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身体不舒服的词语(37个)(用来形容身体不舒服的成语)

xxmadmin 2024-07-28 15:00:10

描写身体不舒服的词语(用来形容身体不舒服的成语)(37个))

描写身体不舒服的词语(用来形容身体不舒服的成语):春袗轻筇,吊拷掤扒,悲愤交加,万箭穿心,上吐下泻,典身卖命,切肤之痛,半身不摄,变躬迁席,哀毁骨立,坐卧不安,声泪俱下,如坐针毡,委靡不振,度日如年,心如刀割,心如刀绞,悲痛欲绝,抖抖瑟瑟,无所畏惧,暴饮暴食,柴毁灭性,柴毁骨立,生不如死,病势尪羸,病病殃殃,痛不欲生,痛哭流涕,痛心疾首,肝肠寸断,赤身裸体,骨瘦如柴,悲恸欲绝,撕心裂肺,不赀之躯,悲伤憔悴,胆大包身。

1、春袗轻筇  chūn zhěn qīng qióng

释义:春袗轻筇  袗:单衣;筇:竹子的一种,可做手杖。单衣轻杖。形容身体轻快。

2、吊拷掤扒  diào kǎo bēng bā

释义:吊拷掤扒  用绳索捆绑身体,吊起来拷打。

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由你由你,既待舍死忘生,怕什么吊拷掤扒。"  

3、悲愤交加  bei fen jiao jia

释义:悲愤交加  悲痛和愤怒交织在一起。

4、万箭穿心  wàn jiàn chuān xīn

释义:万箭穿心  犹万箭攒心。形容万分伤痛。

出处:《野叟曝言》第七回:“[璇姑]再听到哥子末后一段说话,真如万箭穿心,竟放声大哭起来。”  

5、上吐下泻  shàng tǔ xià xiè

释义:上吐下泻  呕吐与腹泻。指人患病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化及见军士焦头烂额,后忽然又上吐下泻,一齐病倒,便放声大哭。”  

6、典身卖命  diǎn shēn mài mìng

释义:典身卖命  典当身体,出卖性命。指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就典身卖命,也酬谢师恩。”  

7、切肤之痛  qiè fū zhī tòng

释义:切肤之痛  切肤:切身。指与自身关系密切。比喻亲自感觉的痛苦。

出处: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辄复云云尔。”  

8、半身不摄  bàn shēn bù shè

释义:半身不摄  摄:引持。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或半边肢体瘫痪

出处:《魏书·孟鸾传》:“素被病,面常黯黑,于九殿下暴疾,半身不摄,扶载归家,其夜亡。”  

9、变躬迁席  biàn gōng qiān xí

释义:变躬迁席  移动身体,离开席位。表示谦恭。

出处:《管子 霸形》:“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曰:‘敢问何谓其体?’”  

10、哀毁骨立  āi huǐ gǔ lì

释义:哀毁骨立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11、坐卧不安  zuò wò bù ān

释义:坐卧不安  坐不稳;睡不安。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出处:《坛经 行由品》:“房中思想,坐卧不安。”  

12、声泪俱下  shēng lèi jù xià

释义:声泪俱下  俱:都。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其悲痛、哀伤的样子。

出处:《晋书 王彬传》:“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13、如坐针毡  rú zuò zhēn zhān

释义:如坐针毡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处:《晋书 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14、委靡不振  wěi mǐ bù zhèn

释义:委靡不振  委靡:也作“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15、度日如年  dù rì rú nián

释义:度日如年  过一天觉得好像过一年那么长久。形容日子难熬。

出处:宋 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16、心如刀割  xīn rú dāo gē

释义:心如刀割  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极其痛苦难过。

出处: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题起来我泪似悬麻。”  

17、心如刀绞  xīn rú dāo jiǎo

释义:心如刀绞  心里就像刀绞一样。形容内心痛苦到极点。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回:“殷郊又见殷洪,心如刀绞,意似油煎。”  

18、悲痛欲绝  bēi tòng yù jué

释义:悲痛欲绝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19、抖抖瑟瑟  dǒu dǒu sè sè

释义:抖抖瑟瑟  抖抖簌簌,因害怕等而身体颤抖

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他抓住了他的手,也说不出的喜欢,抖抖索索地叫道:‘啊!是你,老胡泰呀!’”  

20、无所畏惧  wú suǒ wèi jù

释义:无所畏惧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出处:《魏书 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21、暴饮暴食  bào yǐn bào shí

释义:暴饮暴食  又猛又急地大量吃喝,使身体失调

出处:王朔《我是你爸爸》:“长得单薄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即使从现在起就牛肉牛奶地暴饮暴食,换出一身牛力气也得寒暑几载。”  

22、柴毁灭性  chái huǐ miè xìng

释义:柴毁灭性  柴毁: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危及生命。唐·赵儋《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文林卒,公至性纯孝,遂庐墓侧,杖而徐起,柴毁灭性,天下之人,莫不伤叹。”参见“哀毁骨立”、“柴毁骨立”

出处:唐·赵儋《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文林卒,公至性纯孝,遂庐墓侧,杖而徐起,柴毁灭性,天下之人,莫不伤叹。”  

23、柴毁骨立  chái huǐ gǔ lì

释义:柴毁骨立  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出处:《北史·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  

24、生不如死  shēng bù rú sǐ

释义:生不如死  活着还不如死去。指人的处境十分恶劣

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十回:“奈因阳世三间,没有我脚踏之地,是生不如死!”  

25、病势尪羸  bìng shì wāng léi

释义:病势尪羸  尪羸:瘦弱。病势严重,身体瘦弱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此正如病势尪羸已极之时也。”  

26、病病殃殃  bìng bìng yāng yāng

释义:病病殃殃  形容病了很久,身体虚弱委靡不振的样子

出处:冯德英《山菊花》下部第四章:“为个穷放蚕的闺女,病病殃殃的,也没给你生个一儿半女,值得这么用心,花这么大的费用?”  

27、痛不欲生  tòng bù yù shēng

释义:痛不欲生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出处: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28、痛哭流涕  tòng kū liú tì

释义:痛哭流涕  形容非常伤心地痛哭。痛哭:尽情大哭;涕:眼泪。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29、痛心疾首  tòng xīn jí shǒu

释义:痛心疾首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30、肝肠寸断  gān cháng cùn duàn

释义:肝肠寸断  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31、赤身裸体  chì shēn luǒ tǐ

释义:赤身裸体  赤:光着。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体,或谁或坐。”  

32、骨瘦如柴  gǔ shòu rú chái

释义:骨瘦如柴  瘦得如同柴棒。形容非常消瘦。

出处:宋 陆佃《埤雅 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  

33、悲恸欲绝  bei tong yu jue

释义:悲恸欲绝  形容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34、撕心裂肺  si xin lie fei

释义:撕心裂肺  形容极度悲伤。

35、不赀之躯  bù zī zhī qū

释义:不赀之躯  赀:估量。指不能以资财估价的身体。极言人之高贵。

出处:《汉书·盖宽饶传》:"用不赀之躯,临不测之险。"  

36、悲伤憔悴  bēi shāng qiáo cuì

释义:悲伤憔悴  因悲伤而身体消瘦,脸色难看。

出处:宋·苏澈《黄州快哉亭记》:"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37、胆大包身  dǎn dà bāo shēn

释义:胆大包身  胆比整个身体都大。形容胆量极大,无所畏惧。

出处:《旧唐书·李昭德传》:"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