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传统习俗的成语_四字词语(40个)

xxmadmin 2024-05-04 21:00:47

形容传统习俗的成语_四字词语(40个))

形容传统习俗的成语_四字词语:世外桃源,东西南北,举止言谈,井井有条,人情世故,人面桃花,伤风败俗,出乎意料,化民成俗,化民易俗,奇风异俗,广袖高髻,情不自禁,披发文身,接三换九,改俗迁风,敦世厉俗,断发文身,断发纹身,方土异同,极重不反,极重难返,柔情似水,毁风败俗,比屋而封,比户可封,民情土俗,流风遗韵,百里异习,积重难返,素昧平生,绝国殊俗,被发文身,采风问俗,风俗习惯,风俗人情,风通道会,俯仰随俗,肥冬瘦年,六合同风。

1、世外桃源  shì wài táo yuán

释义:世外桃源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出处: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2、东西南北  dōng xī nán běi

释义:东西南北  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3、举止言谈  jǔ zhǐ yán tán

释义:举止言谈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出处: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4、井井有条  jǐng jǐng yǒu tiáo

释义:井井有条  井井: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形容整齐;有条有理。

出处:荀况《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5、人情世故  rén qíng shì gù

释义:人情世故  世故:处世的经验。指为人处世的习惯、道理。

出处:明 杨基《闻禅》诗:“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6、人面桃花  rén miàn táo huā

释义:人面桃花  原指女子的容貌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以指所爱而不能相见的女子。

出处:唐 崔护《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7、伤风败俗  shāng fēng bài sú

释义:伤风败俗  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多用来谴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出处:《魏书 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8、出乎意料  chū hū yì liào

释义:出乎意料  指出人意料

出处:毛泽东《发刊词》:“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  

9、化民成俗  huà mín chéng sú

释义:化民成俗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10、化民易俗  huà mín yì sú

释义:化民易俗  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而远者怀之。”  

11、奇风异俗  qí fēng yì sú

释义:奇风异俗  奇特的习惯和风俗

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七月十二日》:“街头每见奇风异俗。每有女子头顶一件大罩袍,脸前垂一黑色厚纱幔。”  

12、广袖高髻  guǎng xiù gāo jì

释义:广袖高髻  宽大的衣袖,高耸的发髻。形容风俗奢靡

出处:汉《童谣》:“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眉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13、情不自禁  qíng bù zì jīn

释义:情不自禁  禁:抑制。感情激动;无法抑制自己。

出处:南朝 梁 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14、披发文身  pī fà wén shēn

释义:披发文身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出处:《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15、接三换九  jiē sān huàn jiǔ

释义:接三换九  接三:新娘出嫁后三天回娘家;换九:结婚九天双方互送礼物。指结婚嫁娶的风俗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你长大出嫁的时节,我与你打簪环,做铺盖,买梳头匣子,我当自家闺女一般接三换九。”  

16、改俗迁风  gǎi sú qiān fēng

释义:改俗迁风  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出处:《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17、敦世厉俗  dūn shì lì sú

释义:敦世厉俗  使民俗敦厚,世风振兴。

出处:宋 苏轼《御试制科策》:“欲兴利除害,则无其人,欲敦世厉俗,则无其具。”  

18、断发文身  duàn fà wén shēn

释义:断发文身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出处:左丘明《左传 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  

19、断发纹身  duàn fā wén shēn

释义:断发纹身  见“断发文身”。

出处: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  

20、方土异同  fāng tǔ yì tóng

释义:方土异同  方土:指各地形胜物产人情。指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形物产等共同点和不同点

出处:《晋书·王浑传》:“令中书指宣明诏,问方土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农桑本务。”  

21、极重不反  jí zhòng bù fǎn

释义:极重不反  同“极重难返”。

出处:清·陈确《答张考夫书》:“今《大学》之为圣经,已成极重不反之势。”  

22、极重难返  jí zhòng nán fǎn

释义:极重难返  犹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弊端或某种局面难以改变。用于消极方面。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苏松二府田赋之重》:“此固其极重难返之势,始于景定,讫于洪武,而征科之额,十倍于绍煕以前者也。”  

23、柔情似水  róu qíng sì shuǐ

释义:柔情似水  柔情:温柔的感情。像水一样温柔细腻

出处:宋·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24、毁风败俗  huǐ fēng bài sú

释义:毁风败俗  败坏良好的风俗。同“伤风败俗”。

出处:《晋书 刘毅传》:“毁风败俗,无益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  

25、比屋而封  bǐ wū ér fēng

释义:比屋而封  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后泛称风俗淳美。

出处:《尚书大传》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汉 陆贾《新语 无为》:“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  

26、比户可封  bǐ hù kě fēng

释义:比户可封  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风俗淳美。

出处:见“比屋可封”。  

27、民情土俗  mín qíng tǔ sú

释义:民情土俗  一地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

出处:清·恽敬《与福子申》:“顺德近接省会,民情土俗,仁弟必一一措置得宜。”  

28、流风遗韵  liú fēng yí yùn

释义:流风遗韵  流风:遗风。前代流传下来的风俗韵事

出处: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正是在吴起、商鞅等实行变法的流风遗韵中长大的。”  

29、百里异习  bǎi lǐ yì xí

释义:百里异习  异:不相同;习:风俗习惯。相隔百里远的地方风俗习惯就不同

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问上》:“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30、积重难返  jī zhòng nán fǎn

释义:积重难返  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重:程度深;返:返回。指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不良思想、作风或习惯;不容易革除、改变。

出处: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0卷:“掌禁兵,筦枢要,遂致积重难返,以至此极也哉。”  

31、素昧平生  sù mèi píng shēng

释义:素昧平生  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素:从来;昧:不明白;不了解。

出处:唐 段成式《剑侠传 郭伦观灯》:“素昧平生,忽蒙救护,脱妻子于危难,先生异人乎?”  

32、绝国殊俗  jué guó shū sú

释义:绝国殊俗  绝国:异国。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身在异国不同风俗的地方。

出处:《文子·精诚》:“天下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旨,绝国殊俗,莫不重译而至,非家至而人见之也。”  

33、被发文身  pī fà wén shēn

释义:被发文身  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34、采风问俗  cǎi fēng wèn sú

释义:采风问俗  风:歌谣;俗:风俗。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出处:清 俞蛟《梦厂杂著 潮嘉风月》:“采风问俗,纪载宜详;品翠题红,篇章争丽。”  

35、风俗习惯  fēng sú xí guàn

释义:风俗习惯  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出处: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不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自以为是,看不起人家。”  

36、风俗人情  fēng sú rén qíng

释义:风俗人情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出处:唐 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  

37、风通道会  fēng tōng dào huì

释义:风通道会  风:风俗,风气;通:通“同”,共同;会:共同。指风俗人情有共同之处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十二年》:“晋王与君邻藩,虽山河阻绝,风通道会,故来修好,君何怪焉!”  

38、俯仰随俗  fǔ yǎng suí sú

释义:俯仰随俗  俯仰:低头,抬头,指一举一动。举止言谈随和着社会的风俗习惯。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39、肥冬瘦年  féi dōng shòu nián

释义:肥冬瘦年  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

40、六合同风  liù hé tóng fēng

释义:六合同风  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泛指天下。古指天下各处的风俗教化完全一样。

出处:《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