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字的成语有哪些(40个)(第三个字是点的成语)

xxmadmin 2024-04-29 12:01:03

第三个字是字的成语有哪些(第三个字是点的成语)(40个))

第三个字是字的成语有哪些(第三个字是点的成语):两两三三,两次三番,两道三科,两面三刀,九衢三市,假眉三道,八难三灾,六臂三头,六街三陌,六问三推,几次三番,半夜三更,垂涎三尺,大酺三日,斑斑点点,河东三箧,河清三日,洪炉点雪,火冒三尺,犒赏三军,狡兔三窟,画龙点睛,白璧三献,立时三刻,红炉点雪,脚不点地,草庐三顾,裁红点翠,读书三到,距跃三百,连中三元,避君三舍,颊上三毛,颊上三毫,鼎分三足,六经三史,九经三史,画龙点晴,九棘三槐,君子三戒。

1、两两三三  liǎng liǎng sān sān

释义:两两三三  ①谓三两为群。②形容稀疏。

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上卷:“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两相抵。”  

2、两次三番  liǎng cì sān fān

释义:两次三番  多次,好几次

出处:元 关汉卿《绯衣梦》第三折:“你看这个苍蝇两次三番落在这笔尖儿上。”  

3、两道三科  liǎng dào sān kē

释义:两道三科  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谁听你两道三科,嚷似蜂窝,甜似蜜钵。”  

4、两面三刀  liǎng miàn sān dāo

释义:两面三刀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出处: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5、九衢三市  jiǔ qú sān shì

释义:九衢三市  指繁华的街市。

出处:宋·柳永《看花回》词:“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  

6、假眉三道  jiǎ méi sān dào

释义:假眉三道  方言。装模作样。

出处:赵树理《登记》:“分明是按老封建规矩办事,偏要叫人假眉三道去出洋相。”  

7、八难三灾  bā nàn sān zāi

释义:八难三灾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出处:元 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但有些八难三灾,一心斋戒。”  

8、六臂三头  liù bì sān tóu

释义:六臂三头  比喻人的本事非凡,神通广大

出处:明 孟称舜《死里逃生》第一折:“便六臂三头待怎么,料应飞不出这天罗嘑。”  

9、六街三陌  liù jiē sān mò

释义:六街三陌  见“六街三市”。

出处: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二折:“恰便似玉琢成六街三陌,恰便似粉妆就殿阁楼台。”  

10、六问三推  liù wèn sān tuī

释义:六问三推  谓反复审讯。

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是个妇女家,怎熬这六问三推。”  

11、几次三番  jǐ cì sān fān

释义:几次三番  三:一方面表示“多”;另一方面又是最少的多数;还可以作“几”解;番:遍数。好几次;或一次又一次。

出处:鲁迅《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12、半夜三更  bàn yè sān gēng

释义:半夜三更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出处: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13、垂涎三尺  chuí xián sān chǐ

释义:垂涎三尺  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原形容嘴馋到极点。现多形容见了别人的好东西就眼红;并极想弄到手的贪婪样子。

出处:唐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14、大酺三日  dà pú sān rì

释义:大酺三日  酺:聚饮。大聚饮三天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饶安县言白雉见。”裴松之注引《魏书》:“赐饶安县田租,勃海郡百户牛酒,大酺三日。”  

15、斑斑点点  bān bān diǎn diǎn

释义:斑斑点点  物体的表面颜色不纯净,颜色杂乱或凹凸不平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3回:“看周谨时,恰似打翻了豆腐的,斑斑点点,约有三五十处。”  

16、河东三箧  hé dōng sān qiè

释义:河东三箧  指亡失的书籍。

出处:语出《汉书 张安世传》:“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17、河清三日  hé qīng sān rì

释义:河清三日  《易纬干凿度》卷下:“天之将降嘉瑞应,河水清三日。”后因以“河清三日”为升平祥瑞的预兆。

出处:《易纬乾凿度》卷下:“天之将降嘉瑞应,河水清三日。”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吾圣主始生,此河清者三日。黄河清,圣人出,今果然矣。”  

18、洪炉点雪  hóng lú diǎn xuě

释义:洪炉点雪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佛印师四调琴娘》:“他原是明悟禅师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  

19、火冒三尺  huǒ mào sān chǐ

释义:火冒三尺  见“火冒三丈”。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卷第十五章:“当自成在路上才得到报告时,他不禁火冒三尺,恨恨地骂了一声:‘该死!’”  

20、犒赏三军  kào shǎng sān jūn

释义:犒赏三军  犒:以财物或食物慰劳、鼓励。三军:春秋时称中军、左军、右宫为三军;后统称军队。现指陆、海、空三军。指奖赏、慰劳军队将士。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9回:“再命户部颁发粮草彩缎,工部发出御酒三百坛,着礼部加封,差出内臣田思忠,解往潭州岳爷军前,犒赏三军。”  

21、狡兔三窟  jiǎo tù sān kū

释义:狡兔三窟  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别多;用来躲避灾难祸患。现多比喻掩盖的方法多;隐身的计划周密。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22、画龙点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

释义:画龙点睛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出处: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23、白璧三献  bái bì sān xiàn

释义:白璧三献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出处:见《韩非子 和氏》。  

24、立时三刻  lì shí sān kè

释义:立时三刻  立刻、马上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有天听了朋友一句玩笑话,便立时三刻逼我母亲出去,一刻不能相容。”  

25、红炉点雪  hóng lú diǎn xuě

释义:红炉点雪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领悟、接受迅速,思想改变快

出处:《高子遗书·会语》:“颜子克己,若红炉点雪,不必言难,天下归仁。”  

26、脚不点地  jiǎo bù diǎn dì

释义:脚不点地  形容走得非常快,好象脚尖都未着地。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两个厮赶着一路正行,行不到三二里田地,只见后面两个人脚不点地赶上前来。”  

27、草庐三顾  cǎo lú sān gù

释义:草庐三顾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8、裁红点翠  cái hóng diǎn cuì

释义:裁红点翠  ①采摘花卉。②比喻选择华丽的辞藻。

出处:南朝 梁 简文帝《东飞伯劳歌》:“谁家总角歧路阴,裁红点翠愁人心。”  

29、读书三到  dú shū sān dào

释义: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出处: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30、距跃三百  jū yuè sān bǎi

释义:距跃三百  指欢欣之极。

出处:《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魏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  

31、连中三元  lián zhòng sān yuán

释义:连中三元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后来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  

32、避君三舍  bì jūn sān shě

释义:避君三舍  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指退让和回避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33、颊上三毛  jiá shàng sān máo

释义:颊上三毛  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34、颊上三毫  jiá shàng sān háo

释义:颊上三毫  同“颊上三毛”。

出处:清·张岱《右匮书自序》:“至其论赞,则淡淡数语,非颊上三毫,则晴中一画。”  

35、鼎分三足  dǐng fēn sān zú

释义:鼎分三足  见“鼎足三分”。

出处:《水浒传》第二十回:“今番克敌制胜,谁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36、六经三史  liù jīng sān shǐ

释义:六经三史  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泛指古代典籍。

出处:宋·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  

37、九经三史  jiǔ jīng sān shǐ

释义:九经三史  泛指古代典籍。

出处:宋·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  

38、画龙点晴  huà lóng diǎn jīng

释义:画龙点晴  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39、九棘三槐  jiǔ jí sān huái

释义:九棘三槐  棘、槐:树名。古代皇宫外朝种植棘树和槐树,作为臣子朝见皇帝时所居位置的标志。后泛指三公、九卿等高级官职。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五:"凡士子不由及第出身,便做到九棘三槐,终久被人欺侮。"  

40、君子三戒  jūn zǐ sān jiè

释义:君子三戒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出处:《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这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