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天人的成语(40个)(形容天私的成语大全)

xxmadmin 2024-08-11 12:01:01

形容天人的成语(形容天私的成语大全)(40个))

形容天人的成语(形容天私的成语大全):国耳忘家,公尔忘私,废国向己,日月无私照,不徇私情,不私其利,两虎共斗,临难不顾,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己一视,伴食宰相,克己奉公,公尔忘私,公平无私,前庭悬鱼,功成骨枯,取而代之,国耳忘家,大公无私,开诚布公,懦弱无能,据为己有,排斥异己,朋党比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没上没下,疯疯癫癫,结党营私,胆小怕事,舍己为公,融为一体,负荆请罪,酒后无德,顺水人情,饱其私囊,拾遗求利,日月无私,祁溪之举,大人无己,祁奚荐仇,奉三无私。

1、国耳忘家,公尔忘私  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

释义:国耳忘家,公尔忘私  为了国家忘了自己的家,为了公事忘了私事。形容一心为国为公。

出处:《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2、废国向己  fèi guó xiàng jǐ

释义:废国向己  损害国家利益,谋取个人私利。

出处:《国语·晋语一》:"废国而向己,不可为礼。"  

3、日月无私照  rì yuè wú sī zhào

释义:日月无私照  太阳和月亮无私地普照大地。比喻普遍施与恩惠。

出处:《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4、不徇私情  bù xún sī qíng

释义:不徇私情  徇:曲从。不曲从私人交情。指为人公正,秉公处事。

出处: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我们是好朋友,可是你能不徇私情,这才说明你是真正爱护我。”  

5、不私其利  bù sī qí lì

释义:不私其利  私;私有。不把利益据为己有

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6、两虎共斗  liǎng hǔ gòng dòu

释义:两虎共斗  斗:争斗。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

出处: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临难不顾  lín nàn bù gù

释义:临难不顾  临:遇到;难:危难;顾:顾惜。遇到危难的时候,并不顾惜自己。形容没有私心,十分英勇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齐王房传》:“扬六军之大势,安城守之惧心,临难而不顾,毕志传命。”  

8、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rén bù wèi jǐ,tiān zhū dì miè

释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出处: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  

9、人己一视  rén jǐ yī shì

释义:人己一视  待别人象待自己一样。比喻待人没有私心。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此正无意于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  

10、伴食宰相  bàn shí zǎi xiàng

释义:伴食宰相  伴食:陪伴人家吃饭。唐朝朝会结束时,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出处:《旧唐书 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11、克己奉公  kè jǐ fèng gōng

释义:克己奉公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12、公尔忘私  gōng ěr wàng sī

释义:公尔忘私  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

出处:明·李贽《晃错》:“[晃错]公尔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晃氏之不安矣。”  

13、公平无私  gōng píng wú sī

释义:公平无私  办事公平,没有私心。

出处:《战国策·秦策》:“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14、前庭悬鱼  qián tíng xuán yú

释义:前庭悬鱼  比喻不吃请,不受贿。

出处:《后汉书·羊续传》:“续敝衣薄食,车马蠃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乃出前所县者,以杜其意。”  

15、功成骨枯  gōng chéng gǔ kū

释义:功成骨枯  语本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后以“功成骨枯”喻为了一己私利,让其它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

出处:语出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16、取而代之  qǔ ér dài zhī

释义:取而代之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17、国耳忘家  guó ěr wàng jiā

释义:国耳忘家  见“国而忘家”。

出处: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18、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释义:大公无私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19、开诚布公  kāi chéng bù gōng

释义:开诚布公  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20、懦弱无能  nuò ruò wú néng

释义:懦弱无能  懦弱:软弱无能。形容胆小怕事,缺乏才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名叫多官儿,因他懦弱无能,人都叫他‘多浑虫’。”  

21、据为己有  jù wéi jǐ yǒu

释义:据为己有  据:占据。以不正当的手段占据国家、集体或他人的钱、财、物品等。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我故倡为析居之仪,将大宅良田,强奴巧婢,悉据为己有。”  

22、排斥异己  pái chì yì jǐ

释义:排斥异己  排斥:排除;驱逐;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比喻排挤、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合或利害冲突的人。又作“排除异己。”

出处:《晋书 殷凯传》:“凯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  

23、朋党比周  péng dǎng bǐ zhōu

释义:朋党比周  结党营私,排斥异己。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  

24、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háo bù lì jǐ,zhuān mén lì rén

释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出处: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25、没上没下  méi shàng méi xià

释义:没上没下  不分尊卑长幼,没有礼貌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  

26、疯疯癫癫  fēng fēng diān diān

释义:疯疯癫癫  精神失常的样子。形容人言语行动轻狂或超出常态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成天家疯疯癫癫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  

27、结党营私  jié dǎng yíng sī

释义:结党营私  营:谋求。互相组成小集团;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也作“植党营私。”

出处: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党营私,孤负任使。”  

28、胆小怕事  dǎn xiǎo pà shì

释义:胆小怕事  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29、舍己为公  shě jǐ wèi gōng

释义:舍己为公  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出处: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30、融为一体  róng wéi yī tǐ

释义:融为一体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31、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释义:负荆请罪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2、酒后无德  jiǔ hòu wú dé

释义:酒后无德  指醉酒之后胡言乱语或行为出路。

出处:我当着你大奶奶、姑娘们替你赔个不是,担待我~罢!  

33、顺水人情  shùn shuǐ rén qíng

释义:顺水人情  利用机会顺便给人的好处。也指不费力的人情。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守将和军卒都受了贿赂,落得做个顺水人情。”  

34、饱其私囊  bǎo qí sī náng

释义:饱其私囊  饱:满足;囊:口袋。指非法侵吞钱财,装入自己腰包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他又并不将此款归入公家,一律饱其私囊。”  

35、拾遗求利  shí yí qiú lì

释义:拾遗求利  遗:遗失。拾到别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以满足私利。

出处:《后汉书·烈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36、日月无私  rì yuè wú sī

释义:日月无私  太阳和月亮无私地普照大地。比喻普遍施与恩惠。

出处:《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37、祁溪之举  qí xī zhī jǔ

释义:祁溪之举  祁溪:春秋晋国人,推荐仇人和儿子接替自己的职务。指推荐贤才,不避亲仇,公平无私。

出处:唐·姚元崇《答张九龄书》:"历官三朝,年逾一纪,凡所称荐,罕避嫌疑,实有祁溪之举。"  

38、大人无己  dà rén wú jǐ

释义:大人无己  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把自己和别人融为一体,不自私。

出处:《庄子·秋水》:"至德不得,大人无己。"  

39、祁奚荐仇  qí xī jiàn chóu

释义:祁奚荐仇  祁奚:春秋晋国人;荐:推荐;仇:仇人。祁奚举荐自己的仇人接替他。形容公正无私。

出处:《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  

40、奉三无私  fèng sān wú sī

释义:奉三无私  奉:奉行;三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象天地日月那样无私。旧时比喻帝王以天下为公,不谋一己私利。

出处:《礼记·孔子闲居》:"奉三无私,以劳天下。"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