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有目的的成语(40个)(形容人的目的的成语)

xxmadmin 2024-07-13 06:01:59

对人有目的的成语(形容人的目的的成语)(40个))

对人有目的的成语(形容人的目的的成语):不切实际,不得其所,不惜代价,不耻最后,东奔西撞,东挨西撞,东海捞针,乱碰乱撞,仆旗息鼓,伏而咶天,六韬三略,分路扬镳,分进合击,到处碰壁,力所不及,大厦将颠,大处着眼,好高骛远,尽力而为,按图索骥,捷足先得,改辙易途,改途易辙,料事如神,料敌如神,料敌若神,独木难支,疾足先得,登木求鱼,百中百发,老谋深算,聪明智慧,谋事在人,谋无遗策,过河拆桥,集矢之的,饿虎攒羊,驰高骛远,鸣锣开道,拨弓曲矢。

1、不切实际  bù qiē shí jì

释义:不切实际  不符合实际

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2、不得其所  bù dé qí suǒ

释义:不得其所  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论》:“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与歌咏,各言其情。”  

3、不惜代价  bù xī dài jià

释义:不惜代价  为得到某种东西或实现某个目标而不吝惜付出钱物、精力等

出处:林斤澜《山深海阔》:“如若过于勉强,甚至到了不惜代价的地步,我一定是劝他淡薄些。”  

4、不耻最后  bù chǐ zuì hòu

释义:不耻最后  不耻:不以为羞耻。不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5、东奔西撞  dōng bēn xī zhuàng

释义:东奔西撞  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

出处:明·高濂《玉簪记·依亲》:“骤然起兵戈,扰攘。卷尘飞,东奔西撞,娇儿拆散知何往?”  

6、东挨西撞  dōng āi xī zhuàng

释义:东挨西撞  同“东奔西撞”。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终日间靠着些东涂西沫,东挨西撞,也济不得甚事。”  

7、东海捞针  dōng hǎi lāo zhēn

释义:东海捞针  从大海底下捞取一根针,形容非常难达到目的。

出处:元 柯丹丘《荆钗记 误讣》:“儿,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  

8、乱碰乱撞  luàn pèng luàn zhuàng

释义:乱碰乱撞  指到处碰壁,没有目标

9、仆旗息鼓  pū qí xī gǔ

释义:仆旗息鼓  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

出处:《新唐书·南蛮传》:“会蛮踵来,还攻大度河,仆旗息鼓。”  

10、伏而咶天  fú ér shì tiān

释义:伏而咶天  咶:以舌舔物。伏地以舌舔天。比喻所行与所求不一致,无法达到目的。

出处:荀况《荀子 仲尼》:“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11、六韬三略  liù tāo sān lüè

释义:六韬三略  《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泛指兵书、兵法。

出处:唐 黄滔《祭南海南平王》:“天生大贤,浚六韬三略之才谋。”  

12、分路扬镳  fēn lù yáng biāo

释义:分路扬镳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13、分进合击  fēn jìn hé jī

释义:分进合击  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六节:“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  

14、到处碰壁  dào chù pèng bì

释义:到处碰壁  比喻遇受阻碍或遭到拒绝。也指事情行不通或达不到目的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30章:“可惜他偏偏赶上了解放,到处碰壁,直碰得头破血流。”  

15、力所不及  lì suǒ bù jí

释义:力所不及  及:达到。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出处:宋 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平生所未见之文,公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  

16、大厦将颠  dà shà jiāng diān

释义:大厦将颠  喻情势危急,频临崩溃。

出处:隋·王通《中说·事君》:“[文中子]退而谓董常曰:‘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17、大处着眼  dà chù zhuó yǎn

释义:大处着眼  着眼:观察。指从整体;长远或大的方面观察;考虑。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处着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18、好高骛远  hào gāo wù yuǎn

释义:好高骛远  好:喜欢;骛:从事;追求。喜欢高的;追求远的。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处:《宋史 道学传一 程灏》:“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19、尽力而为  jìn lì ér wéi

释义:尽力而为  尽:全部用出;为:做。用全部力量去做。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20、按图索骥  àn tú suǒ jì

释义:按图索骥  按图:按照图形;索:寻找;骥:好马。按照画好的图形去寻找好马。①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②比喻按教条办事;不知变通。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21、捷足先得  jié zú xiān dé

释义:捷足先得  捷:快;敏捷;足:脚步。跑得快先得到。指行动敏捷的人先达到目的。

出处:清 孔尚任《桃花扇 迎驾》:“自古道:‘中原逐鹿,捷足先得。’我们不可落他人之后。”  

22、改辙易途  gǎi zhé yì tú

释义:改辙易途  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

出处:宋 杨夔《复宫阙后上执政书》:“前车已覆,后车岂可蹑而行之,固当改辙易途,以取其不倾不蹶。”  

23、改途易辙  gǎi tú yì zhé

释义:改途易辙  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同“改辙易途”。

出处:清 朱之瑜《端亭记》:“勉吾子改途易辙而合同乎世俗,则告朋友不信,将如何而可?”  

24、料事如神  liào shì rú shén

释义:料事如神  料事:揣度事情的发展和结局。如神:形容极其奇妙灵验或预料事情非常准确。预料事情就如同神一样。形容对事情的预料和事情发生的完全一样。

出处:宋 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设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25、料敌如神  liào dí rū shén

释义:料敌如神  料:预料。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出处:《旧唐书 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如神。”  

26、料敌若神  liào dí ruò shén

释义:料敌若神  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出处:《旧唐书·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如神。”  

27、独木难支  dú mù nán zhī

释义:独木难支  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起将要倒塌的大房子。比喻单薄的力量无法维持全局。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拉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28、疾足先得  jí zú xiān dé

释义:疾足先得  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29、登木求鱼  déng mù qiú yú

释义:登木求鱼  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出处:宋·苏辙《次韵吴厚秀才见录》:“登木求鱼知我掘,循巢觅兔笑君疏。”  

30、百中百发  bǎi zhòng bǎi fā

释义:百中百发  中:射中目标。发:发射。形容射箭、投掷或射击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从不落空。同“百发百中”。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一:“回陈桐闻脑后鸾铃响处,料是飞虎赶来,挂下画戟,取火龙标掌在手中,此标乃异人秘授,出手烟生,百中百发。”  

31、老谋深算  lǎo móu shēn suàn

释义:老谋深算  老:老练;谋:计谋;深:很;算:打算。指周密地筹划;深远地打算。形容人老练精细;很有谋略。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9回:“沉毅哉!老谋深算,革命军之革命家。”  

32、聪明智慧  cōng míng zhì huì

释义:聪明智慧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慧,熟于经史。”  

33、谋事在人  móu shì zài rén

释义:谋事在人  谋:谋划;安排。计划安排事情是属于人的能力范围之内的。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34、谋无遗策  móu wú yí cè

释义:谋无遗策  谓谋划时没有遗漏的计策。形容谋划周密。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蜀之豪帅,面缚归命,谋无遗策,举无废功。”  

35、过河拆桥  guò hé chāi qiáo

释义:过河拆桥  自己过了河;就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借以成功的人或事物一脚踢开。

出处: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36、集矢之的  jí shǐ zhī de

释义:集矢之的  比喻众人所指摘的对象。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公曰:‘楚君以郑敌,亲集矢于其目。”  

37、饿虎攒羊  è hǔ cuán yáng

释义:饿虎攒羊  攒:赶。饥饿的老虎追赶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清 酌元亭主人《照世杯 百和坊将无作有》:“可怜欧滁山被那大汉捉住,又有许多汉子来帮打,像饿虎攒羊一般,直打得个落花流水。”  

38、驰高骛远  chí gāo wù yuǎn

释义:驰高骛远  驰:追驰;骛:从事,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驰高骛远。”  

39、鸣锣开道  míng luó kāi dào

释义:鸣锣开道  鸣锣:敲锣。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前面差役敲锣;吆喝行人回避。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鸣锣开道的。”  

40、拨弓曲矢  bō gōng qū shǐ

释义:拨弓曲矢  拨弓:不正的弓;曲矢:弯曲的箭。弓箭不合格就射不中目标。泛指武器不精良。

出处:《荀子·正论》:"不能以拨弓曲矢中。"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