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不想理睬的成语(33个)(形容不想理的成语)

xxmadmin 2024-05-25 06:02:10

表示不想理睬的成语(形容不想理的成语)(33个))

表示不想理睬的成语(形容不想理的成语):不偢不倸,不理不睬,不闻不问,人情世故,人情冷暖,坐视不理,大惑不解,夸诞生惑,待理不理,推聋做哑,旁若无人,无动于中,无动于衷,毫不关心,漠不关心,漠然置之,爱理不理,笑骂从汝,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茫然不解,袖手旁观,视而不见,迷惑不解,面北眉南,饱人不知饿人饥,骑曹不记马,不揪不睬,漠然视之,视溺不援,捷径窘步,小儿强解事,不揪不采。

1、不偢不倸  bù chǒu bù cǎi

释义:不偢不倸  偢:同“瞅”,看;倸:同“睬”,理睬。不看也不答理,也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出处:明 苏复之《金印记 周氏回家》:“妇婿功名不遂回来,一家不偢不倸。”  

2、不理不睬  bù lǐ bù cǎi

释义:不理不睬  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是不理不睬。”  

3、不闻不问  bù wén bù wèn

释义:不闻不问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4、人情世故  rén qíng shì gù

释义:人情世故  世故:处世的经验。指为人处世的习惯、道理。

出处:明 杨基《闻禅》诗:“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5、人情冷暖  rén qíng lěng nuǎn

释义:人情冷暖  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出处:唐 刘得仁《送车涛罢举归山》诗:“朝是暮还非,人情冷暖移。”  

6、坐视不理  zuò shì bù lǐ

释义:坐视不理  袖手旁观,不理不睬

出处:清·许奉恩《里乘》第三卷:“君职司爽鸠,应为民除害,坐视不理,将何以辞其责也?”  

7、大惑不解  dà huò bù jiě

释义:大惑不解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处: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8、夸诞生惑  kuā dàn shēng huò

释义:夸诞生惑  夸诞:说话荒诞不经。说话荒诞不经,使人产生疑惑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不苟》:“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9、待理不理  dài lǐ bù lǐ

释义:待理不理  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二大爷,你们这会子瞧我穷,回来我得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别这么待理不理的。”  

10、推聋做哑  tuī lóng zuò yǎ

释义:推聋做哑  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假做不知

出处:元·无名氏《闹铜台》第二折:“我如今装醉如痴,推聋做哑,待时守分。”  

11、旁若无人  páng ruò wú rén

释义:旁若无人  旁:旁边;若;好像。身边好像没有人。形容自视高大;态度傲慢。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12、无动于中  wú dòng yú zhōng

释义:无动于中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宋 朱熹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13、无动于衷  wú dòng yú zhōng

释义:无动于衷  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14、毫不关心  háo bù guān xīn

释义:毫不关心  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丝毫不在意

出处: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有的部分对群众利益毫不关心,而尽情地耗费人力和物力。”  

15、漠不关心  mò bù guān xīn

释义:漠不关心  漠:冷淡;冷漠。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

出处:明 朱之瑜《与冈骑昌纯书二首》:“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  

16、漠然置之  mò rán zhì zhī

释义:漠然置之  漠然:冷淡的样子;置:放;搁置。毫不关心地把事情搁到一边;形容对人或事态度冷淡;不关心;不理不睬。

出处:宋 高斯得《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灾之地既广,旧由比固当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视之,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  

17、爱理不理  ài lǐ bù lǐ

释义:爱理不理  不爱答理。比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9回:“黄二麻子爱理不理的,问他什么事。”  

18、笑骂从汝  xiào mà cóng rǔ

释义:笑骂从汝  汝:你。指对他人的讥讽置之不理

出处:《宋史·邓绾传》:“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  

19、置之不理  zhì zhī bù lǐ

释义:置之不理  置:放。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

出处:清 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听民之所自为。”  

20、置若罔闻  zhì ruò wǎng wén

释义:置若罔闻  置:放;若:好像;罔:没有;闻:听见。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

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21、茫然不解  máng rán bù jiě

释义:茫然不解  茫然迷惘的样子。指对某事不理解。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二回:“邵肩齐说及前事,娄朴茫然不解。”  

22、袖手旁观  xiù shǒu páng guān

释义:袖手旁观  把手揣在袖子里站在旁边看。形容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不予协助。袖手:把手揣在袖子里。

出处: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  

23、视而不见  shì ér bù jiàn

释义:视而不见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24、迷惑不解  mí huò bù jiě

释义:迷惑不解  指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二十七:“她鞠了个躬,转身慢慢走进了下场门。掌声很热烈。听众瞧着她,迷惑不解。”  

25、面北眉南  miàn běi méi nán

释义:面北眉南  谓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不合,各不照面。

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既然是你为我来,须回避,且做个面北眉南,你东咱西。”  

26、饱人不知饿人饥  bǎo rén bù zhī è rén jī

释义:饱人不知饿人饥  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27、骑曹不记马  qí cáo bù jì mǎ

释义:骑曹不记马  指有名士习气,不理事务。

出处:《晋书·王徽之传》载:"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为大 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  

28、不揪不睬  bù chǒu bù cǎi

释义:不揪不睬  指不理睬。

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金莲道:‘贼囚根子,他不揪不睬,也是你爹的婊子,许你骂他!’"  

29、漠然视之  mò rán shì zhī

释义:漠然视之  很冷淡地看待。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

出处:《明史·兵志三》:"操江又以向非本属兵,难遥制,亦漠然视之,非委任责成意。"  

30、视溺不援  shì nì bù yuán

释义:视溺不援  看到人淹没在水里而不拉他一把。比喻见到人处于危险境地而置之不理。

出处:清·无名氏《赛红丝》五:"临渴掘井,固是不弟不情;视溺不援,在吾兄亦觉太忍。"  

31、捷径窘步  jié jìng jiǒng bù

释义:捷径窘步  捷径:近道;窘步:因行走太急而感到困难。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采用的简便的速成办法,其结果并不理想。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夫唯捷径以窘步。"  

32、小儿强解事  xiǎo ér qiǎng jiě shì

释义:小儿强解事  强:勉强。小孩子对事物并不理解却强作解释。比喻对事物并无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却一味以自己的意愿曲解这一事物。

出处:唐·杜甫《彭衙行》:"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  

33、不揪不采  bù jiū bù cǎi

释义:不揪不采  指不理睬。

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六回:"那妇人只顾饶舌,又见常二不揪不采,自家也有几分惭愧,禁不得掉下泪来。"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