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什么则什么四字词语大全(16个)(不什么则什么的成语)

xxmadmin 2024-08-04 18:01:27

不什么则什么四字词语大全(不什么则什么的成语)(16个))

不什么则什么四字词语大全(不什么则什么的成语):思而不学则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上当受骗,不平则鸣,不辞而别,不进则退,事预则立,去就之分,学而不思则罔,小不忍则乱大谋,物不平则鸣,逆水行舟,顺理成章,鸣冤叫屈,名不正则言不顺。

1、思而不学则殆  sī ér bù xué zé dà

释义:思而不学则殆  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思:思考。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使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出处:《论语·为政》:"学而不轴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一飞冲天  yī fēi chōng tiān

释义:一飞冲天  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做出了惊人之举。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一鸣惊人  yī míng jīng rén

释义:一鸣惊人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上当受骗  shàng dàng shòu piàn

释义:上当受骗  因信假为真而被欺骗、吃亏

出处:陆文夫《微弱的光》:“这九年也没有完全浪费,思考了不少问题,不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  

5、不平则鸣  bù píng zé míng

释义:不平则鸣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出处: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6、不辞而别  bù cí ér bié

释义: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打招呼;就离开了;或悄悄地溜走了。也作“不辞而行”、“不告而别”。

出处: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  

7、不进则退  bù jìn zé tuì

释义:不进则退  不向前进就向后退。也指不进步就要退步。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卷:“凡人不进则退也。”  

8、事预则立  shì yù zé lì

释义:事预则立  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9、去就之分  qù jiù zhī fēn

释义:去就之分  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

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10、学而不思则罔  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

释义:学而不思则罔  罔:同“惘”,迷惑。只读书而不肯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收获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小不忍则乱大谋  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

释义: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2、物不平则鸣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释义:物不平则鸣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出处: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13、逆水行舟  nì shuǐ xíng zhōu

释义:逆水行舟  逆着水流行船。比喻在前进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难;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14、顺理成章  shùn lǐ chéng zhāng

释义:顺理成章  章:篇章;理:条理。指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出处:宋 朱熹《朱子全书 论语》:“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也。”  

15、鸣冤叫屈  míng yuān jiào qū

释义:鸣冤叫屈  指申诉冤屈

出处:巴金《后记》:“我写《家》,也只是为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诉,替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鸣冤叫屈。”  

16、名不正则言不顺  míng bù zhèng zé yán bù shùn

释义:名不正则言不顺  名:名分;顺:合理。原指在名分上用词不当,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要与自己的地位相称,否则道理上就讲不通。

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