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文的四字词语(36个)(形容人文的成语有哪些)

xxmadmin 2024-09-15 21:00:31

描写人文的四字词语(形容人文的成语有哪些)(36个))

描写人文的四字词语(形容人文的成语有哪些):不可缺少,不通文墨,东山再起,人杰地灵,依依不舍,儒雅风流,刮目相看,古往今来,唇亡齿寒,国富民安,国泰民安,学识渊博,山清水秀,彬彬文质,搜章摘句,文武全才,文武兼备,文武兼资,文武双全,文章星斗,文质彬彬,文质斌斌,智名勇功,气吞山河,气度不凡,琴心剑胆,能文善武,能文能武,诗词歌赋,超群出众,辅车相依,钟灵毓秀,锲而不舍,风流儒雅,摘句搜章,掇拾章句。

1、不可缺少  bù kě quē shǎo

释义:不可缺少  必不可少的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  

2、不通文墨  bù tōng wén mò

释义:不通文墨  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与他相交时,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  

3、东山再起  dōng shān zài qǐ

释义:东山再起  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出处:唐 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4、人杰地灵  rén jié dì líng

释义:人杰地灵  人有英杰;地有灵秀之气;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就会成为名胜地区。后多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出处: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5、依依不舍  yī yī bù shě

释义:依依不舍  依依:恋慕的样子;舍:放开。形容对人或地方十分留恋;不忍离去。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次早,老婆婆起身,又留吃了早饭,临去时依依不舍,在破箱子内取出一件不曾开折的罗衫出来相赠。”  

6、儒雅风流  rú yǎ fēng liú

释义:儒雅风流  ①文雅而飘逸。②谓风雅淳正。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雅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  

7、刮目相看  guā mù xiāng kàn

释义:刮目相看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8、古往今来  gǔ wǎng jīn lái

释义:古往今来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出处:晋 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  

9、唇亡齿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释义:唇亡齿寒  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10、国富民安  guó fù mín ān

释义:国富民安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出处:《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11、国泰民安  guó tài mín

释义:国泰民安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出处: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12、学识渊博  xué shí yuān bó

释义:学识渊博  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13、山清水秀  shān qīng shuǐ xiù

释义:山清水秀  清:纯净;秀: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14、彬彬文质  bīn bīn wén zhì

释义:彬彬文质  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知本末,重纲常,彬彬文质好行藏。”  

15、搜章摘句  sōu zhāng zhāi jù

释义:搜章摘句  搜:寻求;摘:选取。指抄袭他人文章的词句。

出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16、文武全才  wén wǔ quán cái

释义:文武全才  文才与武功同时具备;能文能武。文:文才;武:武艺。

出处:《旧五代史 和凝传》:“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后必享重位,尔宜谨事之。”  

17、文武兼备  wén wǔ jiān bèi

释义:文武兼备  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双全。亦作“文武兼济”、“文武兼全”。

出处:汉·荀悦《汉纪·宣帝纪》:“文武兼备,惟所施设。”  

18、文武兼资  wén wǔ jiān zī

释义:文武兼资  兼:并。文才与武艺兼具于一身,能文能武

出处:唐·韩愈《举马楤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累更方镇皆有功,若以代臣实为至当。”  

19、文武双全  wén wǔ shuāng quán

释义:文武双全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出处:《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  

20、文章星斗  wén zhāng xīng dòu

释义:文章星斗  是文章之冠首,形容人文章写得漂亮,超群出众。

出处:元·魏初《满江红·为双溪丞相寿》词:“元自有,谈天口,初不负,经纶手,更诗书万卷,文章星斗。”  

21、文质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

释义:文质彬彬  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2、文质斌斌  wén zhì bīn bīn

释义:文质斌斌  见“文质彬彬”。

出处:《南史·庾杲之刘怀珍等传论》:“怀珍宗族文质斌斌,自宋至梁,时移三代,或从隐节取高。”  

23、智名勇功  zhì míng yǒng gōng

释义:智名勇功  智:智谋,谋略;勇:勇力。形容人文武全才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自序》:“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  

24、气吞山河  qì tūn shān hé

释义:气吞山河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出处: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25、气度不凡  qì dù bù fán

释义:气度不凡  气:气质。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出处:王朔《空中小姐》:“我那时的确也有些气度不凡。”  

26、琴心剑胆  qín xīn jiàn dǎn

释义:琴心剑胆  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出处:元 吴莱《寄董与几》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27、能文善武  néng wén shàn wǔ

释义:能文善武  能:能够,信任。指人文武双全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凭着我能文善武才人敌,俺父亲将我来许。”  

28、能文能武  néng wén néng wǔ

释义:能文能武  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方是男子汉。”  

29、诗词歌赋  shī cí gē fù

释义:诗词歌赋  文章的四种形式。指作文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阮三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诗词歌赋,般般皆晓。”  

30、超群出众  chāo qún chū zhòng

释义:超群出众  指超出众人。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十回:“女郎题句,也有超群出众的。”  

31、辅车相依  fǔ chē xiāng yī

释义:辅车相依  辅:面颊骨;车:牙床。面颊骨和齿床互相傍依。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靠。

出处: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32、钟灵毓秀  zhōng líng yù xiù

释义:钟灵毓秀  钟:汇聚;集中;毓:孕育;产生。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  

33、锲而不舍  qiè ér bù shě

释义:锲而不舍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4、风流儒雅  fēng liú rú yǎ

释义:风流儒雅  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出处: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为一代之和到此为止;昂之为人也,文章卓荦,为四海之随珠。”  

35、摘句搜章  zhāi jù sōu zhāng

释义:摘句搜章  摘:选取;搜:寻求。指抄袭他人文章的词句。

出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36、掇拾章句  duō shí zhāng jù

释义:掇拾章句  掇:拾取。摘取别人文章的句子。指东摘西抄地拼凑文章。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