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清晰的成语的词语(40个)(形容显示清楚的成语)

xxmadmin 2024-07-19 21:00:03

表示清晰的成语的词语(形容显示清楚的成语)(40个))

表示清晰的成语的词语(形容显示清楚的成语):不待蓍龟,井然有序,光天化日,公私分明,分三别两,分星擘两,化日光天,参差不齐,奖罚分明,层次分明,快言快语,恩怨了了,恩怨分明,擘两分星,毫不含糊,泾渭分明,泾渭自分,泾渭自明,洞如观火,洞察一切,洞察其奸,洞察秋毫,洞悉其奸,洞悉无遗,洞烛其奸,洞见其奸,洞见肺腑,澄清天下,澈底澄清,炳如观火,班班可考,白黑分明,简截了当,耳熟能详,耳目昭彰,肚里蛔虫,襟怀坦白,达地知根,黑白分明,壁垒分明。

1、不待蓍龟  bù dài shī guī

释义:不待蓍龟  蓍龟:古时卜筮,用蓍草和龟甲,以卜吉凶。不用占卜就能决定。比喻事情是明摆着的,非常清楚。

出处:《周易 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2、井然有序  jǐng rán yǒu xù

释义:井然有序  井然:整整齐齐的样子。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

出处: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3、光天化日  guāng tiān huà rì

释义:光天化日  充满阳光的天空;化生万物的太阳。旧时比喻太平盛世;现在形容是非、好坏大家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场合。

出处:《尚书 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  

4、公私分明  gōng sī fēn míng

释义:公私分明  公家的与私人的界限十分清楚

出处: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  

5、分三别两  fēn sān bié liǎng

释义:分三别两  同“分星擘两”。

出处:老舍《牛天赐传》二十:“更使他惭愧的是,他分三别两,谁的是谁的。”  

6、分星擘两  fēn xīng bò liǎng

释义:分星擘两  详细分说;清楚,明白。

出处:《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便分星百(擘)两,道俺不姓慕容。”  

7、化日光天  huà rì guāng tiān

释义:化日光天  ①谓太平盛世。②比喻众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场合。

出处:太平天国《太平诏书》:“尧、舜化日光天,由为君能正;禹、稷身显后狂,由为臣能正。”  

8、参差不齐  cēn cī bù qí

释义:参差不齐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下》:“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壹概诸圣。”  

9、奖罚分明  jiǎng fá fēn míng

释义:奖罚分明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绝不含糊

出处:邓小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要有奖有罚,奖罚分明。”  

10、层次分明  céng cì fēn míng

释义:层次分明  层次:事物的次序。事物的次序界限清楚

出处: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  

11、快言快语  kuài yán kuài yǔ

释义:快言快语  说话和表达得清楚明确坦白

12、恩怨了了  ēn yuàn liǎo liǎo

释义:恩怨了了  了了:清清楚楚。恩惠与怨恨清清楚楚。指有恩报恩,有怨报怨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粱》:“恩怨了了,颇快心意。”  

13、恩怨分明  ēn yuàn fēn míng

释义:恩怨分明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14、擘两分星  bò liǎng fēn xīng

释义:擘两分星  指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比喻准确清楚。两,较小的重量单位;

出处: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只我问他个擘两分星,说一段从头的至尾。”  

15、毫不含糊  háo bù hán hú

释义:毫不含糊  态度明确坚定

出处: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的迫切任务》:“关于这种政策改变的客观原因和时间性,我们曾经毫不含糊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16、泾渭分明  jīng wèi fēn míng

释义:泾渭分明  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出处:唐 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17、泾渭自分  jīng wèi zì fēn

释义:泾渭自分  见“泾渭分明”。

出处:唐·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18、泾渭自明  jīng wèi zì míng

释义:泾渭自明  见“泾渭分明”。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续编小引》:“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  

19、洞如观火  dòng rú guān huǒ

释义:洞如观火  见“洞若观火”。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得悉其山川险要部落游牧,暨其强弱多寡离合之情,皆洞如观火矣。”  

20、洞察一切  dòng chá yī qiè

释义:洞察一切  洞察:看得很清楚。对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对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准确的判断力。

出处: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21、洞察其奸  dòng chá qí jiān

释义:洞察其奸  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  

22、洞察秋毫  dòng chá qiū háo

释义:洞察秋毫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23、洞悉其奸  dòng xī qí jiān

释义:洞悉其奸  洞:洞察,洞悉;奸:奸伪。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能力强,看问题敏锐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列朝·庙议献谄不用》:“甫出口,而上已洞悉其奸,斥逐不已。”  

24、洞悉无遗  dòng xī wú yí

释义:洞悉无遗  洞:深入,透彻;洞悉:知道。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出处:孙中山《伦敦被难记》:“此人之果为谁,及其抵英国后之一举一动,本使馆洞悉无遗。”  

25、洞烛其奸  dòng zhú qí jiān

释义:洞烛其奸  洞烛:洞察;洞悉。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力强;看问题敏锐。

出处:《明史 董传策传》:“(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26、洞见其奸  dòng jiàn qí jiān

释义:洞见其奸  洞:洞察,洞悉;奸:奸伪。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能力强,看问题敏锐

出处:《元史·许衡传》:“李林甫妒贤嫉能,明皇洞见其奸而不能退。”  

27、洞见肺腑  dòng jiàn fèi fǔ

释义:洞见肺腑  洞见:透彻地看见;肺腑:内心。清清楚楚地看见内心世界。形容诚恳坦白

出处:宋·陈亮《酌古论·李愬》:“愬复能待以厚礼,示以赤诚,言笑无间,洞见肺腑。”  

28、澄清天下  chéng qīng tiān xià

释义:澄清天下  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29、澈底澄清  chè dǐ chéng qīng

释义:澈底澄清  指完全清楚,毫无遗漏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如今这个人的来历是澈底澄清的明白了。”  

30、炳如观火  bǐng rú guān huǒ

释义:炳如观火  炳:光明、明亮、显着。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出处:鲁迅《坟 文化偏至论》:“其词秩然有条,各分大义,炳如观火。”  

31、班班可考  bān bān kě kǎo

释义:班班可考  班班:明显的样子;考:考查。指文字记录十分明显,可以考查

出处:宋 陈亮《与韩无咎尚书》:“本朝二百年之间,学问文章、政事术业,各有家法,其本末源流,班班可考。”  

32、白黑分明  bái hēi fēn míng

释义:白黑分明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薛宣传》:“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  

33、简截了当  jiǎn jié liǎo dàng

释义:简截了当  指语言、文字简明,清楚,直截了当。

出处:朱自清《论通俗化》:“描写差不多没有,偶然有,也只就那农村生活里取喻,简截了当。”  

34、耳熟能详  ěr shú néng xiáng

释义:耳熟能详  听得多了;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耳熟:听熟了;详:细说。

出处: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35、耳目昭彰  ěr mù zhāo zhāng

释义:耳目昭彰  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却说刑部审问过,见耳目昭彰,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  

36、肚里蛔虫  dù lǐ huí chóng

释义:肚里蛔虫  蛔虫因寄生在人的肠胃中,故用以比喻对别人的心里活动知道得十分清楚。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你是你爹肚里蛔虫。”  

37、襟怀坦白  jīn huái tǎn bái

释义:襟怀坦白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出处: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38、达地知根  dá dì zhī gēn

释义:达地知根  比喻根底清楚、明白

出处: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39、黑白分明  hēi bái fēn míng

释义:黑白分明  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出处: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40、壁垒分明  bì lěi fēn míng

释义:壁垒分明  壁垒:古时军营的围墙,后泛指防御工事,今常喻指对立的事物和界限。比喻界限非常清楚。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