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被蒙蔽而对事物分辨不清楚的成语(26个)(形容被事物蒙蔽的成语)

xxmadmin 2024-07-06 09:00:23

形容被蒙蔽而对事物分辨不清楚的成语(形容被事物蒙蔽的成语)(26个))

形容被蒙蔽而对事物分辨不清楚的成语(形容被事物蒙蔽的成语):只手遮天,一叶障目,上当受骗,两叶掩目,以假乱真,发蒙启蔽,周听不蔽,大梦初醒,学而不思则罔,暗度陈仓,暗渡陈仓,杯弓蛇影,欲盖弥彰,欺君罔上,欺天罔人,浮云翳日,瞒上不瞒下,瞒天过海,草木皆兵,蒙在鼓里,通同作弊,闷在鼓里,风声鹤唳,大梦方醒,播穅眯目,双豆塞聪。

1、只手遮天  zhī shǒu zhē tiān

释义:只手遮天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出处:唐·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2、一叶障目  yī yè zhàng mù

释义: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3、上当受骗  shàng dàng shòu piàn

释义:上当受骗  因信假为真而被欺骗、吃亏

出处:陆文夫《微弱的光》:“这九年也没有完全浪费,思考了不少问题,不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  

4、两叶掩目  liǎng yè yǎn mù

释义:两叶掩目  如同两片树叶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对事物分辨不清楚。

出处: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夫两叶掩目,则冥然无睹;双珠填耳,必寂然无闻。”  

5、以假乱真  yǐ jiǎ luàn zhēn

释义:以假乱真  以:用;乱真:使真的东西混乱;与假的掺杂在一起分不清。用假的东西来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6、发蒙启蔽  fā méng qǐ bì

释义:发蒙启蔽  发蒙:启发蒙昧;蔽:蒙蔽。启发蒙昧

出处:明·李贽《答李见罗先生书》:“发蒙启蔽,时或未省,而退实沉思。”  

7、周听不蔽  zhōu tīng bù bì

释义:周听不蔽  周听:广泛听取;蔽:蒙蔽。广泛地听取意见就不会受蒙蔽

出处:汉·贾谊《新书·道术》:“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惶。”  

8、大梦初醒  dà mèng chū xǐng

释义:大梦初醒  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出处:《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9、学而不思则罔  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

释义:学而不思则罔  罔:同“惘”,迷惑。只读书而不肯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收获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暗度陈仓  àn dù chén cāng

释义:暗度陈仓  度:通“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出处: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11、暗渡陈仓  àn dù chén cāng

释义:暗渡陈仓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宝鸡市东;为关中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亦比喻军事或其它方面的秘密活动。②也比喻男女私通。

出处:《群音类选 》:“就是韩信暗渡陈仓道,有贼兵来犯着,杀得他怎生逃。”  

12、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释义:杯弓蛇影  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弓影杯蛇”。

出处:清 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13、欲盖弥彰  yù gài mí zhāng

释义:欲盖弥彰  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要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14、欺君罔上  qī jūn wǎng shàng

释义:欺君罔上  欺骗蒙蔽君主。

出处:元 杨朝英《叨叨令 叹世》曲:“他待学欺君罔上曹丞相,不如俺葛巾漉酒陶元亮。”  

15、欺天罔人  qī tiān wǎng rén

释义:欺天罔人  骗天骗人。形容欺骗行为之大。

出处: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旬日之间,又有造为国是之说以应之者,其欺天罔人,包藏险慝,抑又甚焉!”  

16、浮云翳日  fú yún yì rì

释义:浮云翳日  浮云:漂浮在空中的云;翳:遮蔽。浮云遮住太阳。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的光明,但时间不会太长

出处:汉·孔融诗:“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17、瞒上不瞒下  mán shàng bù mán xià

释义:瞒上不瞒下  瞒:也作“漫”,欺骗,蒙蔽。瞒着上面,不瞒下面。指通同作弊,不使上级知道。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现在是上头堂官晓得了这桩事情。不瞒老哥说:这些事情原是瞒上不瞒下,常常有的,就是家兄及兄弟也常常替人家经手。”  

18、瞒天过海  mán tiān guò hǎi

释义:瞒天过海  瞒住上天;偷渡大海。形容采取谎言和伪装蒙蔽别人以达到目的的欺骗行为。

出处:明 阮大铖《燕子笺 购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今年大比期又临。”  

19、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释义:草木皆兵  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20、蒙在鼓里  méng zài gǔ lǐ

释义:蒙在鼓里  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2回:“只可怜同秀如蒙在鼓里。”  

21、通同作弊  tōng tóng zuò bì

释义:通同作弊  作弊:用欺骗的手段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串通一起做坏事。

出处: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你与孩儿通同作弊,乱我家法。”  

22、闷在鼓里  mèn zài gǔ lǐ

释义:闷在鼓里  被包在鼓里面。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坐井观天,闷在鼓里,怎么行?”  

23、风声鹤唳  fēng shēng hè lì

释义:风声鹤唳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出处: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24、大梦方醒  dà mèng fāng xǐng

释义:大梦方醒  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从长期的错误、蒙蔽或迷茫中开始醒悟过来。同“大梦初醒”。

出处: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俄侵外蒙、英侵西藏》:"跪读之下,伏查现在时势既至如此,而活佛指示详明,譬如大梦方醒,群疑尽释,欣感无已。"  

25、播穅眯目  bō kāng mǐ mù

释义:播穅眯目  散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被外物蒙蔽而迷失方向。

出处:《庄子天运》:"夫播穅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26、双豆塞聪  shuāng dòu sāi cōng

释义:双豆塞聪  聪:听觉灵敏。用两粒豆子塞住耳朵。比喻被暂时的现象和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和本质。

出处:《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唐·聂夷中《杂兴》:"两叶能蔽目,双豆能塞聪。"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