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知识很少的四字成语(24个)(形容知识少的成语是什么)

xxmadmin 2024-09-23 12:01:29

形容知识很少的四字成语(形容知识少的成语是什么)(24个))

形容知识很少的四字成语(形容知识少的成语是什么):一星半点,一知半解,三三两两,不可多得,不学无术,不求甚解,九牛一毛,井底之蛙,凤毛麟角,孤陋寡闻,寥寥无几,寥若晨星,屈指可数,微乎其微,才疏学浅,沧海一粟,独一无二,理屈词穷,目不识丁,空前绝后,绝无仅有,肤见谫识,胸无点墨,黔驴技穷。

1、一星半点  yī xīng bàn diǎn

释义:一星半点  形容极少。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他以为也许言语之间得罪了她,而她以为即使有一星半点的顶撞也犯不着这么客气。”  

2、一知半解  yī zhī bàn jiě

释义:一知半解  很贫乏的知识;很肤浅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出处: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3、三三两两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释义: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出处: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  

4、不可多得  bù kě duō dé

释义:不可多得  得:得到;获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出处: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5、不学无术  bù xué wú shù

释义:不学无术  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6、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

释义:不求甚解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出处: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7、九牛一毛  jiǔ niú yī máo

释义:九牛一毛  九:表示多数。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

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8、井底之蛙  jǐng dǐ zhī wā

释义:井底之蛙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9、凤毛麟角  fèng máo lín jiǎo

释义:凤毛麟角  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出处: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10、孤陋寡闻  gū lòu guǎ wén

释义:孤陋寡闻  学识短浅;见闻不广。陋:见闻不广;寡:少。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1、寥寥无几  liáo liáo wú jǐ

释义:寥寥无几  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 内篇》:“建安以后,五言日盛,晋宋齐间,七言歌行寥寥无几。”  

12、寥若晨星  liáo ruò chén xīng

释义:寥若晨星  寥:稀少或疏少;若:像。稀疏得像早晨的星星一样。形容非常稀少或罕见。

出处:唐 韩愈《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13、屈指可数  qū zhǐ kě shǔ

释义:屈指可数  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

出处: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14、微乎其微  wēi hū qí wēi

释义:微乎其微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微:小。

出处:清 杨伦《杜诗镜铨》眉批引蒋弱六云:“写妙技不觉说入自家语,微乎其微。”  

15、才疏学浅  cái shū xué qiǎn

释义:才疏学浅  才:才能;疏:空虚;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不深。

出处:元 柯丹邱《荆钗记 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16、沧海一粟  cāng hǎi yī sù

释义:沧海一粟  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

出处:宋 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7、独一无二  dú yī wú èr

释义:独一无二  只有这一个;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出处: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18、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释义:理屈词穷  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19、目不识丁  mù bù shí dīng

释义:目不识丁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20、空前绝后  kōng qián jué hòu

释义:空前绝后  空:空白;绝:断绝。以前没有过;以后也没有。指从古到今非常突出;独一无二的事物。

出处:宋 朱象贤《闻见偶录 男服从军》:“古之木兰,以女为男,代父从军,十二年而归,同行者莫知其为女子,诗歌美之,典籍传之,以其事空前绝后。”  

21、绝无仅有  jué wú jǐn yǒu

释义:绝无仅有  绝:绝对;仅:只。只有这一个;此外不会再有。形容极其少有。

出处:宋 苏轼《上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22、肤见谫识  fū jiàn jiǎn shí

释义:肤见谫识  浅陋的见识。

出处:明 李东阳《〈琼台吟稿〉序》;“彼肤见谫识,管窥蠡测,岂复能尽其妙哉?”  

23、胸无点墨  xiōng wú diǎn mò

释义:胸无点墨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师自赞曰:‘匙桃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空虚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  

24、黔驴技穷  qián lǘ jì qióng

释义:黔驴技穷  黔:今贵州省;穷:尽。黔地的驴;本领穷尽了。比喻极为有限的一点本领也用尽了。

出处: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