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混乱的成语(40个)(形容混乱的时候的成语)

xxmadmin 2024-06-28 15:00:03

特别混乱的成语(形容混乱的时候的成语)(40个))

特别混乱的成语(形容混乱的时候的成语):不可收拾,不明真相,不清不白,不知所云,不知所言,不计其数,东倒西歪,东横西倒,东歪西倒,东逃西窜,兵慌马乱,兵戈扰攘,兵戈抢攘,分门别类,参差不齐,多嘴献浅,差三错四,拨乱为治,拨乱反治,拨乱诛暴,拨乱返正,杯盘狼藉,横七竖八,横三竖四,狐裘尨茸,狐裘蒙戎,狐裘蒙茸,白黑不分,瞽言妄举,粉饰太平,红紫乱朱,趁哄打劫,返正拨乱,错落有致,颠三倒四,颠倒是非,黑地昏天,黑白混淆,颠倒错乱,兵相骀藉。

1、不可收拾  bù kě shōu shí

释义:不可收拾  收拾:整理。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2、不明真相  bù míng zhēn xiàng

释义:不明真相  明:了解清楚;真相:本来面目。不明白事情的本来面目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  

3、不清不白  bù qīng bù bái

释义:不清不白  不明白,不清楚。形容关系暧昧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所以设下这个毒法儿,要把我拉在浑水里,弄一个不清不白的名儿,也未可知。”  

4、不知所云  bù zhī suǒ yún

释义: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5、不知所言  bù zhī suǒ yán

释义:不知所言  见“不知所云”。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6、不计其数  bù jì qí shù

释义:不计其数  计:计算。没法子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出处: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7、东倒西歪  dōng dǎo xī wāi

释义:东倒西歪  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稳;或位置不正;倾斜欲倒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章。

出处: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8、东横西倒  dōng héng xī dǎo

释义:东横西倒  形容杂乱。

出处:刘复《晓》诗:“回看车中,大家东横西倒,鼾声呼呼。”  

9、东歪西倒  dōng wāi xī dǎo

释义:东歪西倒  形容身不由己,倾斜不稳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9回:“日暮挑灯闲徙倚,郎不归来留恋谁家里?及至归来沉醉矣,东歪西倒扶难起。”  

10、东逃西窜  dōng táo xī cuàn

释义:东逃西窜  四处逃亡与逃避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因那年避乱南奔,被官兵冲散了女儿瑶琴,夫妻两口,凄凄惶惶,东逃西窜,胡乱的过了几年。”  

11、兵慌马乱  bīng huāng mǎ luàn

释义:兵慌马乱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出处: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12、兵戈扰攘  bīng gē rǎo rǎng

释义:兵戈扰攘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13、兵戈抢攘  bīng gē qiǎng rǎng

释义:兵戈抢攘  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出处:《金史·粘葛奴甲传》:“时兵戈抢攘,道路不通,奴甲受命,毅然策孤骑。”  

14、分门别类  fēn mén bié lèi

释义:分门别类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志录集》:“《夷坚卷》原四百二十卷,今行者五十一卷。益病其烦芜芟之,分门别类,非全帙也。”  

15、参差不齐  cēn cī bù qí

释义:参差不齐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下》:“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壹概诸圣。”  

16、多嘴献浅  duō zuǐ xiàn qiǎn

释义:多嘴献浅  谓胡乱说些没见识、不起好作用的话。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一定有多嘴献浅的人,对那强人说我在大门前看他起身,与街坊妇人说话。”  

17、差三错四  chā sān cuò sì

释义:差三错四  颠倒错乱

出处: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  

18、拨乱为治  bō luàn wéi zhì

释义:拨乱为治  犹拨乱反治。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 谈故一 土鲁番表文》:“皇上拨乱为治,如月恒之无不临。”  

19、拨乱反治  bō luàn fǎn zhì

释义:拨乱反治  犹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元 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区区见五代之乱,天下涂炭极矣,常有拨乱反治之志。”  

20、拨乱诛暴  bō luàn zhū bào

释义:拨乱诛暴  拨:治理;诛:杀戮。平定乱世,诛杀强暴,使天下太平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21、拨乱返正  bō luàn fǎn zhèng

释义:拨乱返正  拨:治理;乱:乱世;返:回复;正:正常。整顿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宋·李纲《上皇帝封事》:“拨乱返正,以图中兴。”  

22、杯盘狼藉  bēi pán láng jí

释义:杯盘狼藉  狼藉:像狼窝里的草那样杂乱不堪。形容喝酒吃饭快要完了的时候或吃完以后;桌上的杯子、盘子、碗筷等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23、横七竖八  héng qī shù bā

释义:横七竖八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女,不计其数。”  

24、横三竖四  héng sān shù sì

释义:横三竖四  犹言横七竖八。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四更多天才横三竖四的打了一个盹儿。”  

25、狐裘尨茸  hú qiú shāng róng

释义:狐裘尨茸  见“狐裘蒙戎”。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26、狐裘蒙戎  hú qiú méng róng

释义:狐裘蒙戎  狐裘的皮毛凌乱。亦以喻国政混乱。

出处:《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27、狐裘蒙茸  hú qiú méng róng

释义:狐裘蒙茸  见“狐裘蒙戎”。

出处:《史记·晋世家》:“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28、白黑不分  bái hēi bù fēn

释义:白黑不分  比喻清浊混乱,是非不明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今贤不肖浑淆,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29、瞽言妄举  gǔ yán wàng jǔ

释义:瞽言妄举  随便乱说,轻率行动。《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出处:《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30、粉饰太平  fěn shì tài píng

释义:粉饰太平  粉饰:粉刷装饰;太平:社会平安兴旺。把黑暗混乱的社会局面装扮成太平盛世。

出处:宋 蔡絛《车铁围山丛谈》:“当是时,方粉饰太平,务复古礼制。”  

31、红紫乱朱  hóng zǐ luàn zhū

释义:红紫乱朱  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出处:《论语 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孟子注疏 赵岐 题辞》:“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  

32、趁哄打劫  chèn hōng dǎ jié

释义:趁哄打劫  犹言在混乱中劫掠。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径转山洞而去。”  

33、返正拨乱  fǎn zhèng bō luàn

释义:返正拨乱  返:回复;正:正常;拨:治理;乱:乱世。整顿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向不遇返正拨乱之主,君臣父子之别;弈叶文武之雄,注意生灵之切。”  

34、错落有致  cuò luò yǒu zhì

释义:错落有致  致:别致;有情趣;错落:参差交错;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出处:《晋书 卫恒》:“纤波浓点,错落其间。”  

35、颠三倒四  diān sān dǎo sì

释义:颠三倒四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36、颠倒是非  diān dǎo shì fēi

释义:颠倒是非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指善恶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实。

出处:唐 韩愈《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37、黑地昏天  hēi dì hūn tiān

释义:黑地昏天  形容极其黑暗腐朽。亦比喻黑暗腐朽的社会。

出处:清·孙雨林《皖江血·狱会》:“然野蛮政府,黑地昏天,如此收场,弟来恐亦难免也。”  

38、黑白混淆  hēi bái hùn xiáo

释义:黑白混淆  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出处:《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39、颠倒错乱  diān dǎo cuò luàn

释义:颠倒错乱  颠倒:本末倒置;错乱:错杂混乱。把本来的顺序完全搞乱,完全失去正常状态。

出处:《旧唐书·礼仪志一》:"玄析之为三,颠倒错乱,皆率胸臆,曾无典据,何足可凭。"  

40、兵相骀藉  bīng xiāng tái jí

释义:兵相骀藉  骀藉:践踏。军队在混乱中互相践踏。

出处:《史记·天官书》:"兵相骀藉,不可胜数。"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