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事情是真实的成语(40个)(形容事实真相的成语)

xxmadmin 2024-09-11 15:00:03

形容事情是真实的成语(形容事实真相的成语)(40个))

形容事情是真实的成语(形容事实真相的成语):空口白话,不切实际,不容置疑,不明不暗,公之于众,凭空捏造,匿影藏形,即事穷理,含血喷人,含血噀人,堕甑不顾,夫子自道,庐山真面,庐山真面目,当之有愧,捕影系风,故弄玄虚,故甚其词,既成事实,板上钉钉,欺上瞒下,混淆是非,画蛇添足,略迹原心,略迹原情,略迹论心,秉笔直书,窜端匿迹,立木南门,罗织罪名,能上能下,董狐直笔,论列是非,贵耳贱目,贵而贱目,即穷验问,露出马脚,翻黄倒皁,破甑不顾,岑楼齐末。

1、空口白话  kōng kǒu bái huà

释义:空口白话  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我只道本利已在手了,原来还是空口说白话,眼饱肚中饥。"  

2、不切实际  bù qiē shí jì

释义:不切实际  不符合实际

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3、不容置疑  bù róng zhì yí

释义:不容置疑  容:容许;疑:怀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正确和可靠。

出处:宋 陆游《谓南文集》:“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4、不明不暗  bù míng bù àn

释义:不明不暗  明:明亮;暗:昏暗。事实真像被歪曲而不清楚。指不怎么明显,也不怎么秘密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5、公之于众  gōng zhī yú zhòng

释义:公之于众  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8回:“曾向玉帝上过条陈,拟把电力公之于众,要使人间负有执法权者,皆可利用吾电,以惩治恶人。”  

6、凭空捏造  píng kōng niē zào

释义:凭空捏造  无事实依据地虚构。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土司·土官承袭》:“近世作伪者多凭空捏造 ,苟得金钱,兵部武选司吏胥概为准行。”  

7、匿影藏形  nì yǐng cáng xíng

释义:匿影藏形  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出处:元 高文秀《黑旋风》:“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8、即事穷理  jí shì qióng lǐ

释义:即事穷理  谓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

出处:清·王夫之《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有即事以穷理,无立理以限事。”  

9、含血喷人  hán xuè pēn rén

释义:含血喷人  嘴含鲜血喷到别人身上。比喻捏造事实;诬陷好人。

出处:清 李玉《清忠谱 叱勘》:“你不怕刀临头颈,还思含血喷人。”  

10、含血噀人  hán xuè wéi rén

释义:含血噀人  见“含血喷人”。

出处:《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崇觉空禅师》:“含血噀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蓦地唤回,打个筋斗。”  

11、堕甑不顾  duò zèng bù gù

释义:堕甑不顾  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出处:《后汉书·郭泰传》:“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12、夫子自道  fū zǐ zì dào

释义:夫子自道  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13、庐山真面  lú shān zhēn miàn

释义:庐山真面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出处:清 杨伦《序》:“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14、庐山真面目  lú shāng zhēn miàn mù

释义:庐山真面目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出处: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5、当之有愧  dāng zhī yǒu kuì

释义:当之有愧  担当不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感到惭愧。

出处:宋·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常用自谦之辞。  

16、捕影系风  bǔ yǐng xì fēng

释义:捕影系风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出处:《梁书 刘孝绰传》:“但雕朽污粪,徒成延奖;捕影系风,终无效答。”  

17、故弄玄虚  gù nòng xuán xū

释义:故弄玄虚  故意耍花招;欺骗人。玄虚:用来掩盖真相;迷惑别人的欺骗手段。

出处:韩非《韩非子 解老》:“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  

18、故甚其词  gù shèn qí cí

释义:故甚其词  指说话故意夸大,脱离事实。

出处: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 汉奸》:“盖我军所用侦探,率以数百钱,遣无赖小民,道听途说,或且故甚其词,以恫喝将士,摇动人心。”  

19、既成事实  jì chéng shì shí

释义:既成事实  既:已经;已然。已经形成事实。

出处:唐 杜甫《雨不绝》诗:“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扬如丝飞。”  

20、板上钉钉  bǎn shàng dìng dīng

释义:板上钉钉  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

出处:王蒙《蝴蝶》:“海云是已经定性、已经作了板上钉钉的正式结论的阶级敌人。”  

21、欺上瞒下  qī shàng mán xià

释义:欺上瞒下  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出处:唐 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22、混淆是非  hùn xiáo shì fēi

释义:混淆是非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出处:清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23、画蛇添足  huà shé tiān zú

释义:画蛇添足  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24、略迹原心  lüè jì yuán xīn

释义:略迹原心  撇开表面的事实,而从其用心上加以原谅。

出处:明 张煌言《答赵安抚书》:“英君察相,尚能略其迹而原其心;感其诚而哀其遇。”  

25、略迹原情  lüè jì yuán qíng

释义:略迹原情  撇开事实不谈,从情理上原谅。

出处:兰陵忧患生《京华百二竹枝词》:“讨钱童子乱拦人,略迹原情总为贫。”  

26、略迹论心  lüè jì lùn xīn

释义:略迹论心  撇开表面的事实而评论其用心。

出处: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以于立玉、于元荐为乱天下者,亦岂遂为定论乎?略迹而论心,二臣皆皎然不欺其志,有国士之风。”  

27、秉笔直书  bǐng bǐ zhí shū

释义:秉笔直书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28、窜端匿迹  cuàn duān nì jì

释义:窜端匿迹  比喻掩盖事情的真相。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严忌》:“聊窜端而匿迹兮,嗼寂默而无声。”  

29、立木南门  lì mù nán mén

释义:立木南门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30、罗织罪名  luó zhī zuì míng

释义:罗织罪名  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人。

出处:《旧唐书·来俊臣传》:“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  

31、能上能下  néng shàng néng xià

释义:能上能下  谓干部不计较职位高低,不论处于领导岗位或在基层从事实际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干。实行能上能下,是对干部职务终身制的一项重要改革。

出处:丁玲《风雪人间》上卷:“一个共产党员随时随地都是真正的战士,能上能下,能与人民共患难,同安乐!”  

32、董狐直笔  dǒng hú zhí bǐ

释义:董狐直笔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33、论列是非  lùn liè shì fēi

释义:论列是非  论:评论;列:列举。罗列事实,评论是非。

出处:《汉书 司马迁传》:“仍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34、贵耳贱目  guì ěr jiàn mù

释义:贵耳贱目  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出处:汉 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35、贵而贱目  guì ér jiàn mù

释义:贵而贱目  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出处: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36、即穷验问  jí qióng yàn wèn

释义:即穷验问  即穷:追究到极点;验:检验。抓住事实,追究查问。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辩通》:"便有司即穷验问。"  

37、露出马脚  lòu chū mǎ jiǎo

释义:露出马脚  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或内情无意中泄露出来。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兄弟,这老儿不好惹,动不动先斩后闻,这一来我们露出马脚来了。"  

38、翻黄倒皁  fān huáng dǎo yí

释义:翻黄倒皁  犹言颠倒黑白。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39、破甑不顾  pò zèng bù gù

释义:破甑不顾  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出处:《后汉书·郭泰传》:"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40、岑楼齐末  cén lóu qí mò

释义:岑楼齐末  只比较末端,方寸的木头也可高过高楼。比喻不从本着手,则无法认清事实。

出处:《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岑楼齐末,不识高卑。"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