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别人的意见用成语怎么说(30个)(形容听取别人的意见成语)

xxmadmin 2024-05-15 21:00:13

听取别人的意见用成语怎么说(形容听取别人的意见成语)(30个))

听取别人的意见用成语怎么说(形容听取别人的意见成语):从善如流,他山之石,偏信则暗,公听并观,反听内视,取长补短,周听不蔽,广开言路,广谋从众,引以为戒,忠言逆耳,悬鞀设铎,惠施之谋,择其善者而从之,拭面容言,明辨是非,纳谏如流,群策群力,老大徒伤,老大徒伤悲,自知之明,良药苦口,言者无罪,谦恭虚己,豁达大度,集思广益,尧鼓舜木,敬守良箴,小决使导,谏鼓谤木。

1、从善如流  cóng shàn rúliú

释义:从善如流  从:听从;善:指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如流:像水从高处流下那么快。听从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顺畅。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2、他山之石  tā shān zhī shí

释义:他山之石  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

出处:《诗经 小雅 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3、偏信则暗  piān xìn zé àn

释义:偏信则暗  偏信:只听信一方面的话;暗:糊涂。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不能明辨是非。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4、公听并观  gōng tīng bìng guān

释义:公听并观  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邹阳传》:“公听并观,垂明当世。”  

5、反听内视  fǎn tīng nèi shì

释义:反听内视  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史记 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后汉书 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务能,则义士厉节。”  

6、取长补短  qǔ cháng bǔ duǎn

释义:取长补短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出处:《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7、周听不蔽  zhōu tīng bù bì

释义:周听不蔽  周听:广泛听取;蔽:蒙蔽。广泛地听取意见就不会受蒙蔽

出处:汉·贾谊《新书·道术》:“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惶。”  

8、广开言路  guǎng kāi yán lù

释义:广开言路  尽量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  

9、广谋从众  guǎng móu cóng zhòng

释义:广谋从众  集思广益,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臣闻广谋从众,则合乎天心。”  

10、引以为戒  yǐn yǐ wéi jiè

释义:引以为戒  引来作为教训;警戒自己。常指用自己或别人过去的失败和错误来警戒自己;避免重犯。

出处:清 钱大昕《士驾斋新录》:“为古之士,当引以为戒。”  

11、忠言逆耳  zhōng yán nì ěr

释义:忠言逆耳  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逆:不顺。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2、悬鞀设铎  xuán táo shè duó

释义:悬鞀设铎  悬:吊挂;鞀:鼗鼓,拨浪鼓;铎:大铃。吊起鼗鼓,设置铃铎。指听取臣民的意见

出处:清·陈炽《议院》:“泰西议院之法,本古人悬鞀设铎,闾师党正之遗意。”  

13、惠施之谋  huì shī zhī móu

释义:惠施之谋  比喻兼听则聪,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才能明察善断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  

14、择其善者而从之  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

释义:择其善者而从之  择:选择;从:跟从、学习。选择好的、正确的事情去遵循、学习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15、拭面容言  shì miàn róng yán

释义:拭面容言  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妇人轻丧武夫功,先轸当时怒气冲,拭面容言无愠意,方知嗣伯属襄公。”  

16、明辨是非  míng biàn shì fēi

释义:明辨是非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出处: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某窃位于此,不能明辨是非,默默苟且,负抱愧耻,何可胜言。”  

17、纳谏如流  nà jiàn rú liú

释义:纳谏如流  虚心听取谏议

出处: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为我王纳谏如流,因此上丞相奏准。”  

18、群策群力  qún cè qún lì

释义:群策群力  策:计策;主意。群:集体;大家人。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出处:汉 扬雄《法言 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19、老大徒伤  lǎo dà tú shāng

释义:老大徒伤  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老大徒伤悲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释义:老大徒伤悲  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1、自知之明  zì zhī zhī míng

释义:自知之明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22、良药苦口  liáng yào kǔ kǒu

释义:良药苦口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劝诫、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很有益处。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奋传》:“夫~,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23、言者无罪  yán zhě wú zuì

释义:言者无罪  言者:说话的人。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

出处:《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24、谦恭虚己  qiān gōng xū jǐ

释义:谦恭虚己  虚己:谦虚,虚心。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就是待那同僚,却也谦恭虚己,百凡从事。”  

25、豁达大度  huò dá dà dù

释义:豁达大度  豁达:开朗;大度:气量大。形容人心的开阔;有度量;能容人。

出处:晋 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26、集思广益  jí sī guǎng yì

释义:集思广益  集:集中;思:思想;广:扩大;益:好处。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广泛吸收好的意见。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27、尧鼓舜木  yáo gǔ shùn mù

释义:尧鼓舜木  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鼓:谏鼓;木:箴木。尧门旁设谏鼓,舜门外置箴木。形容君主贤明,能随时接受意见,听取忠告。

出处:《旧唐书·褚亮传》:"尧木纳谏,舜木求箴。"  

28、敬守良箴  jìng shǒu liáng zhēn

释义:敬守良箴  箴:规劝,劝告。认真听取、遵守有益的规戒。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非素日恪遵女诫,敬守良箴,何能至此。"  

29、小决使导  xiǎo jié shǐ dǎo

释义:小决使导  决:开通水道。开小口子,引导水流通。比喻经常听取批评意见,改正缺点,就可以避免犯大错误。

出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  

30、谏鼓谤木  jiàn gǔ bàng mù

释义:谏鼓谤木  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谤木: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出处:《淮南子·主术训》:"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尧舜之时,谏鼓谤木,立之于朝。"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