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哪些(40个)(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

xxmadmin 2024-05-17 09:00:13

关于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哪些(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40个))

关于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哪些(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杀父之仇,三令五申,三番五次,东施效颦,东食西宿,买椟还珠,二桃杀三士,假途灭虢,全军覆没,利害得失,割地求和,励精图治,化险为夷,南征北战,危在旦夕,反复无常,取而代之,变化多端,同生共死,呆若木鸡,唇亡齿寒,天下无敌,富国强兵,尔虞我诈,屈膝求和,按兵不动,杀彘教子,毛遂自荐,泪如雨下,浩浩荡荡,滥竽充数,狼吞虎咽,管鲍之交,老马识途,胡服骑射,负荆请罪,贪得无厌,退避三舍,颠倒是非,默默无闻。

1、杀父之仇  shā fù zhī chóu

释义:杀父之仇  旧时指最大的仇恨。

出处:《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2、三令五申  sān lìng wǔ shēn

释义:三令五申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3、三番五次  sān fān wǔ cì

释义:三番五次  形容次数很多。番:次数;遍数。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三番五次,缠的老和尚急了,说道:‘你是何处光棍,敢来闹我们!’”  

4、东施效颦  dōng shī xiào pín

释义:东施效颦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5、东食西宿  dōng shí xī sù

释义:东食西宿  比喻贪婪的人唯利是图

出处:汉 应劭《风俗通》:“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6、买椟还珠  mǎi dú huán zhū

释义:买椟还珠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处: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7、二桃杀三士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释义:二桃杀三士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8、假途灭虢  jiǎ tú miè guó

释义:假途灭虢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  

9、全军覆没  quán jūn fù mò

释义:全军覆没  覆没:船翻沉。整个军队被消灭。比喻遭到彻底失败。

出处:《旧唐书 李希烈传》:“官军皆为其所败,荆南节使张伯仪全军覆没。”  

10、利害得失  lì hài dé shī

释义:利害得失  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出处: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豪杰传》第四回:“我虽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学问太浅,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详详密密说将出来,感动大众,所以稽延至今,甚为憾事。”  

11、割地求和  gē dì qiú hé

释义:割地求和  割让土地,求得和平。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12、励精图治  lì jīng tú zhì

释义:励精图治  励:原作厉;振作;振奋;精:精神;图:设法;谋求;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出处:《宋史 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13、化险为夷  huà xiǎn wéi yí

释义:化险为夷  原指将险阻化为平坦;后多指使危险转变为平安。夷:平坦;平安。

出处:唐 韩天卿《平蛮颂序》:“变氛沴为阳煦,化险阻为夷途。”  

14、南征北战  nán zhēng běi zhàn

释义:南征北战  征:征伐。转战南北;打了许多仗。

出处:唐 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15、危在旦夕  wēi zài dàn xī

释义:危在旦夕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16、反复无常  fǎn fù wú cháng

释义:反复无常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出处: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17、取而代之  qǔ ér dài zhī

释义:取而代之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18、变化多端  biàn huà duō duān

释义:变化多端  端:头绪;方面。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19、同生共死  tóng shēng gòng sǐ

释义:同生共死  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出处:《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20、呆若木鸡  dāi ruò mù jī

释义:呆若木鸡  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21、唇亡齿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释义:唇亡齿寒  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22、天下无敌  tiān xià wú dí

释义:天下无敌  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23、富国强兵  fù guó qiáng bīng

释义:富国强兵  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出处:先秦 商鞅《商君书 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24、尔虞我诈  ěr yú wǒ zhà

释义:尔虞我诈  尔:你;虞:猜测。意思是我骗你;你骗我;互相欺骗。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5、屈膝求和  qū xī qiú hé

释义:屈膝求和  屈:弯曲;屈膝:下跪。下跪降服,请求和解

出处:蔡东藩《宋史演义》第76回:“屈膝求和母后返驾,刺奸被执义士丧生。”  

26、按兵不动  àn bīng bù dòng

释义:按兵不动  按:止住。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27、杀彘教子  shā zhì jiào zǐ

释义:杀彘教子  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28、毛遂自荐  máo suì zì jiàn

释义:毛遂自荐  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形容自告奋勇去做某事。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29、泪如雨下  lèi rú yǔ xià

释义:泪如雨下  眼泪像下雨似地淌了下来。形容非常悲痛。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30、浩浩荡荡  hào hào dàng dàng

释义:浩浩荡荡  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31、滥竽充数  làn yú chōng shù

释义:滥竽充数  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32、狼吞虎咽  láng tūn hǔ yàn

释义:狼吞虎咽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33、管鲍之交  guǎn bào zhī jiāo

释义:管鲍之交  管鲍:指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为知交。指朋友的友谊很深。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34、老马识途  lǎo mǎ shí tú

释义:老马识途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35、胡服骑射  hú fú qí shè

释义:胡服骑射  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36、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释义:负荆请罪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7、贪得无厌  tān dé wú yàn

释义:贪得无厌  贪:求多;得:获取;厌:满足。追求财物没有满足的时候。

出处:《四游记 三至岳阳飞度》:“洞宾叹曰:‘人心贪得无厌,一至于此!’”  

38、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释义:退避三舍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39、颠倒是非  diān dǎo shì fēi

释义:颠倒是非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指善恶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实。

出处:唐 韩愈《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40、默默无闻  mò mò wú wén

释义:默默无闻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出处: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