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什么呼什么成语?(28个)(唤什么呼什么的成语)

xxmadmin 2024-07-09 12:01:15

唤什么呼什么成语?(唤什么呼什么的成语)(28个))

唤什么呼什么成语?(唤什么呼什么的成语):一呼百应,为民请命,你兄我弟,兴妖作怪,兴风作浪,刮目相看,千呼万唤,千唤万唤,呼天叫地,呼天号地,呼天唤地,呼朋唤友,呼朋引类,呼风唤雨,徒呼奈何,徒唤奈何,息事宁人,意气相投,推波助澜,文武双全,无可奈何,暴风骤雨,漫山遍野,神通广大,置若罔闻,能文能武,呼来喝去,三老四少。

1、一呼百应  yì hū bǎi yìng

释义:一呼百应  呼:召唤。应:响应。一人发出号召;众人纷纷响应。

出处: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因是爪牙四布,一呼百应,远近闻名,人人畏惧,是一个公行大盗,通天神棍。”  

2、为民请命  wèi mín qǐng mìng

释义:为民请命  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3、你兄我弟  nǐ xiōng wǒ dì

释义:你兄我弟  双方以兄弟相称,形容关系密切

出处:清·蒲松龄《东郭外传》:“你逐日在外头呼朋唤友,你兄我弟,是没有工夫料理家务的。”  

4、兴妖作怪  xīng yāo zuò guài

释义:兴妖作怪  原指妖怪装神弄鬼或兴事害人。现多比喻无事生非;制造事端;暗中破坏捣乱。

出处:元 无名氏《碧桃花》:“你既然还有阳寿,阴曹地府不管,你却这等兴妖作怪。”  

5、兴风作浪  xīng fēng zuò làng

释义:兴风作浪  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作:兴起。

出处: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  

6、刮目相看  guā mù xiāng kàn

释义:刮目相看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7、千呼万唤  qiān hū wàn huàn

释义:千呼万唤  多次呼唤;再三催促。

出处:唐 白居易《琵琶行》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8、千唤万唤  qiān huàn wàn huàn

释义:千唤万唤  唤:呼唤。比喻多次呼唤,再三催促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智门祚禅师法嗣》:“师曰:‘却须吃棒,上堂啰舌沸,千唤万唤露柱因甚么不回头?’良久曰:‘美食不中饱,人吃便下座。’”  

9、呼天叫地  hū tiān jiào dì

释义:呼天叫地  见“呼天号地”。

出处:清·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下引《暗室灯》:“[韩魏公曰]百姓多愚,或为枉断,抱憾终身,早夜呼天叫地,我岂安乎?”  

10、呼天号地  hū tiān hào dì

释义:呼天号地  亦作“呼天叫地”。哭叫天地。形容极为冤屈、怨恨或痛苦。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嘉定宝玺》:“我祖我父,一心王宝……不死于虏,则死于盗贼;若子若孙,呼天号地,此恨难磨。”  

11、呼天唤地  hū tiān huàn dì

释义:呼天唤地  哭天叫地,形容极为痛苦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回来说,汤富海在屋子里呼天唤地叫痛。”  

12、呼朋唤友  hū péng huàn yǒu

释义:呼朋唤友  指招引意气相投的人

出处:《白雪遗音 马头调 逛窑子》:“呼朋唤友把窑子进。身入迷魂,装烟倒茶,好不殷勤。”  

13、呼朋引类  hū péng yǐn lèi

释义:呼朋引类  朋:朋友;引:带领;呼:呼唤;类:同类。指叫唤;招引同类的人。多形容坏人互相勾结。

出处:宋 欧阳修《憎苍蝇赋》:“奈何同类呼朋,摇头鼓翼。”  

14、呼风唤雨  hū fēng huàn yǔ

释义:呼风唤雨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出处:宋 孔觌《罨溪行》:“罨画溪头鸟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15、徒呼奈何  tú hū nài hé

释义:徒呼奈何  徒:徒然,白白地;奈何:怎么办。白白叫喊,无可奈何。形容一味着急,毫无办法

出处:《星火燎原·黄洋界保卫战》:“陷入了我人马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徒呼奈何!”  

16、徒唤奈何  tú huàn nài hé

释义:徒唤奈何  徒:徒然,白白地;奈何:怎么办。白白叫喊,无可奈何

出处:冰心《往事》:“因为文字原是最着迹的,云霞却是最灵幻的,最不着迹的,徒唤奈何!”  

17、息事宁人  xī shì níng rén

释义:息事宁人  息:平息;宁:安定。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  

18、意气相投  yì qì xiāng tóu

释义:意气相投  意气:志趣和性格。志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

出处:元 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19、推波助澜  tuī bō zhù lán

释义:推波助澜  使水掀起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其声势;使事态扩大。澜:大波浪。

出处:隋 王通《文中子 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20、文武双全  wén wǔ shuāng quán

释义:文武双全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出处:《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  

21、无可奈何  wú kě nài hé

释义:无可奈何  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22、暴风骤雨  bào fēng zhòu yǔ

释义:暴风骤雨  暴:突然而猛烈的;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有时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23、漫山遍野  màn shān biàn yě

释义:漫山遍野  漫: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引申为“布满”;遍:动词;遍及;布满。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24、神通广大  shén tōng guǎng dà

释义:神通广大  原是佛教指其神通法力的广大无边。现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出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师曰:‘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  

25、置若罔闻  zhì ruò wǎng wén

释义:置若罔闻  置:放;若:好像;罔:没有;闻:听见。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

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26、能文能武  néng wén néng wǔ

释义:能文能武  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方是男子汉。”  

27、呼来喝去  hū lái hè qù

释义:呼来喝去  呼、喝:大声喊叫。呼之即来,喝之即去。形容随意驱使。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这菩萨卖弄神通,把老孙这等呼来喝去,全不费力也!"  

28、三老四少  sān lǎo sì shǎo

释义:三老四少  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