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批评的成语有哪些(40个)(描写怎样批评的成语)

xxmadmin 2024-05-14 12:00:36

表示批评的成语有哪些(描写怎样批评的成语)(40个))

表示批评的成语有哪些(描写怎样批评的成语):不置褒贬,不羞当面,丧心病狂,从谏如流,体无完皮,体无完肤,你来我去,冷眼旁观,切中要害,劈头劈脸,劈头盖脸,厚颜无耻,吹毛求疵,坏人坏事,得意忘形,忘恩负义,拍案惊奇,拭面容言,攻瑕指失,攻瑕索垢,数黑论黄,无可非议,点手划脚,点指划脚,痛下针砭,百家争鸣,示贬于褒,背恩忘义,良药苦口,蜂出并作,褒善贬恶,褒贬与夺,讳疾忌医,论黄数黑,讽一劝百,说好嫌歹,逆耳之言,闻过则喜,苦口良药,点指莋脚。

1、不置褒贬  bù zhì bāo biǎn

释义:不置褒贬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2、不羞当面  bù xiū dāng miàn

释义:不羞当面  羞:羞耻。不把面对面的批评当作羞侮。表示原意倾听别人的批评。

出处: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君子不羞当面,我有什么弊病处。  

3、丧心病狂  sàng xīn bìng kuáng

释义:丧心病狂  丧:丧失;失去;心:指理智;狂:疯狂。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或凶残到了极点。

出处:《宋史 范如圭传》:“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4、从谏如流  cóng jiàn rú liú

释义:从谏如流  谏:直言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水从高处往下流一样顺畅自然。旧指帝王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意见。

出处:汉 班彪《王命论》:“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起。”  

5、体无完皮  tǐ wú wán pí

释义:体无完皮  同“体无完肤”。

出处:晋·郭讼《魏晋世语》:“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皮。”  

6、体无完肤  tǐ wú wán fū

释义:体无完肤  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晋 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肤。”  

7、你来我去  nǐ lái wǒ qù

释义:你来我去  指亲朋好友之间交往频繁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8、冷眼旁观  lěng yǎn páng guān

释义:冷眼旁观  冷:冷漠;冷淡;冷静;眼:目光;表情神态。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毫不动心地在一旁静观事态变化。

出处:宋 朱熹《答黄直卿》:“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9、切中要害  qiē zhōng yào hài

释义:切中要害  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出处:林语堂《看见碧姬芭杜的头发谈小品文》:“亦可于偶语中道得款曲,切中要害。”  

10、劈头劈脸  pī tóu pī liǎn

释义:劈头劈脸  劈:正对着,冲着。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来势很猛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金二员外来亲近他时,被他劈头劈脸,抓有几个血痕。”  

11、劈头盖脸  pī tóu gài liǎn

释义:劈头盖脸  劈:正对着;冲着;盖:蒙;压下来。正对着头和脸而来。形容来势凶猛;不容躲避。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晃盖喝道:‘你既不做贼,如何拿你在这里?’夺过士兵手里棍棒,劈头盖脸便打。”  

12、厚颜无耻  hòu yán wú chǐ

释义:厚颜无耻  颜:脸面;脸皮。脸皮厚;不知羞耻。

出处:《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薛荔蒙耻。”  

13、吹毛求疵  chuī máo qiú cī

释义:吹毛求疵  求:寻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出处:韩非《韩非子 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14、坏人坏事  huài rén huài shì

释义:坏人坏事  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出处: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15、得意忘形  dé yì wàng xíng

释义:得意忘形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出处:《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16、忘恩负义  wàng ēn fù yì

释义:忘恩负义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恩:恩惠;负:违背;义:情义。

出处: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17、拍案惊奇  pāi àn jīng qí

释义:拍案惊奇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8、拭面容言  shì miàn róng yán

释义:拭面容言  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妇人轻丧武夫功,先轸当时怒气冲,拭面容言无愠意,方知嗣伯属襄公。”  

19、攻瑕指失  gōng xiá zhǐ shī

释义:攻瑕指失  批评缺点,指出失误。

出处:清·顾炎武《与友人书》:“今此旧编,有尘清览。知我者当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遗诸后人。”  

20、攻瑕索垢  gōng xiá suǒ gòu

释义:攻瑕索垢  批评不足,寻找缺点。

出处:清·王晫《今世说·规箴》:“吾侪本相好,攻瑕索垢,当猛鸷如寇雠,毋留纤尘,为后人口实。”  

21、数黑论黄  shǔ hēi lùn huáng

释义:数黑论黄  数:数落,批评。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出处:元 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倒把我迎头阻,劈面抢,到咱行数黑论黄,卖弄他血气方刚。”  

22、无可非议  wú kě fēi yì

释义:无可非议  非议:批评指责。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无所非议也。”  

23、点手划脚  diǎn shǒu jí jiǎo

释义:点手划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只见知观指点扛棺的,正在那里点手划脚时节,公人就一把擒住了。”  

24、点指划脚  diǎn zhǐ jí jiǎo

释义:点指划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同“点手划脚”。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只见来到肆前,果然一个少年美貌的女子在那里点指划脚教人下棋。”  

25、痛下针砭  tòng xià zhēn biān

释义:痛下针砭  针砭: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以便改正。

出处:《清史稿 艺术传 徐大椿》:“《慎疾刍言》,为溺于邪说俗见者痛下针砭。”  

26、百家争鸣  bǎi jiā zhēng míng

释义:百家争鸣  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27、示贬于褒  shì biǎn yú bāo

释义:示贬于褒  犹言寓批评于表扬。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 礼部 南礼部恤典》:“石以违拂不成为义,张以怀情不尽为义,皆上所亲定。盖圣意示贬于褒也。”  

28、背恩忘义  bèi ēn wàng yì

释义:背恩忘义  背:背叛。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

出处:《晋书 忠义传序》:“虽背恩忘义之徒不可胜载,而蹈节轻生之士无乏于时。”  

29、良药苦口  liáng yào kǔ kǒu

释义:良药苦口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劝诫、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很有益处。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奋传》:“夫~,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30、蜂出并作  fēng chū bìng zuò

释义:蜂出并作  蜂出:像群蜂出巢,多而杂乱;作:兴起。形容纷纷兴起,层出叠见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是以九家之术,蜂出?作。”  

31、褒善贬恶  bāo shàn biǎn è

释义:褒善贬恶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出处: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32、褒贬与夺  bāo biǎn yǔ duó

释义:褒贬与夺  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  

33、讳疾忌医  huì jí jì yī

释义:讳疾忌医  讳:忌讳;疾:疾病;忌:怕。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出处:宋 周敦颐《周子通书 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34、论黄数黑  lùn huáng shǔ hēi

释义:论黄数黑  数:数落,批评。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出处: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你入门来便闹起,有甚的论黄数黑。”  

35、讽一劝百  fěng yī quàn bǎi

释义:讽一劝百  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36、说好嫌歹  shuō hǎo xián dǎi

释义:说好嫌歹  说这个好,嫌那个坏。泛指批评,褒贬。

出处:《雪岩外传》第11回:“所演的戏,却是里外一样的,里面演什么,外面也演什么,以免那些人说好嫌歹的吵闹。”  

37、逆耳之言  nì ěr zhī yán

释义:逆耳之言  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38、闻过则喜  wén guò zé xǐ

释义:闻过则喜  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就心里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过:过失、错误。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39、苦口良药  kǔ kǒu liáng yào

释义:苦口良药  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出处:《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40、点指莋脚  diǎn zhǐ cè jiǎo

释义:点指莋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同“点手莋脚”。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