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紧张急切的成语(40个)(形容特别焦急紧张惊慌的成语)

xxmadmin 2024-04-20 06:01:56

形容紧张急切的成语(形容特别焦急紧张惊慌的成语)(40个))

形容紧张急切的成语(形容特别焦急紧张惊慌的成语):顿足失色,不可终日,不知所措,东躲西跑,丢魂失魄,六神不安,六神无主,大惊失色,奉头鼠窜,屏气慑息,恐慌万状,惊恐万状,惊惶失色,惊惶无措,惊慌失措,惊慌失色,惊魂未定,惶恐不安,惶悚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惶惶不安,慌不择路,慌做一堆,慌张失措,慌慌张张,慌里慌张,措手不及,汗出沾背,狗吠不惊,皇皇不可终日,胆颤心寒,进退失据,风声鹤唳,鹤唳风声,黯然失色,大汗涔涔,恛惶无措,惊悸不安,惊惶不安,胆丧心惊。

1、顿足失色  dùn zú shī sè

释义:顿足失色  顿足:跺脚。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形容十分惊慌。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仓猝莫如所救,顿足失色。"  

2、不可终日  bù kě zhōng rì

释义:不可终日  终日:从早到晚;整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3、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

释义: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4、东躲西跑  dōng duǒ xī pǎo

释义:东躲西跑  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

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这番遇了秦叔宝,里外夹攻,杀得东躲西跑,南奔北窜。”  

5、丢魂失魄  diū hún shī pò

释义:丢魂失魄  形容非常惊慌,没头脑,无主见

出处:俞林《在太行山上》:“小范首先从树丛后面猛跳出来,那家伙吓得丢魂失魄,尖叫一声,返身就跑。”  

6、六神不安  liù shén bǔ ān

释义:六神不安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二:“凡人卧,头边勿安放火炉,令人六神不安。”  

7、六神无主  liù shén wú zhǔ

释义:六神无主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肾、脾、胆的神;无主: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乱;惊慌失措。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8、大惊失色  dà jīng shī sè

释义:大惊失色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9、奉头鼠窜  fèng tóu shǔ cuàn

释义:奉头鼠窜  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出处:《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10、屏气慑息  bǐng qì shè xī

释义:屏气慑息  暂时止住了呼吸。形容心情紧张或注意力过于集中的情状。

出处:唐 卢肇《上王仆射书》:“今乃不意遇圣君贤相,以仆射为日月照临,多士莫不屏气慑息。”  

11、恐慌万状  kǒng huāng wàn zhuàng

释义:恐慌万状  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

出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现在还传为笑谈的所谓‘十分动摇’、‘恐慌万状’两句话。”  

12、惊恐万状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释义:惊恐万状  万状:各种样子。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

出处: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13、惊惶失色  jīng huáng shī sè

释义:惊惶失色  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出处:元 孔齐《至正直记 罗太无高节》:“司徒称名大呼,以手触扃。从官偕至者,动以百骑,惊惶失色”  

14、惊惶无措  jīng huáng wú cuò

释义:惊惶无措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幺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 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15、惊慌失措  jīng huāng shī cuò

释义:惊慌失措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16、惊慌失色  jīng huāng shī sè

释义:惊慌失色  见“惊惶失色”。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17、惊魂未定  jīng hún wèi dìng

释义:惊魂未定  惊魂:受惊吓的心灵。形容受惊吓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18、惶恐不安  huáng kǒng bù ān

释义:惶恐不安  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19、惶悚不安  huáng sǒng bù ān

释义:惶悚不安  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4回:“相父今又如此受苦,使孤日夜惶悚不安!”  

20、惶惶不可终日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释义:惶惶不可终日  惶惶:恐惧不安的样子;终:完。惊慌恐惧得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到极点。

出处:郭沫若《我怎样写和》:“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21、惶惶不安  huáng huáng bù ān

释义:惶惶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22、慌不择路  huāng bù zé lù

释义:慌不择路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看看天色将晚,脚又疼,肚又饥,正是慌不择路,望山僻小径只顾走。”  

23、慌做一堆  huāng zuò yī duī

释义:慌做一堆  慌:惊慌。惊慌得乱成一团,理不清头绪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众兵都在烂泥里慌做一堆。”  

24、慌张失措  huāng zhāng shī cuò

释义:慌张失措  慌张:惊慌失措。惊恐慌张得不知所措

出处: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5回:“卿家非时而来,慌张失措,有何事故?”  

25、慌慌张张  huāng huāng zhāng zhāng

释义:慌慌张张  形容举止慌乱;不稳重。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身上穿得整整齐齐,脚儿走得慌慌张张,望着园门欲进不进的。”  

26、慌里慌张  huāng lǐ huāng zhāng

释义:慌里慌张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出处: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27、措手不及  cuò shǒu bù jí

释义:措手不及  措手:着手处理;应付;不及:来不及。着手处理已来不及了。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应付。

出处: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撺过我?”  

28、汗出沾背  hàn chū zhān bèi

释义:汗出沾背  沾:浸湿。汗水沾湿了脊背。形容天气炎热或人极度惊慌或惭愧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29、狗吠不惊  gǒu fèi bù jīng

释义:狗吠不惊  吠:狗叫声。狗偶尔的叫声不会引起惊慌。形容社会太平安定。

出处:《后汉书·岑熙传》:“(熙)迁魏郡太守,……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  

30、皇皇不可终日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释义:皇皇不可终日  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出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们认识了以上这些矛盾,就知道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  

31、胆颤心寒  dǎn chàn xīn hán

释义:胆颤心寒  颤:颤抖;寒:忧惧,战栗。形容极度惊慌恐惧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6回:“半空中一声霹雳,只震得三妖胆颤心寒。”  

32、进退失据  jìn tuì shī jù

释义:进退失据  据:依据;凭借。前进、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安身;亦指进退两难。

出处:宋 陈亮《谢安比王导》:“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故气不足以决之,而进退失据。”  

33、风声鹤唳  fēng shēng hè lì

释义:风声鹤唳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出处: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34、鹤唳风声  hè lì fēng shēng

释义:鹤唳风声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35、黯然失色  àn rán shī sè

释义:黯然失色  黯然:昏暗的样子;失色:失去光泽。原指心情沮丧;脸色难看。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有时也形容心情不好。

出处: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顿使《会真》、《长恨》等篇黯然失色。”  

36、大汗涔涔  dà hàn cén cén

释义:大汗涔涔  形容因天气炎热或心情紧张而导致浑身汗流如注的样子。

出处:叶永烈《张春桥传·附录一》:"他本来想立个大功,而眼下却闯了个大祸,他怎不六神无主,大汗涔涔?"  

37、恛惶无措  huí huáng wú cuò

释义:恛惶无措  恛:昏乱的样子;惶:惊慌。指惶恐不安,不知所措。

出处:唐·柳宗元《礼部为百官上尊号第二表》:"此臣等所以兢惕失图,恛惶无措。"  

38、惊悸不安  jīng jì bù ān

释义:惊悸不安  悸:心跳。惊慌心跳,不能安宁。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六回:"虽则无人,心实惊悸不安。"  

39、惊惶不安  jīng huáng bù ān

释义:惊惶不安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40、胆丧心惊  dǎn sàng xīn jīng

释义:胆丧心惊  形容内心盐分惊慌恐惧。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袁绍父子胆丧心惊,奔入旧寨。"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