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吃饭吃完了的词语(40个)(形容吃完饭的四字成语)

xxmadmin 2024-06-06 18:00:03

形容吃饭吃完了的词语(形容吃完饭的四字成语)(40个))

形容吃饭吃完了的词语(形容吃完饭的四字成语):狼飧虎咽,三月不知肉味,不知肉味,吃著不尽,寝不安席,拍案惊奇,沟满壕平,狼吞虎咽,狼吞虎餐,狼餐虎咽,狼餐虎噬,盛食厉兵,美衣玉食,美食甘寝,虎咽狼餐,酒足饭饱,酒醉饭饱,食不下咽,食不二味,食不充口,食不充肠,食不充饥,食不兼味,食不念饱,食不暇饱,食不果腹,食不求甘,食不求饱,食不甘味,食不知味,食不糊口,食不累味,食不终味,食不遑味,饱食暖衣,饱食终日,饱餐一顿,饿鬼投胎,鼓腹含和,狼飡虎咽。

1、狼飧虎咽  láng sūn hǔ yàn

释义:狼飧虎咽  飧:熟食,饭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亦作“狼餐虎咽”。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人自来吃酒,主人安排些鸡、豚、牛、羊肉来做下酒。须臾之间,狼飨虎咽,算来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倾尽了六七坛的酒。"  

2、三月不知肉味  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

释义:三月不知肉味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3、不知肉味  bù zhī ròu wèi

释义: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4、吃著不尽  chī zhuó bù jìn

释义:吃著不尽  著:通“着”,穿衣。吃的穿的,享用不尽。比喻生活富裕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第14卷:“中山刘子仪为翰林学士,戏语之曰:‘状元试三场,一生吃著不尽。’沂公正色答曰:‘曾平生之志,不在温饱。’”  

5、寝不安席  qǐn bù ān xí

释义:寝不安席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6、拍案惊奇  pāi àn jīng qí

释义:拍案惊奇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7、沟满壕平  gōu mǎn háo píng

释义:沟满壕平  形容饱满。

出处:李云德《沸腾的群山》:“沟满壕平,平地上的雪有三尺多深,寒气逼人,滴水成冰。”  

8、狼吞虎咽  láng tūn hǔ yàn

释义:狼吞虎咽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9、狼吞虎餐  láng tūn hǔ cān

释义:狼吞虎餐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3回:“他们把饭煮熟,菜烧好,聚在一起,就在村前打麦场上,狼吞虎餐的吃。”  

10、狼餐虎咽  láng cān hǔ yān

释义:狼餐虎咽  见“狼餐虎咽”。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二回:“[行者]迎着里面灯光,仔细观看。只见那大小群妖,一个个狼餐虎咽,正都吃东西哩。”  

11、狼餐虎噬  láng cān hǔ shì

释义:狼餐虎噬  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出处: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净盘将军,若有人请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将各样好下饭,狼餐虎噬,则一顿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号为净盘将军。”  

12、盛食厉兵  shèng shí lì bīng

释义:盛食厉兵  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出处:《商君书·兵守》:“壮男之军,使励食厉兵,陈而待敌。”  

13、美衣玉食  měi yī yù shí

释义:美衣玉食  玉食:比喻珍异的食物。华丽的服装,珍美的饮食。形容生活优裕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5回:“所谓君者,受尊号,享荣名,美衣玉食,崇阶华宫,乘高车,驾上驷,府库充盈。”  

14、美食甘寝  měi shí gān qǐn

释义:美食甘寝  甘:美好。吃得好,睡得香。形容生活舒适安逸

出处:唐·陈翰《异闻集·庐江冯媪》:“媪不之异,又久困寒饿,得美食甘寝,不复言。”  

15、虎咽狼餐  hǔ yàn láng cān

释义:虎咽狼餐  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耍孩儿·拘刷行院》:“虎咽狼餐胜似趁熟,酄得十分透。”  

16、酒足饭饱  jiǔ zú fàn bǎo

释义:酒足饭饱  酒喝个足;饭吃个饱。

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着他酒醉抉饭饱,走不动。”  

17、酒醉饭饱  jiǔ zuì fàn bǎo

释义:酒醉饭饱  比喻饮食得到满足

出处:元 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我着他酒醉饭饱,走不动。”  

18、食不下咽  shí bù xià yàn

释义:食不下咽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出处:唐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19、食不二味  shí bù èr wèi

释义:食不二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20、食不充口  shí bù chōng kǒu

释义:食不充口  见“食不餬口”。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  

21、食不充肠  shí bù chōng cháng

释义:食不充肠  见“食不充饥”。

出处: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  

22、食不充饥  shí bù chōng jī

释义:食不充饥  犹言食不果腹。

出处:南朝·宋·刘彧《立晋熙王嗣诏》:“而诸孙纩不温体,食不充饥,付之姆你之手。”  

23、食不兼味  shí bù jiān wèi

释义:食不兼味  见“食不二味”。

出处:《韩诗外传》第八卷:“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台榭不饰,道路不除。”  

24、食不念饱  shí bù niàn bǎo

释义:食不念饱  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今虽已老,而复‘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  

25、食不暇饱  shí bù xiá bǎo

释义:食不暇饱  暇:空闲。没有空好好吃饭。形容整日忙碌,连吃饭也没空。

出处:宋·司马光《进五规状·保业》:“当是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  

26、食不果腹  shí bù guǒ fù

释义:食不果腹  果:充实。吃不饱肚子。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適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27、食不求甘  shí bù qiú gān

释义:食不求甘  饮食不求甘美。形容生活节俭。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  

28、食不求饱  shí bù qiú bǎo

释义:食不求饱  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盖宽饶传》:“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  

29、食不甘味  shí bù gān wèi

释义:食不甘味  甘:味道好。吃东西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形容心中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传》:“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  

30、食不知味  shí bù zhī wèi

释义:食不知味  同“食不甘味”。

出处:唐·白居易《初授给遗献书》:“臣所以授官已来,仅将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获粉身之所耳。”  

31、食不糊口  shí bù hú kǒu

释义:食不糊口  糊口:吃粥,比喻生活艰难。连粥都喝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

出处:唐·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流亡初复,贫鞠兼半,食不糊口,力未赡农。”  

32、食不累味  shí bù lèi wèi

释义:食不累味  同“食不二味”。

出处:《晋书·石季龙载记》:“士阶三尺,茅茨不翦,食不累味,刑措不用。”  

33、食不终味  shí bù zhōng wèi

释义:食不终味  同“食不甘味”。

出处:三国·魏·曹植《释愁文》:“坐不安席,食不终味,遑遑汲汲,或憔或悴。”  

34、食不遑味  shí bù huáng wèi

释义:食不遑味  同“食不甘味”。

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为二方未克为念!”  

35、饱食暖衣  bǎo shí nuǎn yī

释义:饱食暖衣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36、饱食终日  bǎo shí zhōng rì

释义:饱食终日  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指无所作为。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7、饱餐一顿  bǎo cān yī dùn

释义:饱餐一顿  指大吃一顿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0回:“何千户又预备头脑小席,大盘大碗,齐齐整整,连手下人饱餐一顿。”  

38、饿鬼投胎  è guǐ tóu tāi

释义:饿鬼投胎  比喻大量吃东西而不劳动,造成对父母的拖累

出处:欧阳山《苦斗》:“咱们也不嫉妒他人,纵使不一定是个讨债的,也难免是个饿鬼投胎。”  

39、鼓腹含和  gǔ fù hán hé

释义:鼓腹含和  吃饱肚子,和乐相处。形容太平欢乐。

出处:严复《主客平议》:“煕皞之民,耕三馀一,鼓腹含和,无过庶过富之通患。”  

40、狼飡虎咽  láng cān hǔ yān

释义:狼飡虎咽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