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响应的人很多的词语是什么(31个)(形容响应好的成语)

xxmadmin 2024-06-11 12:01:30

形容响应的人很多的词语是什么(形容响应好的成语)(31个))

形容响应的人很多的词语是什么(形容响应好的成语):影从云集,一呼百应,一响百应,云合响应,云集响应,云集景从,云集景附,以勤补拙,倡而不和,同声之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声势浩大,如埙如篪,如影随形,应者云集,拙口笨腮,拙嘴笨腮,拙嘴笨舌,望风响应,此动彼应,此发彼应,群山四应,钝学累功,闻风而兴,闻风而动,闻风而起,同声相呼,一呼百和,此呼彼应,登高而招。

1、影从云集  yǐng cóng yún jí

释义:影从云集  如影形随,如云聚集。形容追随者众多,天下纷纷响应。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八回:"且天下诸侯景从云集,随大王以伐无道,其爱戴之心,盖有自也。"  

2、一呼百应  yì hū bǎi yìng

释义:一呼百应  呼:召唤。应:响应。一人发出号召;众人纷纷响应。

出处: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因是爪牙四布,一呼百应,远近闻名,人人畏惧,是一个公行大盗,通天神棍。”  

3、一响百应  yī xiǎng bǎi yìng

释义:一响百应  应:响应。一有响声,马上有很多人响应

4、云合响应  yún hé xiǎng yīng

释义:云合响应  犹言云集响应。

出处: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是云合响应之势,而非可安坐而致也。”  

5、云集响应  yún jí xiǎng yīng

释义:云集响应  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6、云集景从  yún jí jǐng cóng

释义:云集景从  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声势浩大,响应迅速。语出汉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出处:语出汉·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7、云集景附  yún jí jǐng fù

释义:云集景附  见“云集景从”。

出处:汪东《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中国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仪,各方响应,云集景附,势必大强于法。”  

8、以勤补拙  yǐ qín bǔ zhuō

释义:以勤补拙  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出处:隋·李德林《〈霸朝集〉序》:“心无别虑,笔不暂停。或毕景忘餐,或连宵不寐。以勤补拙,不遑自处。”  

9、倡而不和  chàng ér bù hè

释义:倡而不和  倡:同“唱”。和: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倡而不和,意而不戴。”  

10、同声之应  tóng shēng zhī yìng

释义:同声之应  应:应和。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朱自清《白采的诗——羸疾者的爱》:“这里深入显出的工夫,使这样奇异的主人公能与我们亲近,让我们逐渐的了解他,原谅他,最后和他作同声之应。”  

11、同声相应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释义:同声相应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周易 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12、同气相求  tóng qì xiāng qiú

释义:同气相求  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出处:《周易 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13、声势浩大  shēng shì hào dà

释义:声势浩大  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14、如埙如篪  rú xūn rú chí

释义:如埙如篪  埙、篪、乐器名。这两种乐器合奏时,埙唱而篪和,用以比喻两物之响应、应和。

出处:《诗经·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埙如篪。”  

15、如影随形  rú yǐng suí xíng

释义:如影随形  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  

16、应者云集  yìng zhě yún jí

释义:应者云集  应:应和。响应的人像云一样聚集。形容响应的人多

出处:鲁迅《“呐喊”自序》:“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17、拙口笨腮  zhuō kǒu bèn sāi

释义:拙口笨腮  犹拙嘴笨舌。

出处: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卷三:“咬文嚼字,秀才当行;拙口笨腮,农人本色。”  

18、拙嘴笨腮  zhuō zuǐ bèn sāi

释义:拙嘴笨腮  见“拙嘴笨舌”。

出处:刘厚明《常河叔叔》:“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  

19、拙嘴笨舌  zhuō zuǐ bèn shé

释义:拙嘴笨舌  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拙:笨;不灵。

出处:清 随缘下士《林兰香》:“我亦并非处处都去留心,只是嘴拙舌钝,不敢轻易开口。”  

20、望风响应  wàng fēng xiǎng yīng

释义:望风响应  望:看。风:风声。看到对方有什么举动,就积极响应。

出处: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  

21、此动彼应  cǐ dòng bǐ yīng

释义:此动彼应  见“此发彼应”。

出处: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君之于民,如脑筋于耳目手足,此动彼应,顷刻而成。”  

22、此发彼应  cǐ fā bǐ yīng

释义:此发彼应  这里发动,那里响应。

出处:清·陈天华《警世钟》:“各做各的,怎么行呢?一定是要互相联络,此发彼应才行。”  

23、群山四应  qún shān sì yìng

释义:群山四应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出处:朱自清《论标语口号》:“为的是‘发聋振聩’,是‘群山四应’,是人民的觉醒与起来。”  

24、钝学累功  dùn xué lěi gōng

释义:钝学累功  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25、闻风而兴  wén fēng ér xīng

释义:闻风而兴  见“闻风而起”。

出处:明·李贽《读史汇·储瓘》:“后泰州有心斋先生,其闻风而兴者欤。”  

26、闻风而动  wén fēng ér dòng

释义:闻风而动  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风:消息。

出处:宋 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27、闻风而起  wén fēng ér qǐ

释义:闻风而起  闻:听到;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出处:宋 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28、同声相呼  tóng shēng xiāng hū

释义:同声相呼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鬼谷子·反应》:"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29、一呼百和  yī hū bǎi hè

释义:一呼百和  一人呼唤,百人响应。形容响应的人很多。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当前快意,一呼再诺者,人隶也。"  

30、此呼彼应  cǐ hū bǐ yīng

释义:此呼彼应  此:这里。彼:那里。这里呼唤,那里响应。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

31、登高而招  dēng gāo ér zhāo

释义:登高而招  登高:登上高处;招:挥手招呼人。登到高处招呼人,看到的远。比喻声望高的人发出号召,响应的人必然会多。

出处:《荀子·勤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