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来不及的两字词语(28个)(形容来不及的成语)

xxmadmin 2024-06-09 09:00:03

形容来不及的两字词语(形容来不及的成语)(28个))

形容来不及的两字词语(形容来不及的成语):一念之差,不加思索,事出意外,出其不意,反水不收,后悔不及,后悔无及,后悔莫及,噬脐无及,噬脐莫及,平地风波,应接不暇,得不偿失,急不择路,急不暇择,悔不当初,悔之不及,悔之晚矣,懊悔无及,措手不及,猝不及防,目不暇接,目不暇给,脱口而出,花言巧语,身败名裂,追悔莫及,防不及防。

1、一念之差  yī niàn zhī chā

释义:一念之差  差:差错。一个念头的差错。

出处:宋 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我本三生人,畴昔一念差。”  

2、不加思索  bù jiā sī suǒ

释义:不加思索  思索:思考探求。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办事敏捷迅速

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5回:“包公将轿内随行纸墨笔砚,叫包兴递与妇人另写一张,只见不加思索,援笔立就,呈上。”  

3、事出意外  shì chū yì wài

释义:事出意外  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的事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3回:“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事出意外,竟象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忙上来问好,命老道来接马。”  

4、出其不意  chū qí bù yì

释义:出其不意  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意料到。原指作战时;在对方料想不到或没有准备时;进行突然袭击。现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处:孙武《孙子 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5、反水不收  fǎn shuǐ bù shōu

释义:反水不收  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为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6、后悔不及  hòu huǐ bù jí

释义:后悔不及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出处:《左传 哀公六年》:“既成谋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7、后悔无及  hòu huǐ wú jí

释义:后悔无及  指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出处:左丘明《左传 哀公六年》:“既成谋矣,盍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8、后悔莫及  hòu huǐ mò jí

释义:后悔莫及  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不及。”  

9、噬脐无及  shì qí wú jí

释义:噬脐无及  亦作“噬脐莫及”。自咬腹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

出处:唐·高彦休《唐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一失其机,噬脐无及。”  

10、噬脐莫及  shì qí mò jí

释义:噬脐莫及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出处:唐 高彦休《唐阙史 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一失其机,噬脐无及。”  

11、平地风波  píng dì fēng bō

释义:平地风波  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出处:唐 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12、应接不暇  yìng jiē bù xiá

释义:应接不暇  暇。空闲。风景好看;东西好而多;看不过来;或人、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应付。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13、得不偿失  dé bù cháng shī

释义:得不偿失  所得到的补偿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出处:宋 陆游《序》:“得不偿失,荣不盖愧。”  

14、急不择路  jí bù zé lù

释义:急不择路  急得来不及选择道路地乱跑。形容非常紧迫。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张鸿渐》:“张是夜越莽穿榛,急不择途;及明,困殆已极。”  

15、急不暇择  jí bù xiá zé

释义:急不暇择  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16、悔不当初  huǐ bù dāng chū

释义:悔不当初  当初:原先;开头。后悔先前不该这样做。

出处:唐 薛昭纬《谢银工》诗:“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当初学冶银。”  

17、悔之不及  huǐ zhī bù jí

释义:悔之不及  后悔也来不及了。

出处:元 无名氏《三出小沛》第一折:“某想当日,都是三兄弟失了徐州,悔之不及。”  

18、悔之晚矣  huǐ zhī wǎn yǐ

释义:悔之晚矣  矣:了。后悔也已经晚了。

出处:《大宋宣和遗事》:“万一有奸邪叵测之情,陛下悔之晚矣!”  

19、懊悔无及  ào huǐ wú jí

释义:懊悔无及  后悔已来不及了。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于是即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20、措手不及  cuò shǒu bù jí

释义:措手不及  措手:着手处理;应付;不及:来不及。着手处理已来不及了。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应付。

出处: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撺过我?”  

21、猝不及防  cù bù jí fáng

释义:猝不及防  猝:突然;出乎意料;防:防备。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22、目不暇接  mù bù xiá jiē

释义:目不暇接  暇:闲暇;接:接收。可看的东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过来了。

出处: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翬振彩,倏来倏往,目不暇给。”  

23、目不暇给  mù bù xiá gěi

释义:目不暇给  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序:“于是检向时所鄙之《飞龙传》,为之删其繁文,汰其俚句,布以雅训之格,间以清隽之辞,传神写物,尽态极妍,庶足令阅者惊奇拍案,目不暇给矣!”  

24、脱口而出  tuō kǒu ér chū

释义:脱口而出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出处: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  

25、花言巧语  huā yán qiǎo yǔ

释义:花言巧语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26、身败名裂  shēn bài míng liè

释义:身败名裂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身败名裂。”  

27、追悔莫及  zhuī huǐ mò jí

释义:追悔莫及  后悔也来不及了。

出处:汉 晁错《上书言兵事》:“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28、防不及防  fáng bù jí fáng

释义:防不及防  防:防备。指想到防备却已来不及防备。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7回:“可见小人之伺君子,每于所忽,有防不及防者也。”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