:春蚕到死丝方尽  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出处:唐 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2、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ài zhī yù qí shēng,wù zhī yù qí sǐ

释义: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33、爱生恶死  ài shēng wù sǐ

释义:爱生恶死  爱:喜爱;恶:厌恶。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34、百死一生  bǎi sǐ yī shēng

释义:百死一生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出处:《北齐书 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35、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

释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36、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

释义: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出处: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37、蹈节死义  dǎo jié sǐ yì

释义:蹈节死义  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出处:《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38、长生不死  cháng shēng bū sǐ

释义:长生不死  生命长存,永不死亡。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辨问》:“长生不死,以此责圣人,何其多乎?”  

39、半死梧桐  bàn sǐ wú tóng

释义:半死梧桐  比喻丧失配偶。

出处:唐·白居易《为薛台悼亡》:"半死梧桐老病身。"  

40、案萤干死  àn yíng gān sǐ

释义:案萤干死  书案上借以照明的萤火虫都干死了。形容正直的读书人做官被贬或死后,居处荒凉的景况。

出处:唐·杜甫《题郑十八著作虔》:"穷乡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