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气节的词语(40个)(形容气节的四字成语)

xxmadmin 2024-10-02 09:00:31

表示气节的词语(形容气节的四字成语)(40个))

表示气节的词语(形容气节的四字成语):毁节求生,不屈不挠,不挠不折,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出尘不染,出淤泥而不染,刚直不阿,卑躬屈膝,大节不夺,富贵利达,崇洋媚外,德厚流光,忽忽不乐,才高行洁,改柯易节,斧钺之诛,甘贫守节,甘贫苦节,砥砺风节,砥节励行,砥节厉行,砥节奉公,砥节守公,砥节砺行,砥身砺行,秉节持重,积雪封霜,箕山之志,箕山之节,苍松翠柏,苟且偷生,超凡脱俗,蹈节死义,辞金蹈海,风骨峭峻,高节清风,高节迈俗,高风峻节,隳节败名。

1、毁节求生  huǐ jié qiú shēng

释义:毁节求生  毁节:抛弃自己的气节,变节。指败坏自己的操行和名声,苟且偷生。

出处:《三国志·魏志·庞德传》:"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2、不屈不挠  bù qū bù náo

释义:不屈不挠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3、不挠不折  bù náo bù zhé

释义:不挠不折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出处:宋 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4、光明正大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释义:光明正大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5、光明磊落  guāng míng lěi luò

释义:光明磊落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6、出尘不染  chū chén bù rǎn

释义:出尘不染  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的节操。

出处:宋·周敦颐《周濂溪集·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7、出淤泥而不染  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释义:出淤泥而不染  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污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出处:宋 朱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  

8、刚直不阿  gāng zhí bù ē

释义:刚直不阿  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9、卑躬屈膝  bēi gōng qū xī

释义:卑躬屈膝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

出处: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10、大节不夺  dà jié bù duó

释义:大节不夺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出处:《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1、富贵利达  fù guì lì dá

释义:富贵利达  犹言功名利禄。

出处:《孟子·离娄下》:“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相泣者,几希矣。”  

12、崇洋媚外  chóng yáng mèi wài

释义:崇洋媚外  崇:崇拜;推崇;媚:谄媚。崇拜外国的一切事物;向外国人献媚。

出处:茅盾《向鲁迅学习》:“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媚外,出卖国家主权。”  

13、德厚流光  dé hòu liú guāng

释义:德厚流光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出处:《穀梁传 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14、忽忽不乐  hū hū bù lè

释义:忽忽不乐  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出处:《史记 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勿勿不乐。”  

15、才高行洁  cái gāo xíng jié

释义:才高行洁  洁:清白。才能高;品行好。

出处:汉 王充《论衡 逢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  

16、改柯易节  gǎi kē yì jié

释义:改柯易节  指枝叶凋败。比喻人品蜕变。同“改柯易叶”

出处:李盘《与李仲休》:“凡立身行己,利物济人,皆吾本分内事,即使磨蝎终身,必不改柯易节。”  

17、斧钺之诛  fǔ yuè zhī zhū

释义:斧钺之诛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出处:《庄子 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18、甘贫守节  gān pín shǒu jié

释义:甘贫守节  甘:情愿,乐意。甘受贫困,守住志节

出处: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今日夫为彭泽令,甘贫守节乐恰恰。”  

19、甘贫苦节  gān pín kǔ jié

释义:甘贫苦节  甘:情愿,乐意;节:节操。甘心忍受贫穷,刻苦保持忠贞的节操

出处: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甘贫苦节,不愧神明。”  

20、砥砺风节  dǐ lì fēng jié

释义:砥砺风节  磨炼品格、节操。

出处:《元史·魏初传》:“请自今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自代。所举不当,有罚。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人。”  

21、砥节励行  dǐ jié lì xíng

释义:砥节励行  砥砺操守和品行。

出处:《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休者,砥节励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22、砥节厉行  dǐ jié lì xíng

释义:砥节厉行  见“砥节励行”。

出处:汉·蔡邕《郭有道碑文》:“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  

23、砥节奉公  dǐ jié fèng gōng

释义:砥节奉公  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出处:《明史·周延传》:“延颜面寒峭,砥节奉公。权臣用事,政以贿成,延未尝有染。”《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24、砥节守公  dǐ jié shǒu gōng

释义:砥节守公  砥:磨刀石;节:节操。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出处:《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25、砥节砺行  dǐ jié lì xíng

释义:砥节砺行  见“砥节励行”。

出处:王闿运《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朴坚,砥节砺行,颖敏足以成学,迂诚足以矫世。 ”  

26、砥身砺行  dǐ shēn lì xíng

释义:砥身砺行  犹言砥节砺行。

出处:《梁书·儒林传序》:“建国君民,立教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  

27、秉节持重  bǐng jié chí zhòng

释义:秉节持重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出处:《后汉书 伏湛传》:“[伏湛]遭时反覆,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  

28、积雪封霜  jī xuě fēng shuāng

释义:积雪封霜  形容操守高洁坚贞。

出处:《南史 齐江夏王锋传》:“常忽忽不乐,著《修柏赋》以见志,曰:‘……冲风不能摧其枝,积雪不能改其性。’”  

29、箕山之志  jī shān zhī zhì

释义:箕山之志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出处: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  

30、箕山之节  jī shān zhī jié

释义:箕山之节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颍余芳”。

出处:《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31、苍松翠柏  cāng sōng cuì bǎi

释义:苍松翠柏  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32、苟且偷生  gǒu qiě tōu shēng

释义:苟且偷生  不求长远利益;只图眼前生存。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贪图生存。

出处:宋 王令《与杜子长书》:“令贫无资,身术从礼,有责不敢易。受寒饿死,俱辱先人后,以故苟且偷生。”  

33、超凡脱俗  chāo fán tuō sú

释义:超凡脱俗  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眼睛里闪烁着超凡脱俗的光芒,艰难地爬蜒着走向圣地麦加……”  

34、蹈节死义  dǎo jié sǐ yì

释义:蹈节死义  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出处:《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35、辞金蹈海  cí jīn dǎo hǎi

释义:辞金蹈海  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以“辞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  

36、风骨峭峻  fēng gǔ qiào jùn

释义:风骨峭峻  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气,刚直不阿。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出处:唐·韩愈《感春》诗:“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37、高节清风  gāo jié qīng fēng

释义:高节清风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出处: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38、高节迈俗  gāo jié mài sú

释义:高节迈俗  迈:超逸。指志节高超脱俗

出处:《晋书·江统传》:“惇字思悛,孝友淳粹,高节迈俗。”  

39、高风峻节  gāo fēng jùn jié

释义:高风峻节  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

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40、隳节败名  huī jié bài míng

释义:隳节败名  隳:毁坏;节:气节。指毁坏气节和名誉。

出处:宋·张孝祥《取友铭》:"隳节败名,祸止汝身。当官而行,将疚我民。"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