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话多烦人的词语(40个)(形容话很多烦恼的成语)

xxmadmin 2024-06-27 18:00:17

形容话多烦人的词语(形容话很多烦恼的成语)(40个))

形容话多烦人的词语(形容话很多烦恼的成语):不堪其忧,两耳塞豆,六神无主,分星擘两,去就之分,唉声叹气,商彝夏鼎,士农工商,多愁善感,大失所望,好肉剜疮,废书而叹,忐忑不安,忐忑不定,怅然若失,愁山闷海,愁眉不展,愁眉苦脸,愁眉锁眼,憋气窝火,搔耳捶胸,文房四士,灰身灭智,烦天恼地,烦心倦目,牢骚满腹,瞑思苦想,禅絮沾泥,萎靡不振,豆重榆瞑,采兰赠药,长吁短叹,闷海愁山,闷闷不乐,雀角之忿,风僝雨僽,鼎成龙去,使心憋气,丧气垂头,牛山下涕。

1、不堪其忧  bù kān qí yōu

释义:不堪其忧  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出处:《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两耳塞豆  liǎng ěr sāi dòu

释义:两耳塞豆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3、六神无主  liù shén wú zhǔ

释义:六神无主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肾、脾、胆的神;无主: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乱;惊慌失措。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4、分星擘两  fēn xīng bò liǎng

释义:分星擘两  详细分说;清楚,明白。

出处:《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便分星百(擘)两,道俺不姓慕容。”  

5、去就之分  qù jiù zhī fēn

释义:去就之分  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

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6、唉声叹气  āi shēng tàn qì

释义:唉声叹气  唉声:叹气声;因伤感忧闷、苦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也写作“哀声叹气”、“嗳声叹气”。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儿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  

7、商彝夏鼎  shāng yí xià dǐng

释义:商彝夏鼎  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出处:清·沈起凤《谐铎·吕仙宝筏》:“君文气息逼似《两京》,次者亦韩潮苏海,若以此猎取功名,譬犹执商彝夏鼎鬻诸五都之肆,非弗宝贵,而无如识者希也。”  

8、士农工商  shì nóng gōng shāng

释义:士农工商  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出处:《管子 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 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  

9、多愁善感  duō chóu shàn gǎn

释义:多愁善感  善:容易;好(hào);感:伤感。容易发愁、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处:茅盾《幻灭》二:“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10、大失所望  dà shī suǒ wàng

释义:大失所望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出处: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11、好肉剜疮  hǎo ròu wān chuāng

释义:好肉剜疮  比喻无事生非,自寻烦恼。

出处: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玑禅师》:“说迷说悟,犹是好肉剜疮;一切平常,尽落天魔外道。”  

12、废书而叹  fèi shū ér tàn

释义: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13、忐忑不安  tǎn tè bù ān

释义:忐忑不安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处: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14、忐忑不定  tǎn tè bù dìng

释义:忐忑不定  同“忐忑不安”。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济川被他们说得心中忐忑不定。”  

15、怅然若失  chàng rán ruò shī

释义:怅然若失  怅然:失意;懊恼。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16、愁山闷海  chóu shān mèn hǎi

释义:愁山闷海  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出处: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17、愁眉不展  chóu méi bù zhǎn

释义:愁眉不展  展:舒展。心里忧愁;双眉紧锁;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也作“愁眉紧锁”。

出处:唐 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之二:“旧隐每怀空竟夕,愁眉不展几经春。”  

18、愁眉苦脸  chóu méi kǔ liǎn

释义:愁眉苦脸  苦:痛苦。忧愁得眉头紧锁;哭丧着脸。形容愁容满面的样子。也作“愁眉苦眼”。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  

19、愁眉锁眼  chóu méi suǒ yǎn

释义:愁眉锁眼  锁:紧皱。愁得紧皱眉头,眯起双眼。形容非常苦恼的样子。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对人前巧语花言,背地里愁眉泪脸。  

20、憋气窝火  biē qì wō huǒ

释义:憋气窝火  憋:闷在心里。压住性子,把屈辱或烦恼强压在心里

21、搔耳捶胸  sāo ěr chuí xiōng

释义:搔耳捶胸  搔:抓挠。搔耳朵,捶胸膛。形容后悔、烦恼的样子

出处:《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心下十分悲咽,便搔耳捶胸,焦躁起来。”  

22、文房四士  wén fáng sì shì

释义:文房四士  见“文房四宝”。

出处:宋·陆游《闲居无客所与度日笔砚纸墨而已戏作长句》诗:“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23、灰身灭智  huī shēn miè zhì

释义:灰身灭智  佛教语。谓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

出处:隋·智顗《四教仪》:“若灰身灭智,名无余涅槃。”  

24、烦天恼地  fán tiān nǎo dì

释义:烦天恼地  烦:烦恼,烦闷。形容心情十分烦恼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哭哭啼啼,烦天恼地。”  

25、烦心倦目  fán xīn juàn mù

释义:烦心倦目  烦:烦躁,烦恼;倦:厌倦。烦闷的心情,倦怠的眼睛

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穴。”  

26、牢骚满腹  láo sāo mǎn fù

释义:牢骚满腹  一肚子委曲、不满的情绪。

出处:钱钟书《围城》:“自己这一年来,牢骚满腹,一触即发。”  

27、瞑思苦想  míng sī kǔ xiǎng

释义:瞑思苦想  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出处:《十月》1981年第2期:“这会儿你在这儿瞑思苦想,脑子里一定在盘算:怎么样再干?——我能够猜得出。”  

28、禅絮沾泥  chán xū zhān ní

释义:禅絮沾泥  比喻禅寂之心受到尘世烦恼的沾染。

出处:《花月痕》第四九回:“兰香来无定处,绿蕊去未移时,想你二人禅絮沾泥,当不复悔偷灵药。”  

29、萎靡不振  wěi mǐ bù zhèn

释义:萎靡不振  形容意志消沉。萎靡:精神颓丧;不振作;颓唐:消沉;振:振奋。

出处:宋 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30、豆重榆瞑  dòu chóng yú míng

释义:豆重榆瞑  原指多吃大豆使人发胖,吃榆能使人久睡。后形容人本性难改。

出处:三国·魏·稽康《养生论》:“豆令人重,榆令人瞑。”  

31、采兰赠药  cǎi lán zèng yào

释义:采兰赠药  兰:兰花,花味清香;药: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出处:《诗经 郑风 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32、长吁短叹  cháng xū duǎn tàn

释义:长吁短叹  吁:叹气。长声、短声不住地叹气。多为人心情烦闷、郁结不舒的表现。也作“短叹长吁”。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33、闷海愁山  mèn hǎi chóu shān

释义:闷海愁山  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出处:元 施惠《幽闺记 三十二缨闺拜月》:“听说罢姓名家乡,这情苦意切,闷海愁山将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泪珠流血。”  

34、闷闷不乐  mèn mèn bù lè

释义:闷闷不乐  闷闷:心情不愉快。形容心情烦闷抑郁。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35、雀角之忿  què jiǎo zhī fèn

释义:雀角之忿  指雀和鼠都能毁人们的房子,就如同打官司一样。比喻打官司带来的烦恼

出处:《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36、风僝雨僽  fēng chán yǔ zhòu

释义:风僝雨僽  僝、僽:指憔悴、烦恼。形容人历尽苦难,非常烦恼和憔悴

出处:元·滕斌《普天乐·色》曲:“春光过也,风僝雨僽,一叶秋来。”  

37、鼎成龙去  dǐng chéng lóng qù

释义:鼎成龙去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出处:《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38、使心憋气  shǐ xīn biē qì

释义:使心憋气  使:致使;憋气:指有委屈或烦恼不能发泄。让人心情不舒畅,使性子,发脾气。

出处:明·天然智叟《石头点》卷十二:"可知有你这歪老货搬弄,致使我家娘一向使心憋气。"  

39、丧气垂头  sàng qì chuí tóu

释义:丧气垂头  丧气:神情沮丧;垂头:耷拉着脑袋。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40、牛山下涕  niú shā xià tì

释义:牛山下涕  牛山:在今山东淄博市东。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泪。比喻因事物变迁而引起的悲哀。也指不知满足而自寻烦恼。

出处:《晏子春秋·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