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代战争的四字词语(40个)(形容古代战争的成语)

xxmadmin 2024-08-18 21:00:34

描写古代战争的四字词语(形容古代战争的成语)(40个))

描写古代战争的四字词语(形容古代战争的成语):乘人之危,乘胜追击,乘虚而入,伐罪吊人,伐罪吊民,倒戈卸甲,倒戢干戈,倒载干戈,兵慌马乱,兵戈扰攘,兵戎相见,兵连祸结,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出谋划策,刀光剑影,刀枪入库,吊民伐罪,城下之盟,大动干戈,大惊失色,大获全胜,惨不忍睹,打草惊蛇,按捺不住,放牛归马,春秋无义战,暗渡陈仓,楚界汉河,残兵败将,白骨露野,百战不殆,草船借箭,赤体上阵,赤地千里,赤膊上阵,趁火打劫,霸王别姬,黩武穷兵,兵拏祸结。

1、乘人之危  chéng rén zhī wēi

释义:乘人之危  乘:趁;危:危险;灾难。趁别人有困难时;去要挟、侵害对方。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2、乘胜追击  chéng shèng zhuī jī

释义:乘胜追击  乘:趁着。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扩大战果。

出处:《新编五代史评话 梁史卷上》:“李思安跃马交斗,经二十余合,思安拽枪徉败,退去。单可及乘胜追击。  

3、乘虚而入  chéng xū ér rù

释义:乘虚而入  虚:空隙。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也指趁着空虚或虚弱的地方侵入。也作“乘间而入”。

出处:宋 张君房《去芨七筌》第120回:“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  

4、伐罪吊人  fá zuì diào rén

释义:伐罪吊人  见“伐罪吊民”。

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5、伐罪吊民  fá zuì diào mín

释义:伐罪吊民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6、倒戈卸甲  dǎo gē xiè jiǎ

释义:倒戈卸甲  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出处:《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7、倒戢干戈  dǎo jí gàn gē

释义:倒戢干戈  见“倒载干戈”。

出处: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偃革为轩,倒戢干戈,示不复用兵。”  

8、倒载干戈  dào zài gān gē

释义:倒载干戈  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出处:《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9、兵慌马乱  bīng huāng mǎ luàn

释义:兵慌马乱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出处: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10、兵戈扰攘  bīng gē rǎo rǎng

释义:兵戈扰攘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11、兵戎相见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释义: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12、兵连祸结  bīng lián huò jié

释义:兵连祸结  兵:指战争;结:相连。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13、出其不意  chū qí bù yì

释义:出其不意  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意料到。原指作战时;在对方料想不到或没有准备时;进行突然袭击。现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处:孙武《孙子 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14、出奇制胜  chū qí zhì shèng

释义:出奇制胜  奇:奇兵;计;制胜:夺取胜利。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办法获胜。

出处:唐 陆贽《论替换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厮养贱品,因时扰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坚殪敌之雄,出奇制胜之略。”  

15、出谋划策  chū móu huà cè

释义:出谋划策  谋:计谋;划:筹划。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16、刀光剑影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释义:刀光剑影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出处: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17、刀枪入库  dāo qiāng rù kù

释义:刀枪入库  把刀枪都放进兵库里去。指没有战争;不用武备;也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出处:清 钱彩《说岳全传》:“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  

18、吊民伐罪  diào mín fá zuì

释义:吊民伐罪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出处:《宋书 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19、城下之盟  chéng xià zhī méng

释义:城下之盟  盟:盟约;和约。因强敌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20、大动干戈  dà dòng gān gē

释义:大动干戈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1、大惊失色  dà jīng shī sè

释义:大惊失色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22、大获全胜  dà huò quán shèng

释义:大获全胜  战胜对方;取得全部胜利。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葛令公生遗弃儿》:“唐代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梁家大获全胜。”  

23、惨不忍睹  cǎn bù rěn dǔ

释义:惨不忍睹  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出处: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24、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释义:打草惊蛇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出处: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25、按捺不住  àn nà bù zhù

释义:按捺不住  按捺:抑制;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仙……按捺不住,一时冒犯天条。”  

26、放牛归马  fàng niú guī mǎ

释义:放牛归马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出处:《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27、春秋无义战  chūn qiū wú yì zhàn

释义: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出处:《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28、暗渡陈仓  àn dù chén cāng

释义:暗渡陈仓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宝鸡市东;为关中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亦比喻军事或其它方面的秘密活动。②也比喻男女私通。

出处:《群音类选 》:“就是韩信暗渡陈仓道,有贼兵来犯着,杀得他怎生逃。”  

29、楚界汉河  chǔ jiè hàn hé

释义:楚界汉河  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6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30、残兵败将  cán bīng bài jiàng

释义:残兵败将  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军队。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

出处: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31、白骨露野  bái gǔ lù yě

释义:白骨露野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出处: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32、百战不殆  bǎi zhàn bù dài

释义:百战不殆  殆:危险。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3、草船借箭  cǎo chuǎn jiè jiàn

释义:草船借箭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34、赤体上阵  chì tǐ shàng zhèn

释义:赤体上阵  阵:指战场。光着膀子上阵交战。比喻不顾一切,勇敢战斗。也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9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35、赤地千里  chì dì qiān lǐ

释义:赤地千里  赤:空无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

出处:《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36、赤膊上阵  chì bó shàng zhèn

释义:赤膊上阵  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泛指战场。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阵作战。形容作战勇敢;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也作“赤体上阵”。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37、趁火打劫  chèn huǒ dǎ jié

释义:趁火打劫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出处:清 颐瑣《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38、霸王别姬  bà wáng bié jī

释义:霸王别姬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出处:毛泽东《在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39、黩武穷兵  dú wǔ qióng bīng

释义:黩武穷兵  滥用兵力,任意征讨

出处:《周书 武帝纪论》:“若使翌日之瘳无爽,经营之志获申,黩武穷兵,虽见讥于良吏。”  

40、兵拏祸结  bīng ná huò jié

释义:兵拏祸结  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出处:《宋史·陈良祐传》:"今遣使乃启衅之端,万一敌骑犯边,则民力困于供输,州郡疲于调发,兵拏祸结,未有息期。"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