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随大流的成语(34个)(形容随大流的人的成语)

xxmadmin 2024-05-05 06:02:03

比喻随大流的成语(形容随大流的人的成语)(34个))

比喻随大流的成语(形容随大流的人的成语):不甘后人,不磷不缁,与世偃仰,与世推移,与世沉浮,与世浮沉,中流砥柱,举世混浊,人云亦云,同流合污,听之任之,坚定不移,推波助澜,故步自封,明哲保身,特立独行,狂朋怪友,耳软心活,自行其是,至死不悟,见风使舵,趁波逐浪,趁浪逐波,趋之若鹜,随俗浮沉,随声附和,随波逐流,随波逐浪,随风逐浪,风雨飘摇,昂首信眉,一叶孤舟,落落托托,容容多后福。

1、不甘后人  bù gān hòu rén

释义:不甘后人  甘:甘心;情愿。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而广不甘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2、不磷不缁  bù lín bù zī

释义:不磷不缁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出处:语出《论语 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3、与世偃仰  yǔ shì yǎn yǎng

释义:与世偃仰  偃仰:俯仰。指没有一定的主张,随大流。

出处:《荀子 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  

4、与世推移  yǔ shì tuī yí

释义:与世推移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出处:《楚辞 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5、与世沉浮  yú shì chén fú

释义:与世沉浮  与:和,同;世:指世人;沉浮:随波逐流。随大流,大家怎样,自己也怎样。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6、与世浮沉  yǔ shì fú chén

释义:与世浮沉  见“与世沉浮”。

出处: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龃龉。”  

7、中流砥柱  zhōng liú dǐ zhù

释义:中流砥柱  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

出处: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8、举世混浊  jǔ shì hún zhuó

释义:举世混浊  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9、人云亦云  rén yún yì yún

释义:人云亦云  云:说。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

出处:金 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10、同流合污  tóng liú hé wū

释义:同流合污  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

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11、听之任之  tīng zhī rèn zhī

释义:听之任之  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听:听凭;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物。

出处: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第八种。”  

12、坚定不移  jiān dìng bù yí

释义:坚定不移  移: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13、推波助澜  tuī bō zhù lán

释义:推波助澜  使水掀起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其声势;使事态扩大。澜:大波浪。

出处:隋 王通《文中子 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14、故步自封  gù bù zì fēng

释义:故步自封  故:过时的;旧:故步。原来的步伐;老步子;封:限制;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指自己停滞在老路上。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或革新。

出处:清 梁启超《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  

15、明哲保身  míng zhé bǎo shēn

释义:明哲保身  明哲:明智;通达事理。指洞察事理、聪慧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也指为了个人得失不坚持原则;与世无争。

出处:《诗经 大雅 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16、特立独行  tè lì dú xíng

释义:特立独行  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出处:《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17、狂朋怪友  kuáng péng guài yǒu

释义:狂朋怪友  行为狂放不循常轨的朋友。同“狂朋怪侣”。

出处: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见你每朝逐日,伴着那火狂朋怪友,饮酒作乐。”  

18、耳软心活  ěr ruǎn xīn huó

释义:耳软心活  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那司棋也曾求了迎春,实指望能救,只是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做主的。”  

19、自行其是  zì xíng qí shì

释义:自行其是  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他们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级的统一领导。”  

20、至死不悟  zhì sǐ bù wù

释义:至死不悟  到死都不觉悟。形容顽固不化。悟:醒悟。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  

21、见风使舵  jiàn fēng shǐ duò

释义:见风使舵  看风向掌舵。比喻随机应变看形势办事。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别事见风使帆,再作道理。”  

22、趁波逐浪  chèn bō zhú làng

释义:趁波逐浪  犹随波逐流。形容奔波;颠沛。

出处: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四折:“谁想并头莲情断藕丝长,搬调的俺趁波逐浪。”元 石德玉《紫云亭》第四折:“当日个为多情一曲《满庭芳》,曾贬得苏东坡也趁波也趁波逐浪。”  

23、趁浪逐波  chèn làng zhú bō

释义:趁浪逐波  趁:追逐;逐:追逐。追逐波浪漂流。比喻没有一定的主见,随大流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不是我自间阔,趁浪逐波,落落托托。”  

24、趋之若鹜  qū zhī ruò wù

释义:趋之若鹜  趋:奔赴;旧附快走。鹜:鸭子。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急着赶去。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25、随俗浮沉  suí sú fú chén

释义:随俗浮沉  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26、随声附和  suí shēng fù hè

释义:随声附和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随:跟着;和:音贺。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27、随波逐流  suí bō zhú liú

释义:随波逐流  随:跟着;逐:追赶;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随着别人走。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28、随波逐浪  suí bō zhú làng

释义:随波逐浪  ①随着波浪飘荡。②颠沛貌。③犹言随波逐流,随大流。④谓同行同止。

出处:①唐·白居易《浪淘沙》词之六:“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②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详察这生分女作歹为非,更和这忤逆男随波逐浪。”③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七军乱窜,随波逐浪者,不计其数。”  

29、随风逐浪  suí fēng zhú làng

释义:随风逐浪  ①奔波;颠沛。②犹言随大流。

出处:唐·吴融《商人》诗:“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  

30、风雨飘摇  fēng yǔ piāo yáo

释义:风雨飘摇  在风雨里飘浮摇荡。比喻动荡不稳或岌岌可危。

出处:《诗经 豳风 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31、昂首信眉  ang shou xin mei

释义:昂首信眉  形容意气昂扬,不随波逐流。

32、一叶孤舟  yi ye gu zhou

释义:一叶孤舟  渺小的一叶船。

33、落落托托  luò luò tuō tuō

释义:落落托托  满不在乎,随随便便。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不是我自间阔,趁浪逐波,落落托托,大笑呵呵。”《花月痕》第一回:“你看那一班潦倒名士,有些子聪明,偏做出怪怪奇奇的事,动人耳根;又做出落落托托的样,搭他架子。”亦作“ 落落陀陀 ”、“

34、容容多后福  róng róng duō hòu fú

释义:容容多后福  指随大流、不出头的人,多数都有后来之福。

出处:《后汉书·左雄传》:"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