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说一句话 词语(40个)(形容经常说一句话的成语)

xxmadmin 2024-06-05 09:00:18

经常说一句话 词语(形容经常说一句话的成语)(40个))

经常说一句话 词语(形容经常说一句话的成语):取快一时,重弹老调,一成不变,一槌定音,三寸之舌,不合实际,不声不响,不能赞一词,不落俗套,不赞一词,不赞一辞,九鼎大吕,仁言利博,冗词赘句,别有洞天,嘿然不语,寒蝉仗马,快马一鞭,念念有词,拆牌道字,拆白道字,无论如何,旧调重弹,杜口吞声,滔滔不绝,空洞无物,老生常谈,老调重弹,长篇大论,陈词滥调,驷不及舌,驷马难追,默不作声,默不做声,默然无声,默然无语,默默不语,默默无声,九鼎一言,不能赞一辞。

1、取快一时  qǔ kuài yī shí

释义:取快一时  只图暂时的快乐,不顾其他的利害关系。

出处:元·吴师道《舟行得风》:"我行小时亦何审,人生取快宁多时。"  

2、重弹老调  chóng tán lǎo diào

释义:重弹老调  又弹起陈旧的老调子。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

3、一成不变  yī chéng bù biàn

释义:一成不变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永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4、一槌定音  yī chuí dìng yīn

释义:一槌定音  见“一锤定音”。

出处:朱可 若丁《深深的绿巷》:“一张张笑脸,圆的、长的、苦的、甜的,都来请示,都来要求指点迷津。真神,一槌定音,无处不响。”  

5、三寸之舌  sān cùn zhī shé

释义:三寸之舌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6、不合实际  bù hé shí jì

释义:不合实际  指想法、计划等不现实

出处: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凡是主观主义的,不合实际的,都是错误的。”  

7、不声不响  bù shēng bù xiǎng

释义:不声不响  不说话,不出声

出处: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8、不能赞一词  bù néng zàn yī cí

释义:不能赞一词  赞一词:说一句话。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9、不落俗套  bù luò sú tào

释义:不落俗套  落:停留,定正。不因袭陈旧的格式

出处:臧克家《京华练笔三十年》:“我学习写点评论性质的文章,给自己立两个标准。一个是独立思考,另一个是不落俗套。”  

10、不赞一词  bù zàn yī cí

释义:不赞一词  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11、不赞一辞  bù zàn yī cí

释义:不赞一辞  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12、九鼎大吕  jiǔ dǐng dà lǚ

释义:九鼎大吕  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13、仁言利博  rén yán lì bó

释义:仁言利博  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14、冗词赘句  rǒng cí zhuì jù

释义:冗词赘句  冗:繁杂;赘:多余无用的。指诗文中多余无用的话。

15、别有洞天  bié yǒu dòng tiān

释义:别有洞天  比喻另有一番境界。

出处:唐 章碣《对月》诗:“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  

16、嘿然不语  mò rán bù yǔ

释义:嘿然不语  沉默着不说一句话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6回:“夷吾嘿然不语。”  

17、寒蝉仗马  hán chán zhàng mǎ

释义:寒蝉仗马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出处:《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18、快马一鞭  kuài mǎ yī biān

释义:快马一鞭  跑得快的马只着一鞭就行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六卷:“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19、念念有词  niàn niàn yǒu cí

释义:念念有词  念念:嘴里连续不断地叨念着;有词:有像歌诀似的词语。旧指有法术的人掐诀念咒;或指和尚念经以及说祈祷的话等。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手里捻珠,口内念念有词,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气,忽的吹降去,便是一狂风。”  

20、拆牌道字  chāi pái dào zì

释义:拆牌道字  见“拆白道字”。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行令猜拳频递盏,拆牌道字漫传钟。”  

21、拆白道字  chāi bái dào zì

释义:拆白道字  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俺孩子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22、无论如何  wú lùn rú hé

释义:无论如何  不管怎样。

出处:鲁迅《书信集 致宋崇义》:“要之,中国一切旧物,无论如何,定必崩溃。”  

23、旧调重弹  jiù diào chóng tán

释义:旧调重弹  旧调:陈旧的调子。陈旧的调子又重新弹奏。比喻把过去的主张或陈旧的议论、说法重新搬出来。

出处:朱自清《回来杂记》:“北平早就被称为‘大学城’和‘文化城’,这原是旧调重弹,不过似乎弹得更响了。”  

24、杜口吞声  dù kǒu tūn shēng

释义:杜口吞声  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 黄节》:“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25、滔滔不绝  tāo tāo bù jué

释义:滔滔不绝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26、空洞无物  kōng dòng wú wù

释义:空洞无物  空虚;没有什么内容。形容言谈、文章等极其空泛;没有什么内容。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27、老生常谈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释义:老生常谈  老生:老书生。原指老书生经常谈论的事物或观点。后泛指毫无新意的理论或老话。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28、老调重弹  lǎo diào chóng tán

释义:老调重弹  调:调子;曲调。陈旧的曲调重新弹奏。比喻已经说过的话再说过;也指说话或文章没有新意。

出处:邹韬奋《无政府与民主政治》:“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实际是老调重弹罢了。”  

29、长篇大论  cháng piān dà lùn

释义:长篇大论  冗长的篇幅;大而无当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讲话过长;内容空泛。也作“长篇大章”、“长谈阔论”。

出处:元 朱士凯《录鬼簿序》:“乐府小曲,大篇长什,传之于人,每不遗藁,故未以有就编焉。”  

30、陈词滥调  chén cí làn diào

释义:陈词滥调  陈词:陈旧的不合实用的言词;滥:空泛;失真。陈旧、空泛、不切实际的论调。

出处:萧乾《老报人馀笔 随想录》:“里面开列了记者经常使用的一些陈词滥调,诸如‘众所周知’。”  

31、驷不及舌  sì bù jí shé

释义:驷不及舌  一句话说出口,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32、驷马难追  sì mǎ nán zhuī

释义:驷马难追  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形容话已说出;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

出处:《新五代史 晋高祖皇后李氏传》:“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负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  

33、默不作声  mò bù zuò shēng

释义:默不作声  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朱自清《不知道》:“固然他有时也可以‘默不作声’,有时也可以老实答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  

34、默不做声  mò bù zuò shēng

释义:默不做声  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

出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刘峰默不做声,顺着梯子下了几阶,又回身关好柜底板。”  

35、默然无声  mò rán wú shēng

释义:默然无声  默:静默。不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于是景帝默默无声。”  

36、默然无语  mò rán wú yǔ

释义:默然无语  默:静默。不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2回:“鲁肃吃了一惊,默然无语。”  

37、默默不语  mò mò bù yǔ

释义:默默不语  默默:不说话的样子。沉默着不说一句话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0回:“他见郭安默默不语,如有所思,便知必有心事。”  

38、默默无声  mò mò wú shēng

释义:默默无声  默默:幽寂,没有声音。不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没有名声,不为人所知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于是景帝默默无声。”  

39、九鼎一言  jiǔ dǐng yī yán

释义:九鼎一言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出处:老师~,即纳吉问名,不逾于此,门生传示司马,使他静守甥舍,以待乘龙可也。 ★清·无名氏《人中画·风流配》  

40、不能赞一辞  bù néng zàn yī cí

释义:不能赞一辞  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