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b形式的四字成语有哪些(31个)(形容abab的成语)

xxmadmin 2024-10-05 18:00:56

abab形式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形容abab的成语)(31个))

abab形式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形容abab的成语):格支格支,格吧格吧,不打自招,不教之教,不相上下,不相为谋,于思于思,兴高采烈,出尔反尔,半斤八两,反复无常,吹牛拍马,格绷格绷,大书特书,大谋不谋,大错特错,平步青云,当断不断,当着不着,彼哉彼哉,彼此一样,彼此彼此,待理不理,得步进步,意思意思,自相矛盾,长亭短亭,道不同不相为谋,寄小读者,仙乎仙乎,瘪煞瘪煞。

1、格支格支  gē zhī gē zhī

释义:格支格支  象声词。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 眉间尺 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他轻轻地叱了几声,最初还有些效验,后来是简直不理他了,格支格支地径自咬。”

2、格吧格吧  gé bɑ gé bɑ

释义:格吧格吧  象声词。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二章:“ 金树旺 和 石得富 拿了印板,往两面仓窑的粮堆上打印。然后四个人分两头格吧格吧上插板。”

3、不打自招  bù dǎ zì zhāo

释义:不打自招  原指还没有用刑;就自己招供了。现比喻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过失或心计。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4、不教之教  bù jiào zhī jiào

释义: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

出处:《吕氏春秋 君守》:“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5、不相上下  bù xiāng shàng xià

释义:不相上下  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出处: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6、不相为谋  bù xiāng wéi móu

释义:不相为谋  谋:商讨。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7、于思于思  yú sī yú sī

释义:于思于思  思:同腮;于思:鬓须茂盛的样子。指胡须长而多的人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8、兴高采烈  xìng gāo cǎi liè

释义:兴高采烈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出处: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9、出尔反尔  chū ěr fǎn ěr

释义:出尔反尔  尔:你;反:同“返”;回。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10、半斤八两  bàn jīn bā liǎng

释义:半斤八两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和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

出处: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11、反复无常  fǎn fù wú cháng

释义:反复无常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出处: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12、吹牛拍马  chuí niú pāi mǎ

释义:吹牛拍马  吹嘘奉承。

出处:鲁迅《伪自由书·后记》:“我想假如曾某能把那种吹牛拍马的精力……用到求实学一点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吗?”  

13、格绷格绷  gé bēng gé bēng

释义:格绷格绷  象声词。 克非 《春潮急》十:“老人已经年近七十了……夏天喝稀饭,吃起炒干胡豆来,能咬得格绷格绷。”

14、大书特书  dà shū tè shū

释义:大书特书  书:写;记载 。大写特写。指对重大的事情着重突出地述叙或宣扬。也作“特书大写”。

出处:唐 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15、大谋不谋  dà móu bù móu

释义:大谋不谋  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

出处:《六韬·武韬·发启》:“大谋不谋,大勇不勇。”  

16、大错特错  dà cuò tè cuò

释义:大错特错  完全错了。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来,真是大错特错!”  

17、平步青云  píng bù qīng yún

释义:平步青云  平:平稳;稳当;步:行步;走上;登上;青云:青天。比喻官位很高。比喻一下子轻易地登上了很高的官位。旧时用以形容科举及第;或陡然富贵。

出处: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张邦昌纳为婿。当徽宗时自谓平步青云。”  

18、当断不断  dāng duàn bù duàn

释义:当断不断  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春申君列传论》:“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19、当着不着  dāng zhuó bù zhuó

释义:当着不着  指应该做的事不做,而不该做的事却做了。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围释》:“老大王,你可也当着不着的。”  

20、彼哉彼哉  bǐ zāi bǐ zāi

释义:彼哉彼哉  彼:他。他是什么人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21、彼此一样  bǐ cǐ yī yàng

22、彼此彼此  bǐ cǐ bǐ cǐ

释义:彼此彼此  指两者比较差不多

出处: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一二二回:“正说着话,济公进来。周员外连忙举手抱拳说:‘圣僧久违。’和尚说:‘彼此彼此。’”  

23、待理不理  dài lǐ bù lǐ

释义:待理不理  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二大爷,你们这会子瞧我穷,回来我得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别这么待理不理的。”  

24、得步进步  dé bù jìn bù

释义:得步进步  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六回:“自北宁失败后,法人得步进步,海疆处处戒严。”  

25、意思意思  yì sī yì sī

释义:意思意思  指略表心意或表面是那么回事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第一趟上门来看老伯母,总要意思意思,新茶陈火腿,是我自己的孝敬。”  

26、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释义:自相矛盾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出处:《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27、长亭短亭  cháng tíng duǎn tíng

释义:长亭短亭  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为饯别处。也指旅程遥远。

出处:唐·李白《菩萨蛮》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8、道不同不相为谋  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

释义:道不同不相为谋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29、寄小读者  jì xiǎo dú zhě

释义:寄小读者  散文集。冰心作。1926年出版。共收散文二十九篇。记录作者赴美国的经历和见闻,抒发对遥远故国的思念,以及对母爱、童心和大自然的赞美。其中描写太平洋、慰冰湖风景的篇章,充满诗情画意,风格清丽柔美。建国后作者又出版《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

30、仙乎仙乎  xiān hū xiān hū

释义:仙乎仙乎  形容飘飘然,如登仙一般。

出处:汉·伶玄《飞燕外传》:"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宁忘怀乎!"  

31、瘪煞瘪煞  biě shà biě shà

释义:瘪煞瘪煞  犹言忽闪忽闪。《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此时又叫他出立凭据,他便两眼瘪煞瘪煞的,顶住了 刁迈彭 ,一声不响。”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