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什么什么成语(37个)(迎接是形容哪个成语)

xxmadmin 2024-07-09 15:00:24

迎接什么什么成语(迎接是形容哪个成语)(37个))

迎接什么什么成语(迎接是形容哪个成语):接人待物,交头接耳,传宗接代,倒屣相迎,再接再厉,席地而坐,应接不暇,应接如响,待人接物,急急忙忙,拍案惊奇,接三连四,接二连三,接耳交头,接踵而至,接风洗尘,携手接武,摩肩接踵,昼日三接,片接寸附,目不暇接,短兵接战,短兵相接,移花接木,踵迹相接,迎新送旧,迎来送往,连甍接栋,连畴接陇,送故迎新,再接再捷,来者勿禁,负驽前驱,首尾相接,耦世接俗,未与人接,连昬接晨。

1、接人待物  jie ren dai wu

释义:接人待物  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2、交头接耳  jiāo tóu jiē ěr

释义:交头接耳  交头:头挨着头;接耳:嘴挨着耳朵。头挨着头;嘴对着耳朵。指凑在一起低声说话。

出处: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大小三军,听吾将令,甲马不许驰骤,金鼓不许乱鸣,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  

3、传宗接代  chuán zōng jiē dài

释义:传宗接代  宗:宗族;家族;代:后代。传延宗族;接续后代。原指生了儿子可以使家世一代一代传下去。指继承有人。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9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分大家私,死下来又没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  

4、倒屣相迎  dào xǐ xiāng yíng

释义:倒屣相迎  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粲传》:“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5、再接再厉  zài jiē zài lì

释义:再接再厉  再:继续;接:接触;厉:即“砺”;磨快。原指雄鸡相斗时;每次交锋前先磨磨嘴。现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出处:唐 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6、席地而坐  xí dì ér zuò

释义:席地而坐  席:坐席。原指把坐席铺在地上坐。现多指坐在地面上。

出处:《旧五代史 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7、应接不暇  yìng jiē bù xiá

释义:应接不暇  暇。空闲。风景好看;东西好而多;看不过来;或人、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应付。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8、应接如响  yìng jiē rú xiǎng

释义:应接如响  响:回声。对答有如回声。形容答话敏捷流利

出处:唐·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  

9、待人接物  dài rén jiē wù

释义:待人接物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出处: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内而存心养性、立身行己无所歉,外而待人接物、处事应世无所戾。”  

10、急急忙忙  jí jí máng máng

释义:急急忙忙  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匆匆忙忙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且说鲁达自离了渭州,东逃西奔,急急忙忙。”  

11、拍案惊奇  pāi àn jīng qí

释义:拍案惊奇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2、接三连四  jiē sān lián sì

释义:接三连四  接连不断。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我又没逃了,这么接三连四的叫人来找。”  

13、接二连三  jiē èr lián sān

释义:接二连三  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断。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家中事情接二连三,也无暇及此。”  

14、接耳交头  jiē ěr jiāo tóu

释义:接耳交头  接耳:嘴凑近耳朵;交头:头靠着头。形容靠得很近,低声交谈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便是那些服侍的,无不一个个接耳交头,颂扬赞赏。”  

15、接踵而至  jiē zhǒng ér zhì

释义:接踵而至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后头的人脚尖挨上前头人的脚跟;一个跟着一个来到。形容人特别多;络绎不绝。或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也作“继踵而至”、“接踵而来”。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  

16、接风洗尘  jiē fēng xǐ chén

释义:接风洗尘  指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以示慰问和欢迎。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虽也送他两把俸金,几件人事,恰好侄儿也替他接风洗尘,只好直退。”  

17、携手接武  xié shǒu jiē wǔ

释义:携手接武  携:牵引;武:脚步。手牵手,跟紧脚步。比喻跟别人亦步亦趋地学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为人若反是,虽携手接武,终不成道。”  

18、摩肩接踵  mó jiān jiē zhǒng

释义:摩肩接踵  摩:接触;踵:脚跟。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19、昼日三接  zhòu rì sān jiē

释义:昼日三接  一日之间三次接见。形容深受宠爱礼遇。

出处:《易·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孔颖达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  

20、片接寸附  piàn jiē cùn fù

释义:片接寸附  比喻生拼硬凑。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片接以寸附,然通制者盖寡,接附者甚众。”  

21、目不暇接  mù bù xiá jiē

释义:目不暇接  暇:闲暇;接:接收。可看的东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过来了。

出处: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翬振彩,倏来倏往,目不暇给。”  

22、短兵接战  duǎn bīng jiē zhàn

释义:短兵接战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出处:《三国志 魏志 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23、短兵相接  duǎn bīng xiāng jiē

释义:短兵相接  兵:武器。短兵:指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用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近距离地面对面搏斗。形容敌我相近;战斗激烈。也比喻进行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24、移花接木  yí huā jiē mù

释义:移花接木  把某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使用手段以假换真欺骗他人。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25、踵迹相接  zhǒng jì xiāng jiē

释义:踵迹相接  同“踵趾相接”。

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梁提督》:“自丛岚叠嶂间以刀掘路,士卒各怀一铁钉,踵迹相接,攀钉而上。”  

26、迎新送旧  yíng xīn sòng jiù

释义:迎新送旧  ①谓迎来新的,送走旧的。②特指妓女生涯。

出处:《汉书·王嘉传》:“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27、迎来送往  yíng lái sòng wǎng

释义:迎来送往  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

出处:《庄子·山木》:“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28、连甍接栋  lián méng jiē dòng

释义:连甍接栋  谓房屋连片。

出处:清·王韬《洋泾浜海市说》:“今新街及马路侧,连甍接栋者皆是也。”  

29、连畴接陇  lián chóu jiē lǒng

释义:连畴接陇  谓田地连片。

出处: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莺粟花连畴接陇于黛柳镜波之间,景趣殊胜。”  

30、送故迎新  sòng gù yíng xīn

释义:送故迎新  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嘉传》:“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31、再接再捷  zài jiē zài jié

释义:再接再捷  接:接战。交锋一次战胜一次。比喻屡战屡胜。

出处:唐·白居易《汉将李建论》:"观其始以步卒,深人虏廷,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尽力掸,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32、来者勿禁  lái zhě wù jìn

释义:来者勿禁  对归来的人不禁止。表示听人自愿。

出处:《庄子·山木》:"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33、负驽前驱  fù nǔ qián qū

释义:负驽前驱  背着弓箭在前面开道。比喻迎接的礼度极为尊敬。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驽矢先驱。"  

34、首尾相接  shou wei xiang jie

释义:首尾相接  事物(情)的头和尾连接到一起。

35、耦世接俗  ou shi jie su

释义:耦世接俗  随顺世俗。

36、未与人接  wei yu ren jie

释义:未与人接  和社会上的人没什么交往。

37、连昬接晨  lián hūn jiē chén

释义:连昬接晨  昬,同“昏”。通宵达旦。整日整夜。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