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昆虫多种多样的成语(40个)(形容昆虫种类很多的四字成语)

xxmadmin 2024-06-15 12:01:06

形容昆虫多种多样的成语(形容昆虫种类很多的四字成语)(40个))

形容昆虫多种多样的成语(形容昆虫种类很多的四字成语):作茧自缚,楚腰蛴领,死而不僵,渔人得利,灯蛾扑火,猬锋螗斧,百足之虫,目光短浅,穿花蛱蝶,聚蚊成雷,自不量力,苍蝇碰壁,蚁穴溃堤,蚂蚁缘槐,蚊虻负山,蚊虻过耳,蚍蜉撼大树,蚍蜉撼树,蚕食鲸吞,蛛丝马迹,蜂目豺声,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鹤膝,蜻蜓点水,蝇头小利,蝉衫麟带,螓首蛾眉,螳臂当车,螳臂挡车,螳螂捕蝉,蠢蠢欲动,金蝉脱壳,风和日丽,飞蛾扑火,鹪巢蚊睫,鹬蚌相持,黄雀在后,蝉緌蟹匡,蛮睫螳轮。

1、作茧自缚  zuò jiǎn zì fù

释义:作茧自缚  茧:蚕茧;缚:缠裹。蚕吐丝作茧子;把自己包裹起来。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出处:唐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2、楚腰蛴领  chǔ yāo qí lǐng

释义:楚腰蛴领  谓腰肢纤细,颈项洁白如蝤蛴。形容女子体态之美。

出处:后蜀·阎选《虞美人》词:“楚腰蛴领团香玉,鬓叠深深绿。”  

3、死而不僵  sǐ ér bù jiāng

释义:死而不僵  即使死了也不僵硬。形容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4、渔人得利  yú rén dé lì

释义:渔人得利  趁着双方争持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5、灯蛾扑火  dé é pū huǒ

释义:灯蛾扑火  比喻自己找死。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6、猬锋螗斧  wèi fēng táng fǔ

释义:猬锋螗斧  猬锋:刺猬的毛;螗斧:螳螂的前腿。比喻微弱的力量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猬锋螗斧,潢池盗弄,何以哉!”  

7、百足之虫  bǎi zú zhī chóng

释义:百足之虫  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

出处:明 徐学谟《归有园尘谈》:“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  

8、目光短浅  mù guāng duǎn qiǎn

释义:目光短浅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出处: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9、穿花蛱蝶  chuān huā jiá dié

释义:穿花蛱蝶  穿:穿越;蛱蝶:蝴蝶。穿戏花丛的蝴蝶。比喻沉迷于女色

出处:唐·杜甫《曲江》:“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10、聚蚊成雷  jù wén chéng léi

释义:聚蚊成雷  许多蚊子聚集在一起飞;发出的声音会像打雷一样响。比喻许多人说一个人的坏话;危害甚大。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中山靖王刘胜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  

11、自不量力  zì bù liàng lì

释义:自不量力  自己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  

12、苍蝇碰壁  cāng yíng pèng bì

释义:苍蝇碰壁  壁:墙壁。比喻坏人走投无路,处处失败

出处: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只苍蝇碰壁。”  

13、蚁穴溃堤  yǐ xué kuì dī

释义:蚁穴溃堤  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14、蚂蚁缘槐  mǎ yǐ yuán huái

释义:蚂蚁缘槐  缘:沿,顺着。蚂蚁沿着槐树上下爬。比喻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一个名叫淳于棼的人梦见自己当了大槐安国的南柯太守,一时好不威风。醒来方知是一场大梦,所谓大槐安国不过是老槐树下的蚂蚁窝。  

15、蚊虻负山  wén méng fù shān

释义:蚊虻负山  蚊虻:吸血的昆虫。以蚊虫的力量能背山。比喻力弱者担重任,难以信任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应帝王》:“其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16、蚊虻过耳  wén méng guò ěr

释义:蚊虻过耳  蚊虻:吸血的昆虫。比喻倏然已过,不足挂怀

出处:宋·张孝祥《醉蓬莱·为老人寿》词:“世故纷纭,但蚊虻过耳。”  

17、蚍蜉撼大树  pí fú hàn dà shù

释义:蚍蜉撼大树  撼:摇动。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18、蚍蜉撼树  pí fú hàn shù

释义:蚍蜉撼树  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蚂蚁摇动树木;比喻不自量力;企图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动摇破坏强大的事物。

出处:唐 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19、蚕食鲸吞  cán shí jīng tūn

释义:蚕食鲸吞  食:吃;吞:整个儿咽下去。像蚕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来;或像鲸鱼吃食一样大口大口吞。比喻强国用逐步侵占或一举吞并的方式侵略弱国领土。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六》:“汝先遗二孤侄,汝蚕食鲸吞,几无余沥。”  

20、蛛丝马迹  zhū sī mǎ jì

释义:蛛丝马迹  蜘蛛丝;马蹄痕。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蛛丝:蜘蛛丝;马迹:马蹄印。

出处:唐 杨筠松《龙经 武曲星》:“抛梭马迹,蛛丝长,梭中自有丝不断。”  

21、蜂目豺声  fēng mù chái shēng

释义:蜂目豺声  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

出处:左丘明《左传 文公元年》:“蜂目而豺声,忍人也。”  

22、蜂腰削背  fēng yāo xuē bèi

释义:蜂腰削背  细腰窄背。形容轻盈俊俏。同“蜂腰猿背”。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蜂腰削背,鸭蛋脸,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瘢。”  

23、蜂腰猿背  fēng yāo yuán bèi

释义:蜂腰猿背  细腰窄背。形容轻盈俊俏。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24、蜂腰鹤膝  fēng yāo hè xī

释义:蜂腰鹤膝  指诗歌声律八病中的两种。泛指诗歌声律上的毛病

出处: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25、蜻蜓点水  qīng tíng diǎn shuǐ

释义:蜻蜓点水  蜻蜓刚刚接触水面又迅速起来。比喻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出处:唐 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26、蝇头小利  yíng tóu xiǎo lì

释义:蝇头小利  如同苍蝇头那样小的利益。指极其微小的私利。

出处: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27、蝉衫麟带  chán shān lín dài

释义:蝉衫麟带  蝉衫:像蝉翼一样薄的纱衫;麟带:有文采的衣带。形容华丽轻柔的衣服

出处:唐·温庭筠《舞衣曲》:“蝉衫麟带压愁香,偷得莺簧锁金缕。”  

28、螓首蛾眉  qín shǒu ér méi

释义:螓首蛾眉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处:《诗经 卫风 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9、螳臂当车  táng bì dāng chē

释义:螳臂当车  螳螂奋举前腿来挡住车子前进;不知道它的力量根本不胜任。比喻自不量力地去做办不到的事;必然失败。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30、螳臂挡车  táng bì dǎng chē

释义:螳臂挡车  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出处: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武汉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螳臂挡车之势,危莫甚焉。”  

31、螳螂捕蝉  táng láng bǔ chán

释义:螳螂捕蝉  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32、蠢蠢欲动  chǔn chǔn yù dòng

释义:蠢蠢欲动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出处: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 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33、金蝉脱壳  jīn chán tuō qiào

释义:金蝉脱壳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出处:元 马致远《任风子》第四折:“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  

34、风和日丽  fēng hé rì lì

释义:风和日丽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35、飞蛾扑火  fēi

释义:飞蛾扑火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出处:《梁书 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36、鹪巢蚊睫  jiāo cháo wén jié

释义:鹪巢蚊睫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公曰:‘天下有极细乎?’晏子对曰:‘有。东海有虫,巢于睫,再乳再飞,而不为惊。臣婴不知其名,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后以“鹪巢蚊睫”极言细微。鹪,通“焦”。指焦螟。

出处:《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公曰:‘天下有极细乎?’晏子对曰:‘有。东海有虫,巢于睫,再乳再飞,而不为惊。臣婴不知其名,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  

37、鹬蚌相持  yù bàng xiāng chí

释义:鹬蚌相持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出处: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38、黄雀在后  huáng què zài hòu

释义:黄雀在后  (螳螂准备捕蝉)黄雀在后面准备啄螳螂。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出处:汉 刘向《说苑 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39、蝉緌蟹匡  chán ruí xiè kuāng

释义:蝉緌蟹匡  《礼记·檀弓下》:“ 成 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縗)者,闻 子皋 将为 成 宰,遂为衰。 成 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 子皋 为之衰。’”后以“蝉緌蟹匡”比喻事物间互相矛盾。 清 赵翼 《五人墓》诗:“媚奄翻奉击奄人

40、蛮睫螳轮  mán jié táng lún

释义:蛮睫螳轮  用《庄子·则阳》 蛮 居蜗角、《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虫巢蚊睫、《庄子·人间世》螳臂当车等寓言故事。比喻幺么小丑。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国初奠定区宇,所剗除诸逆寇,皆尝窃大号,铸钱文……蛮睫螳轮,竟非全无大志者。”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