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想说话的词语(40个)(形容不想说话的成语)

xxmadmin 2024-06-10 21:00:49

关于不想说话的词语(形容不想说话的成语)(40个))

关于不想说话的词语(形容不想说话的成语):金人之缄,不哼不哈,不声不吭,不声不响,不声不气,不知不觉,不置可否,不言不语,不赞一词,二话不说,口不二价,多闻阙疑,拊膺顿足,杜口吞声,毫不讳言,气忍声吞,沉吟不语,沉默不语,沉默寡言,理屈词穷,皮里春秋,皮里阳秋,碍口识羞,结舌钳口,绝口不道,缄口无言,缄口结舌,迟疑不决,金人三缄,金人之箴,闭口不言,闭口结舌,闭口藏舌,闷声不响,面面相觑,默不作声,默默不语,默默无语,金舌蔽口,默而识之。

1、金人之缄  jīn rén zhī jiān

释义:金人之缄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2、不哼不哈  bù hēng bù hā

释义:不哼不哈  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68章:“马之悦仔细地看着,不哼不哈,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稳稳地落了下来。”  

3、不声不吭  bù shēng bù kēng

释义:不声不吭  吭:出声。不说话,不出声

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他不声不吭,唿地豁开人,带着一股风直向工程队对部走去。”  

4、不声不响  bù shēng bù xiǎng

释义:不声不响  不说话,不出声

出处: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5、不声不气  bù shēng bù qì

释义:不声不气  指不说话;不出声。

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你们只想自己的爱人像旧式妇女一样,百依百顺,不声不气,来服侍你们。”  

6、不知不觉  bù zhī bù jué

释义:不知不觉  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圣贤之学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觉自然做得彻。”  

7、不置可否  bù zhì kě fǒu

释义:不置可否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出处: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8、不言不语  bù yán bù yǔ

释义:不言不语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  

9、不赞一词  bù zàn yī cí

释义:不赞一词  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10、二话不说  èr huà bù shuō

释义:二话不说  不说任何别的话。指立即行动。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九八:“‘日本鬼子完蛋了,投降了,’方六低声回答。丁约翰象在教堂里说‘阿门’那样,把眼睛闭了一闭。二话不说,回头就跑。”  

11、口不二价  kǒu bù èr jià

释义:口不二价  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出处:《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12、多闻阙疑  duō wén què yí

释义:多闻阙疑  阙疑: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不下判断。多听一听别人的言论,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暂不下判断。也指知识渊博而治学严谨。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13、拊膺顿足  fǔ yīng dùn zú

释义:拊膺顿足  捶胸跺脚。形容哀痛之极。

出处: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叹骨肉拊膺顿足,曷胜哀痛。”  

14、杜口吞声  dù kǒu tūn shēng

释义:杜口吞声  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 黄节》:“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15、毫不讳言  háo bù huì yán

释义:毫不讳言  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16、气忍声吞  qì rěn shēng tūn

释义:气忍声吞  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  

17、沉吟不语  chén yīn bù yǔ

释义:沉吟不语  沉默地思量着,不说话。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万选听了,沉吟不语。  

18、沉默不语  chén mò bù yǔ

释义:沉默不语  指一言不发

出处:沈从文《沅陵的人》:“这是一群默默无闻沉默不语真正的战士!”  

19、沉默寡言  chén mò guǎ yán

释义:沉默寡言  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密寡言”、“沉静寡言”。

出处:《新唐书 梁崇义传》:“后为羽林射生,事来瑱,沉默寡言。”  

20、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释义:理屈词穷  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1、皮里春秋  pí lǐ chūn qiū

释义:皮里春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出处:《晋书 褚裒传》:“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22、皮里阳秋  pí lǐ yáng qiū

释义:皮里阳秋  皮里:内在;阳秋:即春秋;因晋简文帝之母名阿春;晋人避讳;改“春秋”为“阳秋”;春秋:即春秋笔法。对人物、事件的褒贬不在表面而在内里。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23、碍口识羞  ài kǒu shí xiū

释义:碍口识羞  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文若虚终是碍口识羞,待说又止。”  

24、结舌钳口  jié shé qián kǒu

释义:结舌钳口  结舌:不敢讲话;钳:夹。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或指内心恐惧

出处:宋·李纲《答宾劳》:“今子奋身寒苦,遭世隆昌,历金门,上玉堂,载笔螭坳,日侍清光,曾不能结舌钳口,循默自守。”  

25、绝口不道  jué kǒu bù dào

释义:绝口不道  绝口:始终不开口。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26、缄口无言  jiān kǒu wú yán

释义:缄口无言  缄口: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师云:'汝若不会,老僧即缄口无言。'”  

27、缄口结舌  jiān kǒu jié shé

释义:缄口结舌  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出处:明 张煌言《上延平王书》:“而所为若是,则其将何所依倚,故不敢缄口结舌,坐观胜败。”  

28、迟疑不决  chí yí bù jué

释义:迟疑不决  犹豫疑惑,不能决定

出处:《隋书 段文振传》:“迟疑不决,非上策也。”  

29、金人三缄  jīn rén sān jiān

释义:金人三缄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出处:《孔子家语 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30、金人之箴  jīn rén zhī zhēn

释义:金人之箴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出处:《孔子家语 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31、闭口不言  bì kǒu bù yán

释义:闭口不言  闭住嘴巴不言语;指有话不说。

出处:西汉 桓宽《盐铁论 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32、闭口结舌  bì kǒu jié shé

释义:闭口结舌  闭着嘴不说话。犹言闭口藏舌。

出处:《快心编初集》第一回:“众人问知是郝家难为他,便闭口结舌不来兜搭。”  

33、闭口藏舌  bì kǒu cáng shé

释义: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出处:五代 冯道《舌》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34、闷声不响  mēn shēng bù xiǎng

释义:闷声不响  不言不语,一声不响

出处:梁实秋《吸烟》:“我没有选择黄道吉日,也没有诹访室人,闷声不响的把剩余的纸烟一古脑儿丢在垃圾堆里。”  

35、面面相觑  miàn miàn xiāng qù

释义:面面相觑  面面:脸对着脸;相:互相;觑:看;瞧。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着。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出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六卷:“僧问:‘如何是大疑府人?’师曰:‘毕钵岩中面面相觑。’”  

36、默不作声  mò bù zuò shēng

释义:默不作声  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朱自清《不知道》:“固然他有时也可以‘默不作声’,有时也可以老实答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  

37、默默不语  mò mò bù yǔ

释义:默默不语  默默:不说话的样子。沉默着不说一句话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0回:“他见郭安默默不语,如有所思,便知必有心事。”  

38、默默无语  mò mò wú yǔ

释义:默默无语  默默:不说话的样子。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杨御史见苏御史词色不顺,便默默无语。”  

39、金舌蔽口  jīn shé bì kǒu

释义:金舌蔽口  比喻闭口不说话。

出处:《荀子·正论》:"金舌蔽口,犹将无益也。"  

40、默而识之  mò ér shí zhī

释义:默而识之  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