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死无全尸的成语(40个)(形容没有死的成语)

xxmadmin 2024-10-02 15:02:05

形容死无全尸的成语(形容没有死的成语)(40个))

形容死无全尸的成语(形容没有死的成语):不绝如发,半死不活,危在旦夕,含笑九泉,命在旦夕,哀哀欲绝,哀痛欲绝,哀莫大于心死,存亡绝续,寿终正寝,尸横遍野,屠所牛羊,岌岌可危,年老体衰,弹尽援绝,弹尽粮绝,心如死灰,心若死灰,恩断义绝,悲痛欲绝,撒手人寰,无动于衷,日薄虞渊,日薄西山,暮景残光,朽木死灰,死不瞑目,死不足惜,死灰槁木,死而无憾,气息奄奄,粮尽援绝,色若死灰,苟延残喘,面如死灰,面若死灰,风中之烛,风中秉烛,风烛草露,麻木不仁。

1、不绝如发  bù jué rú fà

释义:不绝如发  绝:断。形容局势危急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  

2、半死不活  bàn sǐ bù huó

释义:半死不活  半死:接近死亡;多指生命受到极大折磨、摧残的状况。没有精神;毫无生气;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业萧条。

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刑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监了。”  

3、危在旦夕  wēi zài dàn xī

释义:危在旦夕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4、含笑九泉  hán xiào jiǔ quán

释义:含笑九泉  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  

5、命在旦夕  mìng zài dàn xī

释义:命在旦夕  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

出处:唐 陈子昂《为建安王与诸将书》:“尽病水肿,命在旦夕。”  

6、哀哀欲绝  āi āi yù jué

释义:哀哀欲绝  悲痛得将要气绝;指异常悲痛。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7、哀痛欲绝  āi tòng yù jué

释义:哀痛欲绝  哀痛:悲痛;绝:断绝;指气绝。悲伤得要气绝了。

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 与中央党部交涉的经过》:“尤使我哀痛欲绝的是艰苦忠贞于抗建文化事业的青年干部一个又一个的被拘捕。”  

8、哀莫大于心死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释义:哀莫大于心死  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9、存亡绝续  cún wáng jué xù

释义:存亡绝续  绝:完结;续:延续。事物处在生存或灭亡、断绝或延续的关键时刻。形容局势万分危急。

出处:清 刘大櫆《金节母传》:“呜呼,太恭人以一女子,当金氏存亡绝续之交,一心惟鞠子为事。”  

10、寿终正寝  shòu zhōng zhèng qǐn

释义:寿终正寝  寿终:活到老死;正寝:旧式住房的正屋。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1回:“纣王立身大呼曰:'你道朕不能善终,你自夸寿终正寝,非侮君而何!”  

11、尸横遍野  shī héng biàn yě

释义:尸横遍野  尸:尸体;横:杂乱;遍:到处。尸体布满四野;形容死人极多。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12、屠所牛羊  tú suǒ niú yáng

释义:屠所牛羊  比喻临近死亡的人。

出处:《大涅磐经·迦叶品》:“如囚趋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  

13、岌岌可危  jí jí kě wēi

释义:岌岌可危  岌岌: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形容形势极其危险。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14、年老体衰  nián lǎo tǐ shuāi

释义:年老体衰  年事已高,身体衰弱

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七章:“再想到母亲时,又感到她年老体衰,像她这样年岁的人……”  

15、弹尽援绝  dàn jìn yuán jué

释义:弹尽援绝  弹药用光了;后援也断绝了。形容战事危急;陷于绝境。

出处: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16、弹尽粮绝  dàn jìn liáng jué

释义:弹尽粮绝  打仗时弹药用完;粮食也吃完了。形容情况困窘;处境危急。

出处:宋 魏了翁《故太府寺丞兼知兴元府利州路安抚郭公墓志铭》:“血战三日夜,矢尽援绝,遂死之。”  

17、心如死灰  xīn rú sǐ huī

释义:心如死灰  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知冯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18、心若死灰  xīn ruò sǐ huī

释义:心若死灰  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出处:《淮南子·精神训》:“若然者,正肝胆,遗耳目,心志专于内,通达耦于一,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浑然而往逯然而来,形若槁木,心若死灰。”  

19、恩断义绝  ēn duàn yì jué

释义:恩断义绝  恩爱情义完全断绝。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绝断没有接续。多指夫妻或亲属之间感情破裂。

出处:元 马致远《马丹阳》:“咱两个恩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20、悲痛欲绝  bēi tòng yù jué

释义:悲痛欲绝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21、撒手人寰  sā shǒu rén huán

释义:撒手人寰  人寰:人世。指离开人世

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程继先、王凤卿也撒手人寰。”  

22、无动于衷  wú dòng yú zhōng

释义:无动于衷  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23、日薄虞渊  rì báo yú yuān

释义:日薄虞渊  犹日薄西山。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出处:《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24、日薄西山  rì bó xī shān

释义:日薄西山  薄:迫近;西山:泛指西边的高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  

25、暮景残光  mù jǐng cán guāng

释义:暮景残光  犹言夕阳残照。比喻年老体衰,临近死亡。

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六卷:“窃以暮景残光,能余几日;酬恩报义,正在今时。”  

26、朽木死灰  xiǔ mù sǐ huī

释义:朽木死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小官已为朽木死灰,若非你拯救吹嘘,安能到此。”  

27、死不瞑目  sǐ bù míng mù

释义:死不瞑目  死了也不闭眼。指人将要死之时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情。多用来形容志向或心愿未能实现;死不甘心。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28、死不足惜  sǐ bù zú xī

释义:死不足惜  足:值得;惜:吝惜或可惜。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没有价值。

出处:《宋史·苏洵传》:“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29、死灰槁木  sǐ huī gǎo mù

释义:死灰槁木  比喻枯寂而没有生机。

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晋·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  

30、死而无憾  sǐ ér wú hàn

释义:死而无憾  即使死了也而无遗憾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6回:“小妹真能为我守节,我便死而无憾。”  

31、气息奄奄  qì xī yǎn yǎn

释义:气息奄奄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出处:晋 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32、粮尽援绝  liáng jìn yuán jué

释义:粮尽援绝  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出处: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33、色若死灰  sè ruò sǐ huī

释义:色若死灰  面目惨白。原比喻面部没有什么表情。现形容十分害怕的神情。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茫然无见,色若死灰。”  

34、苟延残喘  gǒu yán cán chuǎn

释义:苟延残喘  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残喘:临死前仅存的喘息。比喻勉强维持生存或维持残局。

出处: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苟存延喘,百念皆已灰灭。”  

35、面如死灰  miàn rú sǐ huī

释义:面如死灰  死灰:冷却的灰烬。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

出处:《淮南子 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36、面若死灰  miàn ruò sǐ huī

释义:面若死灰  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37、风中之烛  fēng zhōng zhī zhú

释义:风中之烛  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出处:明 李贽《覆邓石阳书》:“犹闻拜疾趋,全不念风中之烛,灭在俄顷。”  

38、风中秉烛  fēng zhōng bǐng zhú

释义:风中秉烛  秉:拿着。风中拿着烛易灭。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

出处:元·无名氏《海门张仲村乐堂》第一折:“我将世事都参透,幻身躯似风中秉烛,可怜见便似兀那水上浮沤。”  

39、风烛草露  fēng zhú cǎo lù

释义:风烛草露  风中之烛易灭,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临近死亡。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出处: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40、麻木不仁  má mù bù rén

释义:麻木不仁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