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有关的成语(40个)(关于传统文化的好成语)

xxmadmin 2024-09-26 15:00:34

传统文化有关的成语(关于传统文化的好成语)(40个))

传统文化有关的成语(关于传统文化的好成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内圣外王,刚柔相济,功成身退,化干戈为玉帛,叹为观止,名正言顺,周而复始,唯我独尊,四大皆空,回头是岸,大彻大悟,大慈大悲,天壤之别,天涯若比邻,失道寡助,少私寡欲,得心应手,得道多助,无为而治,普渡众生,杀身成仁,沐仁浴义,清静无为,温故知新,瞬息万变,立地成佛,约定俗成,苦海无边,见贤思齐,轻而易举,醍醐灌顶,随心所欲,随遇而安,难以置信,世界大同,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1、以少胜多  yǐ shǎo shèng duō

释义:以少胜多  用少数的力量战胜多数的力量;以弱小战胜强大。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2回:“这回用兵,以少胜多,极有布置。”  

2、以弱胜强  yǐ ruò shèng qiáng

释义:以弱胜强  凭弱小的力量战胜力量强大的。

出处: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们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  

3、以柔克刚  yǐ róu kè gāng

释义:以柔克刚  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4、内圣外王  nèi shèng wài zhǔ

释义:内圣外王  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5、刚柔相济  gāng róu xiāng jì

释义:刚柔相济  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出处:汉 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6、功成身退  gōng chéng shēn tuì

释义:功成身退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7、化干戈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释义:化干戈为玉帛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8、叹为观止  tàn wéi guān zhǐ

释义:叹为观止  看到这里就够了;不必再看别的。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9、名正言顺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释义:名正言顺  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0、周而复始  zhōu ér fù shǐ

释义:周而复始  绕完一圈;又从头开始。指循环往复。周:环绕一圈;复:又、再。

出处:《文子 自然》:“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  

11、唯我独尊  wéi wǒ dú zūn

释义:唯我独尊  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尊:高贵。

出处:宋 释惟白《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12、四大皆空  sì dà jiē kōng

释义:四大皆空  佛教用语;指宇宙间一切(包括人本身)都是空虚的(这是一种消极思想)。古代印度认为地、水、火、风是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称为“四大”。佛教则称坚、湿、暖、动的性能为“四大”;并认为人身亦由此“四大”构成。因此;“四大”有时也代称人身。后一般用来表示尘念俱消;无牵无挂。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一心无挂,四大皆空。”  

13、回头是岸  huí tóu shì àn

释义:回头是岸  回头:回过头来;指改邪归正。佛家语;意思是要皈依佛法;就能登上超脱苦海的彼岸。后借来比喻犯错的人;只要悔改;就有出路。

出处:元 无名氏《度翠柳》:“世俗人争长竞短,你死我活。有呵吃些个,有呵穿些个。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14、大彻大悟  dà chè dà wù

释义:大彻大悟  彻:明白;贯通;悟:领会;领悟。最彻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觉悟。佛教或道教指识破本来面目。

出处:元 郑德辉《立成汤伊尹耕萃》:“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以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15、大慈大悲  dà cí dà bēi

释义:大慈大悲  慈:仁爱;悲:怜悯。佛家用语。爱一切众生的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指爱人而与众生同乐;怜悯人生而拔众生苦。后多用来指人心肠慈善;肯于施舍救助。

出处:《法华经 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16、天壤之别  tiān rǎng zhī bié

释义:天壤之别  天和地;一在极上;另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内篇 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17、天涯若比邻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释义:天涯若比邻  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情谊

出处: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8、失道寡助  shī dào guǎ zhù

释义:失道寡助  道:道义;寡:少。做事违反正义的人,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9、少私寡欲  shǎo sī guǎ yù

释义:少私寡欲  寡:少;欲:欲望。指仆人的欲望很小。

出处:《庄子·山木》:“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  

20、得心应手  dé xīn yìng shǒu

释义:得心应手  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21、得道多助  dé dào duō zhù

释义:得道多助  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2、无为而治  wú wéi ér zhì

释义:无为而治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23、普渡众生  pǔ dù zhòng shēng

释义:普渡众生  众生:指人类和各种动物。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本是佛家语;后指救济大众。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渡众生,号作无人师。”  

24、杀身成仁  shā shēn chéng rén

释义:杀身成仁  身:自己;杀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原指牺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5、沐仁浴义  mù rén yù yì

释义:沐仁浴义  谓受仁义的熏陶。

出处:清·吴定《示诸生书》:“自《宋史》创立道学之徒,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  

26、清静无为  qīng jìng wú wéi

释义:清静无为  道家语。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出处:唐 贾至《虙子贱碑颂》:“鸣琴汤汤,虙子之堂,清静无为,邑人以康。”  

27、温故知新  wēn gù zhī xīn

释义:温故知新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体会和发现新的东西。形容回顾过去;认识现实。温:温习;故:旧的。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8、瞬息万变  shùn xī wàn biàn

释义:瞬息万变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极短时间;万变:变化之多。在极短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出处:宋 胡宏《题上封寺》:“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  

29、立地成佛  lì dì chéng fó

释义:立地成佛  佛家劝善之语;禅宗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弃恶从善;立即可以成佛。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30、约定俗成  yuē dìng sú chéng

释义:约定俗成  指某些事物名称或行为规范是由人们共同认定或共同习惯形成的。约定:共同认定;俗成:形成习惯。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31、苦海无边  kǔ hǎi wú biān

释义:苦海无边  苦海:原为佛家语。苦难像大海无边无际。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59卷:“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  

32、见贤思齐  jiàn xián sī qí

释义:见贤思齐  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3、轻而易举  qīng ér yì jǔ

释义:轻而易举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出处:《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34、醍醐灌顶  tí hú guàn dǐng

释义:醍醐灌顶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处:《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35、随心所欲  suí xīn suǒ yù

释义:随心所欲  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听任;欲:想要。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36、随遇而安  suí yù ér ān

释义:随遇而安  随:顺从;遇:遭遇;安:安然自得。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计算起来,也是吾生有限,浩劫无涯,倒莫如随遇而安。”  

37、难以置信  nán yǐ zhì xìn

释义:难以置信  不容易相信。

出处: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38、世界大同  shì jiè dà tóng

释义:世界大同  大同:我国古代一些思想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指没有压迫、剥削的平等、自由的社会景象。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团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9、上善若水  shàng shàn ruò shuǐ

释义:上善若水  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出处:《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40、道法自然  dào fǎ zì rán

释义:道法自然  老子 的哲学思想。《老子》:“道法自然。” 老子 认为,“道”虽是生长万物的,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