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仁义的词语(40个)(形容有仁义的成语)

xxmadmin 2024-09-10 18:00:36

表示仁义的词语(形容有仁义的成语)(40个))

表示仁义的词语(形容有仁义的成语):善人义士,濂洛关闽,东征西怨,为民除害,久假不归,争权夺利,仁义之师,仁义君子,仁义道德,仁至义尽,儿女英雄,吊民伐罪,名不虚传,含仁怀义,大仁大义,安宅正路,履仁蹈义,引领而望,忠不违君,折矩周规,施仁布德,施恩布德,无为而治,槌仁提义,残虐不仁,沐仁浴义,爱民如子,磊磊落落,积德累仁,绝仁弃义,绝圣弃智,蹈仁履义,重义轻财,隔世之感,说经夺席,义不背亲,渐仁摩义,大仁大勇,虐老兽心,仁义之兵。

1、善人义士  shàn rén yì shì

释义:善人义士  善良之人,仁义之士。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回:"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  

2、濂洛关闽  lián luò guān mǐn

释义:濂洛关闽  宋 代理学的四个学派。“濂”指 濂溪 周敦颐 ;“洛”指 洛阳 程颢 、 程颐 ;“关”指 关中 张载 :“闽”指讲学于 福建 的 朱熹 。 明 李贽 《德业儒臣前论》:“惟此言出,而后 宋 人直以 濂 、 洛 、 关 、 闽 接

3、东征西怨  dōng zhēng xī yuàn

释义:东征西怨  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出处: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4、为民除害  wèi mín chú hài

释义:为民除害  替老百姓铲除祸害。为:替;给。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  

5、久假不归  jiǔ jiǎ bù guī

释义:久假不归  假:借;归:归还。本指长期借用一直不归还。后指长期告假不回来。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6、争权夺利  zhēng quán duó lì

释义:争权夺利  追求名誉、地位和私利。

出处:邹韬奋《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任何为私人私党争权夺利的内战都必然地要为全国民众所唾弃。”  

7、仁义之师  rén yì zhī shī

释义:仁义之师  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8、仁义君子  rén yì jūn zǐ

释义:仁义君子  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出处:《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9、仁义道德  rén yì dào dé

释义:仁义道德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10、仁至义尽  rén zhì yì jìn

释义:仁至义尽  仁爱和正义的行动到了头。旧指诚心报答有助于农事的神灵。对人的爱护、容忍、原谅与帮助;达到尽心尽力的最大限度。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11、儿女英雄  ér nǚ yīng xióng

释义:儿女英雄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12、吊民伐罪  diào mín fá zuì

释义:吊民伐罪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出处:《宋书 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13、名不虚传  míng bù xū chuán

释义:名不虚传  虚:不真实。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传。’”  

14、含仁怀义  hán rén huái yì

释义:含仁怀义  谓有仁义之德。

出处:汉·刘向《说苑·辨物》:“故麒麟麕首牛尾,圆顶一角,含仁怀义。”  

15、大仁大义  dà rén dà yì

释义:大仁大义  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操,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16、安宅正路  ān zhái zhèng lù

释义:安宅正路  比喻仁义。谓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出处:《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7、履仁蹈义  lǚ rén dǎo yì

释义:履仁蹈义  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出处:三国·魏·应璩《荐和虑则笺》:“质性纯粹,体度贞正,履仁蹈义,动循轨礼。”  

18、引领而望  yǐn lǐng ér wàng

释义:引领而望  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19、忠不违君  zhōng bù wéi jūn

释义:忠不违君  违:违背。忠直的人不会违背他的君主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臧洪传》:“义不背亲,忠不违君。”  

20、折矩周规  shé jǔ zhōu guī

释义:折矩周规  犹循规蹈矩。谓举止合乎法度。

出处:清·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二:“左珩右佩,折矩周规,绝无名流儇薄之习。”  

21、施仁布德  shī rén bù dé

释义:施仁布德  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楔子:“则俺这家豪富祖先积,他为甚施仁布德,也则要搏一个孝子和贤妻。”  

22、施恩布德  shī ēn bù dé

释义:施恩布德  施:给予;布:布施。给人以恩德,多行善事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5卷:“夫学道者,第一欲得广行阴德,慈向万物,救人危难,度人苦厄,轻财重道,施恩布德,最为上善。”  

23、无为而治  wú wéi ér zhì

释义:无为而治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24、槌仁提义  chuí rén tí yì

释义:槌仁提义  抛弃仁义。

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周方槌仁提义,废礼绝乐,欲以一人私臆,扫百代名教而空之。”  

25、残虐不仁  cán nüè bù rén

释义:残虐不仁  仁:仁爱。凶恶暴虐不讲仁义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2回:“再说那山东鲁王刘豫守在山东,残虐不仁,诈害良民,也非止一端。”  

26、沐仁浴义  mù rén yù yì

释义:沐仁浴义  谓受仁义的熏陶。

出处:清·吴定《示诸生书》:“自《宋史》创立道学之徒,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  

27、爱民如子  ài mín rú zǐ

释义:爱民如子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28、磊磊落落  lěi lěi luò luò

释义:磊磊落落  一一分明的样子。也形容胸怀坦荡。

出处:《古乐府·两头纤纤诗》:“腷腷膊膊鸡初鸣,磊磊落落向曙星。”  

29、积德累仁  jī dé lěi rén

释义:积德累仁  积累功德与仁义。

出处:《后汉书·李固传》:“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  

30、绝仁弃义  jué rén qì yì

释义:绝仁弃义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31、绝圣弃智  jué shèng qì zhì

释义:绝圣弃智  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先秦 孔子《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32、蹈仁履义  dǎo rén lǚ yì

释义:蹈仁履义  遵循仁义之道。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折矩周规,不得不谓之醇儒。”  

33、重义轻财  zhòng yì qīng cái

释义:重义轻财  谓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

出处:明·沈受先《三元记·博世》:“重义轻财大丈夫,萧然子嗣待如何。”  

34、隔世之感  gé shì zhī gǎn

释义:隔世之感  世:古指30年为一世;世指一个时代。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像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

出处:宋 范成大《吴船录下》:“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  

35、说经夺席  shuō jīng duó xí

释义:说经夺席  讲说经书,争夺席位。原指讲经者互相诘难,义理不通者夺其讲席。后比喻口头上讲仁义道德,实际在争权夺利。

出处:《后汉书·戴凭传》:"正旦朝贺,光武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诘难,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戴凭遂夺五十余席。"  

36、义不背亲  yì bù bèi qīn

释义:义不背亲  背:违背。讲仁义之人是不违背父母意愿的。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吾闻之也,义不背亲,忠不违君,故东宗本州以为亲援,中扶郡将以安社稷,一举二得以徼忠孝,何以为非?"  

37、渐仁摩义  jiān rén mó yì

释义:渐仁摩义  渐:浸润;摩:磨砺。用仁义感化教育百姓。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38、大仁大勇  dà rén dà yǒng

释义:大仁大勇  形容为人仁义且勇敢。

出处:曹靖华《采得百花酿蜜后》:"在‘大夜弥天’的年代,他本着大仁大勇的精神,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39、虐老兽心  nüè lǎo shòu xīn

释义:虐老兽心  虐老:虐待老人。喻残暴凶狠而无仁义,有如野兽。

出处:汉·班固《汉书·武五子传》:"呜呼!薰鬻氏虐老兽心,以奸巧边氓。朕命将率,徂征厥罪。"汉·司马迁《史记·王世家》:"于戏!荤粥氏虐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  

40、仁义之兵  rén yì zhī bīng

释义:仁义之兵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